六、《理发师》暂缓拍摄的决定是由四家投资方开会共同研究决定的,并明确表示:该片一定尽快恢复拍摄,关于人事上的调整,四家投资方将会讨论决定。
1月16日,《广州日报》发表记者董卉写的《姜陈都得走人?》介绍说,《理发师》最大投资方世纪英雄的宣传总监姚学谦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告诉记者,再闹下去陈逸飞和姜文都可能走人。
他告诉记者,现在有四种可能,一是两个人握手言和,二是陈逸飞走人,三是姜文退出,最后一种情况就是两人同时走人。
他还告诉记者,世纪英雄一家就绝对有能力投资《理发师》这样的影片,不需要其他三方,陈逸飞出的钱只占《理发师》一千万投资的四分之一,这么小的公司世纪英雄根本不在乎,我们之所以要联合其他三家投资《理发师》,就是想通过这部片子使强者更强,而且可以把弱的小的公司拉一把,带一下,但是没想到出了这样的事,大不了其他三家不要了,只世纪英雄一家把这部片子拍出来。
他的这种说法使《理发师》争端再度升级。
该报记者昨日就此采访了陈逸飞,陈逸飞表示刚跟世纪英雄的老总韩三平通过电话,姚学谦只是世纪英雄的一个宣传经理,他的话不能代表世纪英雄的观点。
陈逸飞对于姚学谦所说的他和姜文可能都要走人的结局表示这是不可能的事,我刚和韩三平聊了很长时间,双方现在的共同想法是赶紧恢复《理发师》的拍摄,大致在春节之后就可能继续开机,双方也达成了共识,认为剧组中有些人肯定是要换的。
记者追问这些人中包不包括姜文,陈逸飞很肯定地回答:不包括。
记者问是否属于跟姜文一条战线的制片主任、会计等,陈逸飞很坚定地表示:对,这些人肯定要换。
陈逸飞告诉记者:我不希望出现有些人打着追求艺术的名义,等片子拍到一半的时候再提出追加资金。
原先好多投资者都碰到过这样的事情,痛苦不堪,这是投资人的噩梦,我不会做那样的投资人。
1月16日这一天,《理发师》制片主任赵一军在接受某报记者采访时称陈逸飞的话不实,说姜文并没有染指财务。
而陈逸飞当天则对媒体表示:如果姜文执意不演的话,我心目中已有合适的替代人选。
双方的矛盾已很难调解。
1月17日,《青年报》发表窦婉茹的《要理发师,还是要会计师》,《文汇报》发表斯月的《多一点法律意识——从〈理发师〉停拍纠纷谈起》。
2003年1月20日,重庆力帆集团欲出资1500万资助《理发师》,被陈逸飞婉拒。
同日,《文汇报》发表《电影〈理发师〉停拍事件的实质是——新旧游戏规则的交锋》,文章是转摘新华社的稿子,称赞陈逸飞作为民营投资者,第一个站出来对影视圈的怪现象说了真话。
文章说,近期的文化热点非电影《理发师》停拍事件莫属,姜文、陈逸飞各执一词,被大大小小不同媒体炒了个沸沸扬扬。
透过连篇累牍的报道,人们也许会发现,这一事件与其说是姜陈二人之争,倒不如说是影视界新旧游戏规则的交锋。
电影《理发师》由世纪英雄电影投资有限公司、逸飞文化影视传播公司、北大华亿电影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投资摄制。
据本片投资人之一、导演兼执行制片人陈逸飞介绍,《理发师》最初的预算是1200万元,但后来被抬高到1400万元,接下来又加了50万元,最后飚升到1600万元。
这种芝麻未开花投资就已节节高的游戏,几乎吓退了投资人。
但圈内人士都清楚,不断要求追加投资是近些年来影视圈内形式的一种惯例。
这已不是新闻的新闻之所以成为目前的焦点,是因为民营投资者陈逸飞第一个站了出来,对这种不正常的游戏规则说了一声不。
据了解,我国近几年来每年投资数亿元拍摄电影,但观众能够看到的好电影却少之又少。
这不能不使人产生疑问,我们影视界有的是闻名世界的大腕,一部电影几百万、上千万的投资为什么就拍不出多少好看的电影?国家大笔大笔的钱投入到电影业,但国产电影却越来越滑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视大腕们却一个赛一个地富了起来,此次拍摄《理发师》,对大腕们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挣钱的好机会,可惜现在的投资人变了,他们是民营企业家,他们是讲效益的,再大的腕也不能随随便便地只花钱不办事或多花钱少办事。
影视界一位资深制片人认为,引起此次姜陈之争的罪魁祸首,应该是那份不严密的合同。
在影视业发达的西方国家,一部电影拍摄前签定的合同都是几十页甚至上百页,内容详细规范。
而国内的合同一般只有薄薄的几页,责权利不清。
如果能在建立剧组之初,双方就拉下面子,建立一个细致的、可操作性强的游戏规则,也许就不会出现这些纠纷与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