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发生在陈逸飞小学阶段的事让他难忘又自豪,也后怕。
他从电影和画报上看到系降落伞往下飘很有趣,有一天因为下雨撑伞去学校,下课时做了一次实验,打开雨伞当降落伞,从二楼跳到草地上,把围观的师生吓了一跳。
陈逸飞成年后戏称这个举动是童年的一个壮举。
后来他一次又一次的艺术冒险和艺术壮举,一次又一次让人吓一跳,是他童年壮举的延伸。
1957年,11岁的陈逸飞进入浦光中学就读,仍是学业成绩优秀者。
陈逸飞对美术兴趣加深,除了上美术课,他还参加学校的美术兴趣小组,定期在老师指导下画画,美术教师是施南池。
在少儿读物中,陈逸飞喜欢看连环画,根据小说绘制的《山乡巨变》、《交通员》、《一颗纽扣》、《白毛女》等连环画,都是他一读再读的。
在众多的连环画作品中,陈逸飞偏爱贺友直、华山川、顾炳鑫、杨逸麟的连环画作品,觉得生动活泼,传情传神,被深深吸引。
上中学期间,陈逸飞家境仍处于清贫状态,无法供他去上海的各类画室学画,绘画用的各类美术用品也常常无法购齐。
一旦购得美术用品,陈逸飞又采用老办法,把母亲买回来的新鲜水果、青菜拿来进行写生。
父亲知道陈逸飞喜欢看画刊,就常常从单位里把《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等借回来,供他阅读欣赏,从中汲取营养。
家里没法买的书籍,陈逸飞就利用课余的时间跑去书店看,常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书店变成了他的图书馆。
陈逸飞家附近有一家不大的旧书店,他去得最多,好多连环画和画刊都是在那里看的。
整个中、小学,除了上课,陈逸飞干得最多的就是看图画书,然后画画。
这为他后来的画画做了最基础的准备。
小时候就喜欢看连环画册、小人书,上学以后,又画黑板报,再大一些的时候,听人讲在上海四川路桥下有一个画室,那里读书是要付钱的,虽然当时我们全家六口人经济上全依靠父亲一个人支撑着,决不可能送我去那里读书,但我总是跑到桥下去找那个画室,看它在哪里,有一次终于找到了,我就在外面看同学们在里面画画。
(贾斌:《陈逸飞——从大画家到文化人》,《中国服装》1998年第2期)陈逸飞的成功,除了从小就开始发奋用功,还因为他自小就知道掌握学习方法,据他说他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注意到方法的问题。
陈逸飞认为,实际上做任何事情都是在验证一个人的能力,也是验证一个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有一个好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任何事情他都会做得很好。
陈逸飞在人生的启蒙阶段,获得了敬业精神,获得了艺术兴趣,获得了学习方法,这意味着他有可能走向高处,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