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觉人生:陈逸飞传 > 第十四章 《理发师》的西去之路(12)

第十四章 《理发师》的西去之路(12)

2025-03-30 17:50:30

演员王雅捷就在拍摄现场,她扮演剧中理发师的妻子。

据王雅捷的回忆,她到剧组的时候,陈逸飞连续几天的吊针刚刚结束。

现在回想起这些来,实在是太伤感了!还记得我刚去剧组试妆时,那天是试穿他设计的我在戏里穿的旗袍,他在旁边看时还对我说:‘你看我手上已经全是针眼了,我都在医院打了两天点滴了!’我还问他:‘还没开拍你就病了,开机后会更辛苦,你的身体能吃得消吗?’他还坚定地对我说:‘放心吧,没事的,我能挺住!’我心里还想,他能走到今天,也一定经历过很多风雨艰难,特肯定也扛过了许多比这更难的岁月,所以我也相信他能挺住,没想到他这次真的没挺住!显然,陈逸飞是扛着病痛启动《理发师》的重新开机的。

吊针刚刚拔出来,《理发师》开机,陈逸飞忘记了自己是病人,日夜操劳起来。

男主角陈坤在《理发师》开拍后的这段时间,觉得陈逸飞脸色很好,身体很健康,没有将他与疾病联系起来过。

影片拍摄到后期的时候,陈坤看到陈逸飞的脸色不对,而且越来越差,剧组里其他人员也看出来了,不过,陈坤和剧组的人员都只是觉得陈导太累了,休息不够,气色不好。

陈逸飞还是坚持着,仍然白天领着剧组拍摄,晚上除了看样片,还要跟演员说戏,还要检查剧组各个分组的准备工作和其他大大小小的事项。

直至胃出了血,陈坤才知道陈逸飞病了。

在宁海拍完陈坤演陆平给日本人理发的戏,陈逸飞带病离开了拍摄现场,他在医院里治疗,但心却一直在剧组,时时刻刻想着《理发师》。

陈坤回忆说:最后一次见到陈逸飞导演是在宁海,当时他正拍摄一场给日本人剪发的戏。

具体日期我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那天早上拍戏时导演还在片场,大概上午11点多就不见导演的身影了,后来我们才知道陈导住院了。

但是,即使是在住院期间,陈导还给我打电话,说他会尽快出院,我们还都期待着他尽快回到剧组。

《理发师》一天一天地拍,一天一天向前走,陈逸飞的身体却一天一天地向下走,身体急速滑坡。

陈逸飞想着尽快出院,去结束《理发师》的拍摄,去给《理发师》打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他却不曾想过生命的结束,不曾想过人生的句号。

2005年2月15日《理发师》在上海召开重新开机新闻发布会,2月16日在上海开机。

10多天后,剧组转移到浙江的杭州、宁海、富阳等地拍摄,陈逸飞一直在剧组。

陈逸飞发现自己胃出血之后,曾两次离开浙江,返回上海看病,但两次离开剧组的时间都很短,每次都是一两天,就恢复性地回到剧组工作。

其中第二次返回上海看胃出血,已是3月中旬。

返回剧组10多天以后,4月2日,陈逸飞再度感到身体不适,仍然是胃出血复发,陈逸飞把接下来要拍摄的戏作了交待,贯彻了自己的意图,中止手头的活,离开剧组,返回上海,到医院检查医治。

但他4月2日返回上海治病期间,3至5日似乎还进过他的画室,并没有很好休息。

陈逸飞身边的工作人员小方回忆,最后一次见到他,已发现他变得瘦弱,但他仍不能按时就餐,还进画室加班加点。

陈逸飞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小方得知陈逸飞去世的消息后马上哭了,她是4年前从安徽老家经人介绍来到这里为陈逸飞料理生活的,但陈逸飞在上海的日子并不多,所以她的工作其实很轻松。

我的老板真是个好人,没对我发过一次脾气,说话总是和和气气的。

我烧什么菜,他就吃什么,从来不提要求。

最后一天看到他,发觉他瘦了,我烧了饭菜,但他一直在画室里画,饭菜冷了再热,热了又冷,一直等到两点多,他才吃了点。

他是累死的。

小方为记者打开陶艺工作室的门,里面堆放了十几大袋拍电影的服装,还有几十件老家具,阁楼上也堆了一些。

一架全品相的老壁炉前,是他常与客人促膝聊天的私密之处,壁炉架上搁着他与国外艺术大师的合影,这也是他唯一张扬的地方。

陈逸飞是老家具的爱好者,在拍电影《理发师》时,他就要求电影中的家具是原汁原味的。

(沈嘉禄:《陈逸飞和一条街》,《新民周刊》2005年第15期)如果不是4月2日这次返回上海看病期间还加班加点,那就是10天以前那次返回上海治胃出血还加班加点,或者干脆是三次回来看病都躲进画室苦战过。

在人的身上,胃的最大敌人是不能按时就餐,不能按时作息。

更何况陈逸飞的肝早在多年前就被确诊有慢性硬化的毛病。

但他早已答应过的画作,哪里允许他停下来呢,就要封镜的《理发师》是他的一块大心病,又哪里让他停得下手脚呢。

4月6日,是陈逸飞说好返回剧组的日子,以他长期以来对疾病的坚强毅力也无法再硬撑下去,终于住进上海的华山医院。

医生能治病,但无法治命,当一个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任何高超的良医也只能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