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觉人生:陈逸飞传 > 第三章 上海美专求学路(2)

第三章 上海美专求学路(2)

2025-03-30 17:50:28

有一首歌词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说的是长大以后自己也当了教师,知道教师的用心,知道教师的不容易。

多年以后,陈逸飞也成了颜文梁,成了享誉国际美术界的绘画大师,知道创造的重要,知道中国需要产生能够连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大艺术家。

如果说,陈逸飞的母亲给了他一种恒久的兴趣,孟光老师给了他一个较高的起点,那么,颜文梁则给了他一个国际性的高规格的艺术标杆。

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附中,陈逸飞接受了严格而全面的美术基本功训练,打下了扎实的素描基础。

这种严格训练奠定的绘画基础,让陈逸飞终身受益。

这还要感谢孟光老师,在启蒙老师孟光的指导下,陈逸飞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素描、绘画、制模,学习了美术史论,临摹了大量历代的经典画作。

兴趣加刻苦,陈逸飞进步很快。

他经常凭着自己的记忆将过去见过的东西画出来。

在同时考进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附中的同学里,陈逸飞并不是基础最好的,他一进校就给自己定下了最好的目标。

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的快速进步,来自他的刻苦钻研。

陈逸飞常常是第一个进入画室,又最后一个离开画室,充分利用画室的开放时间。

以孟光老师为代表的附中老师们,在教学中施行的是中央美术学院的色彩教学法,利用色彩来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观,这种方法让陈逸飞大受其益。

最美的色彩在大自然里,最丰富的色彩也在大自然里。

陈逸飞利用课余时间结伴到郊外,置身于自然景色里,他对早间的景色和夕阳下的景色尤其着迷。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陈逸飞的绘画水平进步很快,走到了尖子的排位,还当上了班长。

陈逸飞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读附中的三年,正值我国经受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供给方面十分困难,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学校食堂里吃的常常是菜帮弄成的绿放菜和豆腐渣做成的肉丸子。

陈逸飞是在这种条件下出色地完成了他在附中的学业。

敬仰大师1963年,陈逸飞结束了三年的预科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从附中毕业。

预科毕业,可以直升大学,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直升大学部。

这一年与陈逸飞一同从附中毕业的学生有100人,经过几轮的筛选淘汰,学校只接纳其中的6名优秀者直升本校大学部,陈逸飞是6人中的一人。

直升大学部,陈逸飞进的是油画系。

如果说当初选择绘画还是比较泛的选择,那么现在选择油画则是比较专的选择了。

陈逸飞对油画情有独钟,他认为油画是文明与科学的产物,又特别富于表现力,他几乎没有考虑其他专业。

在油画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陈逸飞师从俞云阶老师,俞老师结业于前苏联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受过俄罗斯文化的深刻影响,在绘画实践和绘画理论上都具有很深的功底。

在附中,孟光老师给了陈逸飞绘画基础,在大学部俞云阶老师给了陈逸飞油画功底。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过去了,整个国家的供给状况有所改观,但陈逸飞家的经济情况仍然十分困难。

母亲没有工作,全家只能等着父亲那点工资,而陈逸飞和弟弟学的都是特别花钱的绘画,继外祖母也生活在这个家里,买米买菜都得节俭。

陈逸飞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经济条件下坚持自己的学业的。

陈逸飞的大学时代,深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素素曾经问陈逸飞,你觉得在你成长的道路上,受影响最大的是什么?陈逸飞回答很明确,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俄罗斯文化。

不只是我一个人,也许可以说我这个年龄的中国人,都曾深受俄罗斯文化的熏陶。

60年代的我,偏爱托尔斯泰的小说,常把帕乌托夫斯基的散文集《金蔷薇》带在身边,从未错过参观俄罗斯画家作品的机会,至今,科内流巴巴仍是我极度尊崇的画家。

(素素:《文化贵族——陈逸飞》,《新现代画报》1997年6月号)陈逸飞认为与他年龄相仿的人都深受俄罗斯文化的深刻影响。

陈逸飞偏爱俄罗斯的小说,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俄罗斯画家的画展,他一定会想办法去参观。

陈逸飞喜爱俄罗斯文化,除了那个时期的社会大背景,还因为他大学时代的油画老师俞云阶先生曾留学前苏联,深得俄罗斯文化的营养,陈逸飞也受到他老师的影响。

陈逸飞偏爱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经常把帕乌托夫斯基的散文集《金蔷薇》带在身边,不知读了多少遍,他常常被这些作家的作品感动。

60年代陈逸飞有机会参观俄罗斯画家的作品展和罗马尼亚画家的作品展,他特别喜欢19世纪末俄国画家列维坦、列宾、赛洛夫、苏里柯夫、伏鲁比尔和20世纪罗马尼亚画家科内流巴巴,花了许多时间学习和临摹这些画家的大量绘画作品。

列宾的油画《伊凡雷帝和被他杀死的儿子》,曾让陈逸飞深深感动,他认为列宾油画功底深厚,值得自己认真学习。

看完前苏联电影《画家苏里柯夫》,陈逸飞认为,苏里柯夫就是自己的榜样,他希望自己能成为那样杰出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