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觉人生:陈逸飞传 > 第十七章 杨明义眼中的陈逸飞(2)

第十七章 杨明义眼中的陈逸飞(2)

2025-03-30 17:50:31

1997年春节期间,我在苏州举行旅美十年画展,许多朋友,江浙城市的一些兄弟画院的院长,市里各领导均来参加画展的开幕式,几百人在吴作人艺术馆内济济一堂,热闹非凡。

开幕前,我打电话告诉陈逸飞,他人在北京,但他肯定地说,我一定来。

就如同我在纽约第一次画展前情况一样,他对当时惴惴不安的我说:杨明义,别紧张,我届时一定前来,我还会带朋友来,并且我会待到你的画展结束时走,你放心好了。

开幕那天,他自北京直飞上海,然后又从上海驾车提前来了苏州。

那次展览中有我许多非常精细刻画、认真地道的实地写生作品,这些画和以后我的挥洒自如的水墨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我那些历年来的写生作品中表达出的真实感受打动了许多同行观众,后来香港著名收藏家胡运虎先生看到这批作品后,决定汇集起来由香港心源美术出版社出版,除了我自己把许多写生之中的心得记录在这册子中外,还想请陈逸飞在画集前写几句。

为了此事,在电话中和他商议了几次。

1998年夏天,我专程去沪,先由他带我参观了他开办的逸飞艺术公司的各部门,之后他说:把你的这件事情做掉它。

他在仔仔细细地看了我带去的一张张写生作品的反转片后,在办公桌上,根据上次商议的草稿,认真地书写下了我这本写生集上的这段前言。

(《水墨之旅》第55页)怀念深深陈逸飞与杨明义几是同龄人,陈逸飞生于1946年,杨明义生于1943年。

杨明义是苏州人,身上积淀着深厚的苏州文化。

陈逸飞小时候曾有很长时间住在苏州的外婆家,会讲一口苏州话,对苏州文化有比较深的感受。

苏州文化使陈逸飞和杨明义有了某种认同。

他们早年在国内交往,后来在美国交往。

杨明义到美国后,先在旧金山生活学习,陈逸飞一直在纽约学习和发展,他动员杨明义到纽约来学习和发展。

杨明义第二年飞往纽约,陈逸飞跑到机场去迎接,同住纽约以后,他俩来往更加密切。

回到国内发展以后,他们仍然保持了频繁的往来,不但保持了友情,而且加深了友情。

回国后,杨明义住在苏州,陈逸飞住在上海,周末的时候,陈逸飞常常开车到苏州,与杨明义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看太湖,画水乡,然后回上海。

杨明义知道陈逸飞早已患病,更知道他工作起来是一个不要命的人。

有一次我去上海看他,当时陈逸飞正在感冒发烧。

可他仍然让我陪着他画画,他带着病累得满身大汗,衬衣都湿透了,连眼镜片上都是汗水。

每次看他画画都是这样的情景。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陈逸飞会这么突然离他而去。

杨明义不久前还在北京与陈逸飞见过一面,是在陈逸飞住的酒店里见的面,陈逸飞虽然在北京买了房子,并已基本装修好,但仍然没有搬进去住。

酒店这匆匆一面,竟然是永远的告别。

前两天我们刚刚通过半个小时的电话,没想到……一工作起来什么都会忘记的工作狂人,做梦也不想退休。

很多人误解他现在是个导演,可他主要精力都在画画上,他就是这个脾气,好胜心强得要死。

他在艺术上不断追求最新的东西,最美的东西,风格一直是古典的写实主义,他的眼光很厉害,看女人、看风景都有最好的切入点。

(《江南时报》,2005年4月11日)在前些天的电话上,陈逸飞还告诉杨明义,他正在拍的电影《理发师》的地方风景很好,是与周庄不一样的水乡,等拍完电影,请杨明义一起到那个地方写生。

可陈逸飞失约了,杨明义还等着跟他一起去写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