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钱的民族(5)

2025-03-30 17:58:01

金额与现金相同,你会满意的。

用不可能兑现的支票换取等额现金,这是一笔多好的买卖,但恐怕除了犹太人,谁都不会存此奢望。

日本人讲这则笑话,当然包含着对犹太商人的某种揶揄,但决没有过份。

因为这则笑话原本是从犹太人自己调侃自己的笑话演化出来的,而作为原版的那则笑话,挖苦的意味更重,或者反过来,洋洋自得的感觉也越好。

在现实生活中,犹太商人中也不乏如此爱现钞的。

19世纪的南非首富之一,犹太钻石商巴奈?巴纳特就始终和现金或现金之类的东西打交道,喜欢钻石、金镑和纸币,而不赏识那些被称为‘股票’之类的纸玩意儿。

还有英国犹太富商,欧洲第三大食品生产和经营集团卡文哈姆公司的老板詹姆斯?戈德史密斯爵士也迷恋于现钞:他对售出的东西一般都要求支付现钞,而购货时,则往往尽可能用支票支付和采取长期借贷的方式。

如果说在现代社会中,对钱的这种迷恋还不算独特的话,那么,2000多年前的犹太谚语所表达的情感,显然与许多民族包括其中的商人的情感,大有不同。

钱不是罪恶,也不是诅咒;钱会祝福人的。

钱会给予我们向神购买礼物的机会。

身体的所有部分都依靠心而生存,心则依赖钱包而生。

钱,斯文点的话,不妨称为货币,也许是人类发明的一个最怪异的东西,历史上许多民族都对它倾注了某种多少带点异样的情感。

钱在长时期里被广泛看作一种罪恶的或至少准罪恶的东西。

中世纪基督教社会可以接受物质形态的财富,但钱甚至连带同钱有关联的人或活动,却是卑污的。

在传统中国社会中,仅仅铜臭气这一个骂人的字眼,就足以解释什么叫钱不是诅咒了。

前资本主义社会对钱的这种态度所反映出来的,是人类对自己的造物所内在具有的凌驾于人之上的发展趋势之无意识的反动!钱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物化形式由可直接经验的财富向抽象的资本转化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和阶段。

钱原是人类为了方便交换而发明的媒介,本来只是一种纯粹的手段,但在这个过程中,钱却由于潜在地可以在任何时候交换任何东西或交换任何一种生命活动,而由人们暂时持有的媒介性手段转变为被追求的目的本身。

为他物而存在的东西,现在成了为自身而存在的东西,不可直接消费的东西,现在却成了人类最高级需求本身。

守钱奴(守财奴的中国古典称呼形式,也是更为确切的称呼形式)的正常出现,标志着具体的物质财富已经完成了其抽象化过程。

资本的纯粹形态开始出现,资本自发积累需要的社会心理基础已经奠定,只要相关机制一旦建立,资本的增殖便可以启动。

仅就此而论,对钱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资本主义合理性水平。

在这一点上,犹太人的民族起源与历史遭际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犹太人的长期经商传统,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尽管钱在别人那里只是媒介和手段,但在商人那里,钱永远是每次商业活动的最终争取目标,也是其成败的最终显示。

犹太人的长期流散,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每当形势紧张,他们重新踏上出走之路时,钱是最便于他们携带的东西,也是他们保证自己旅途中生存的最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