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场经济的文化基因:犹太商人的智慧 > 第四章 文化经营中犹太商人的创意(2)

第四章 文化经营中犹太商人的创意(2)

2025-03-30 17:58:01

用美国经济学家本?塞利格曼的话来说,电影业是在手套商、药剂师、皮货商、布商和珠宝商(皆为犹太人密集的商业行业)这些开5分剧场的人手中兴起的。

也就是说,早期的电影如同看西洋镜,付5分钱,凑在小孔上看个几分钟。

谁能保证从那动作笨拙、无声无色且只有几分钟长度的早期电影作品,会诞生出今日令人目眩的整个电影世界?谁能从当年5分钱票价开发出今日上亿美元的票房收入?电影业是潜在的有利可图的行业,但谁能预知,为了让这种潜力成为现实,或者更为理想,成为现钞,又需要投入多少现钞?即使在电影业总体上已经成为安全之地的今日,耗资巨大的影片,因号召力不强而致亏损的,仍不在少数,100部影片中,最终赚钱的,还不到四成。

由此不难想见,当年犹太小商小贩们投身电影业的时候,有着什么样的魄力和远见!阿道夫?朱克尔是一个匈牙利移民,抵达美国时,他所有的财产就是缝在外衣衬里内的40美元。

最初,他以推销皮货为生。

生意做大之后,他抽出20万美元的资金,投入到当时已开始实际拍摄电影的廉价游乐场,即所谓的5分剧场。

就在这期间,他遇到了马库斯?洛伊。

洛伊出身贫民,小时候做过童工,也是靠做皮货生意起家的。

朱克尔和洛伊两人合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买了西洋镜和廉价游乐场。

由于意见不合,不久两人就各奔东西。

有意思的是,由于对电影业资本化的相同认识,两人从相反方向开始,最终仍然走到了同一点上,虽则没有重新合伙。

散伙之后,朱克尔守着自己的廉价游乐场,继续搞制片,后来组建了著名演员公司,并最终接管了派拉蒙影片公司。

朱克尔很早就认识到控制电影院的重要,因为有了电影院,才能保证拍出的影片有销路。

于是他发行了1000万美元的股票,建立了自己的连锁电影院。

1926年,他在纽约建造了极为豪华的派拉蒙电影院,将它奉献给美国。

洛伊的道路刚好同朱克尔方向相反。

洛伊先是控制了一批连锁电影院,以后为了保证自己电影院有足够的影片可以吸引观众他又转向了制片。

在他的撮合下,3家犹太人的电影制片公司,米特罗影片公司、高德温影片公司和梅耶影片公司合并,建立了将三家公司第一个字母合在一起作为名称的米高梅影片公司。

朱克尔和洛伊这种将电影制片与放映电影的剧院联系在一起的做法,实质上也就是实现了电影的产供销一体化,使电影的制作直接以市场效益或票房价值为取向,电影业资本化所必须具备的构架已经形成。

至于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商品化,尤其是其美学趣味上的商业化,也许应该更多地归之于华纳四兄弟。

哈里、阿尔伯特、山姆和杰克四兄弟,是一个原籍波兰的犹太补鞋匠的儿子。

他们,主要是老大和老二,原先做过各种小生意,积累起资金后,开了一家自行车行。

1904年,四兄弟搞到一架电影放映机,就此开始了电影生涯。

开始时,他们只有一架放映机,没有自己的剧院,连拷贝也只有一部,叫《火车大劫案》。

他们四处巡回放映,因为当时还是默片时代,没有声音,放映时,就由他们的妹妹弹钢琴,由四兄弟中最小的杰克伴唱,那时,他才几岁大。

以后积累了一点资金,他们开始同别人交换影片,由此成长为影片发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