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盛唐风流武状元全集 > 第349章 如闹剧般落幕

第349章 如闹剧般落幕

2025-03-30 18:01:21

秦霄虽然没有在朝堂上目睹这一切,可完全可以想象这时候的情形。

李旦这个习惯了装逼的皇帝,现在已经没了退路,几乎就要被自己的妹妹和儿子逼到发疯,成为这世上最可怜的人。

太平公主一定是得意非凡。

其实不管她用什么样的招式去请求废掉李隆基,都是理直气壮的。

因为……她真的有实力!更何况现在还找了一个极刁钻的借口!秦霄所在的皇城御率司,现在也成了所有人关注的地方。

皇城之内,两派势力终于开始决战了,这个大都督,究竟会站在哪一方呢?秦霄心里其实非常的清楚,皇城御率司组建的日子太短,威信还远远不够。

自己手上能够有把握掌控的军队,就只有皇城御率司的亲翊府、万骑和东宫六率。

这些人加起来,还只有一个左羽林卫的数量。

左羽卫大将军常元楷,原本还就是太平公主的心腹,刚刚才被秦霄撬了墙角。

但是,还有右羽林卫、左右监门卫和千牛卫、金吾卫,几乎全是太平公主的心腹。

这些人对秦霄,也不过是阳奉阴违,暗底里只听太平公主的。

南衙那边,都督薛崇简是太平公主的儿子,可是却和李隆基的关系最铁,是个身份极复杂的人。

不过,他其实也是个无足轻重的人了。

南衙那边部队流动性大,前来上番的士兵时常更换。

李嗣业走后,现在来上番的领兵将军,也有一半以上,是出自太平公主门下。

事到紧急之时,这些人也只会听太平公主的,对南衙都督薛崇简不屑一顾那是肯定的。

朝堂之上就更不用说了!从中书省到尚书省,当家主事的人都是太平公主的心腹!萧至忠任中书令,窦怀贞是尚书左仆射平军国章事,几个尚书和宰相也都是她的人。

之前还有姚崇、宋璟在李隆基左右支招,现在几乎仅剩一个郭元振和几个微不足道的小官员站在李隆基一边了。

张说、刘幽求等人,虽然没有附庸于太平公主。

可是也没有挺身站到李隆基这边竭力相助。

他们都听了皇帝李旦的意思,竭力保持着中立,玩着平衡。

更何况,太平公主卖官鬻爵并借此广收人心。

整个大唐从朝廷到地方,无处不有她的亲信。

要说她现在只手遮天,倒也一点都不过分。

想到这些,秦霄心里暗自揪成了一团,闷闷想道:太平公主的势力如此庞大,庞大到几乎就能扭转整个天下的局势、扭转整个历史的进程。

这一次莫非真的要是非颠倒一番,让太平公主得逞、李隆基拜拜,出现第二个女皇?想到此处,秦霄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他难以想像。

一个野心与贪心可媲美武则天,但是能力远远不够的女人当了皇帝,天下将会是什么样子?武则天不只是有权欲和贪欲,同时在治国经营上,也有出色的能力。

可是太平公主呢?事到如今,她在政治上几乎没有做出过什么出彩的事情,只是在争夺权力与利益……出了玄武门,看到朱雀大街上的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如往昔,这些人哪里知道,朝堂之上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大事!秦霄带着人巡查长安九门。

发现果然多了许多生面孔,守城将也换了不少。

南衙都督薛崇简告病在家躲起来不见人。

秦霄心里暗自打鼓,看来薛崇简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了。

之前被皇帝毒打,现在又夹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极难为人,只好告病归家。

秦霄几乎就嗅到了空气里弥漫的一股紧张气息,大战即将爆发之前的凶兆!都城长安,难道又要这样被洗礼一次么?秦霄感觉既无奈又愤怒,太平公主就为了一己之私。

要让整个帝都、整个大唐再次陷入战乱,自相残杀自伤元气!不管她之前做出过什么样的贡献。

假如干出这样的事情,也百功难抵一过!秦霄细细地将九门巡了个遍,再次回到皇宫的时候,惊天的消息已经传遍了皇宫之中——皇帝李旦,居然答应退位,让李隆基登基!整个皇宫都要疯了!……秦霄的脑海里,顿时浮现出太平公主那副抓狂到狰狞的面容——她苦心孤诣要废了李隆基,甚至不惜威胁皇帝要么另立东宫,要么退位让贤。

在她想来,没有人会如此窝囊废一般地让出皇位的。

就算李旦懦弱到掉渣,也绝不会因为‘东宫与皇庭相冲’,而自己退出皇庭。

废掉东宫李隆基,几乎成了铁板钉钉的事情。

可是让她哭笑不得、郁闷到想撞墙的是,李旦居然真的退位,让李隆基登基——就因为自己瞎编的所谓‘天相’与‘神异’!秦霄想笑,可是怎么也笑不出来。

这个时候他感觉,李旦真是个旷古烁今的超级皇帝,能有绝对实力拿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大奖的演戏之王!太平公主这样地一闹,恰好给了他一个最好的表演舞台——天哪,他其实老早就想撂挑子不干这个皇帝,让李隆基上位了。

太平公主这样一逼,演戏之王拾阶下梯,还真的干出这样的事情来了!没有想到,皇宫之中你死我活的皇权争斗,居然也会变得如此地有戏剧性!秦霄有些发呆的坐在皇城御率司地正厅里,无意识的敲着桌面,时不时的一阵讪笑、傻笑,弄得范式德等人以为秦霄不正常了。

今天的早朝,一直待续到了午时过。

太平公主的车驾浩荡的开了出来,往镇国太平公主府而去。

没有人看到,深藏在车中的太平公主是什么表情。

秦霄在想,若换作自己是现在的太平公主,最想做的事情,肯定是回家后亲手割碎几个人,狠狠发泄一下。

自以为天衣无缝必定成功的绝招啊!太平公主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李旦,这个蠢到掉渣的李旦,居然、居然宁愿退位,也不废东宫!以皇宫朱雀门为界,门外,是长安城热闹无比的街市人流,百姓们对这些事情浑然不觉,依旧像每天一样过着喜怒哀乐的日子。

朱雀门内,却是如同另一块天一般,空气里都是紧张和压抑,每个人都缩着脖子快步的走路,仿佛秋风一来,就已经噤若寒蝉。

李隆基要登基了,要当皇帝了?秦霄的脑子里似乎还有一些没反应过来 这莫非是真的?还是根本就是一场闹剧?胖厨黄冲给秦霄送来了小锅煮的膳食,秦霄全无胃口,摆摆手让他拿了下去。

仔细一寻思,事到如今,只有去一趟东宫见一见李隆基,所有的事情就都明白了!秦霄让邢长风和石秋涧带着人。

加一轮巡视,务必要严加防卫各处,自己孤身一人朝东宫而去。

皇城的大街上显得空前的冷清起来,差不多所有的人都躲了起来,关着门想着眼下的形势和处境。

在东宫的门口,秦霄几乎是与李隆基的车仗队迎头遇上。

郭子仪带着二千铁甲,团团的将李隆基围成了一个棕子一般。

李隆基脸色铁青目光黯淡,略略瞟了秦霄一眼,冲他一挥手,自己就头也不回的朝明德殿御书房而去。

秦霄默默的跟在他身后,跟着一起进了书房。

高力士迎上来,李隆基咬牙切齿一般的吐了几个字:去叫张九龄!高力士浑身一抖,拔腿就朝崇文馆跑去。

进了书房。

秦霄刚刚反手带上门,李隆基就发疯一般的一胳膊扫上了书桌,将上面的笔墨纸砚和一大堆书全部扫到了地上!唏里哗啦地一阵混乱大响!紧接着,他像只发狂了的野兽一般,搬起屋中一切可以砸的东西,发疯一般的砸了起来!古董花瓶、玉器麒麟、松石酒杯、花盆根雕、古琴玉笛,全部一股脑儿的摔到了地上,一阵碰碰的巨响。

秦霄漠然的站在一边,静静的看着李隆基这些举动,时不时的抽身略躲一下飞溅而来的墨汁和碎片,心里暗自想道:太平公主,你真地没救了……这些东西砸下来,李隆基心中对你仅存的一些恩义和念旧,也就荡然无存了!从李隆基的动作表情上看,他的确已经是出离的愤怒了!眼前若有太平公主出现在这屋中,他必然会不顾一切的冲上去,将她撕作碎片!张九龄来了,静静的站在门外,听着屋里一阵砸得巨响,闷不吭声,等着李隆基发泄完毕。

他从来还没有见过,一向风流俊雅的临淄王、楚王、太子李隆基,在得知自己要当上皇帝以后,却会如此的狂怒,简直就是变了一个人。

李隆基终于没有力气了,像堆烂泥一样地坐倒在了椅子上,看着屋顶喘着粗气发起呆来。

秦霄轻轻的拉开门,让站在门外的张九龄进来。

二人踩着屋中一堆杂乱的物什,缓步走到了李隆基桌前——太子殿下……别叫我太子!李隆基信手一挥,仿佛又要激动起来:你们莫非不知道么,我就要当皇帝了,皇帝!皇帝!皇帝知道么?李隆基的声音越来越大,仿佛很兴奋的表情,语调中却满是凄怆与愤怒。

然后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般,瘫坐到椅子上不动了。

也许别人不会理解,当皇帝了还不好么,用得着这样?可是秦霄与张九龄明白,李隆基这是被逼着上台,李旦也是被逼着下台的。

父子二人,就因为一个女人——一个女人的缘故,居然做出了这种贻笑天下的事情!东宫与皇庭相冲,不废东宫,却是皇帝退位——这件事情如若传出来,反倒成了他李隆基无礼逼宫一般!皇威何存?以孝着称的李隆基,颜面往哪里摆?更何况,还是因为一个女人咄咄逼人,父子二人齐齐让步!秦霄和张九龄都静静的站着,心里的滋味也都极是复杂。

过了许久,二人都要站得有些发僵了,窗外的天色也有些暗了下来。

李隆基终于轻轻的动弹了一下也有些僵硬了的身子,清咳了一下,无力的说道:你们也都找个地方坐下来吧……我这里有蜡烛,点上。

张九龄对书房相对熟一些,马上四下忙碌起来,点亮了蜡烛,搬来了两张椅子。

二人坐了下来,李隆基对外面叫了一声:力士,弄几杯茶水进来。

很快,高力士亲自奉了三杯茶水进来,然后灰溜溜的退了出去,反身关上了门。

秦霄透过门缝朝外看了看,郭子仪一身戎装的亲自在外面巡视,明德殿前千名铁甲围得水泄不通。

李隆基拿起茶杯喝了几口,终于正眼看向秦霄和张九龄,一脸的落寞和苦笑说道:这真是一场闹剧!张九龄马上说道:殿下,事到如今木已成舟,就不必为以前的事情烦恼了。

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将皇权过渡,殿下顺利登基。

秦霄赞许的一点头:同意。

李隆基闷闷的长叹了一口气:好吧,我明白了。

该发的火也发了,我将你们二位请来,就是细细的商议一下,究竟用一个什么样的办法,去解决眼下的危机?张九龄看了一下秦霄,然后说道:有大都督坐镇皇城御率司,相信太平公主不敢有何异动。

秦霄一撇嘴:难说,成不成是一码事,敢不敢,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李隆基眉头一皱:你的意思是,她真有动手的打算?秦霄还是那副表情:难说。

李隆基郁闷的一拍桌子:怎么又是‘难说’?那好吧,我换个方式问,如果她动手,你有几成的胜算。

只是‘如果’的话……秦霄毫不退避的直视着李隆基:六成胜算。

李隆基眉头拧得紧紧的:为什么不是十成?秦霄挑嘴冷笑:天下间没有十成百分百的事情。

我说六成,其实还是乐观估计,怕吓着你。

其实最大的变数,还是在朝堂之上,比如说,皇帝的意思。

殿下,先说一说吧,皇帝是怎么表态的?具体现在是个什么样的情形?第350章 非流血,不能洗刷这晴日之下的污秽秦霄的话,无疑是触到了李隆基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李隆基将腮帮子咬得紧紧的,原本俊雅的面庞,也变得有些扭曲甚至是狰狞起来。

然后满是愤懑和伤感的说道: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我父皇那种表情。

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他说,为了大唐天下安危,甘愿退位,让位于太子隆基,当时,整个朝堂之上的人,都快要疯了。

太平公主也要疯了。

她忘记了自己是臣子,突然就从地下跳了起来,连连叫嚣‘陛下万万不可’。

父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坚决而果断。

他宣布了一些关于禅位的事情后,就只说了一句‘朕意已决,勿复再言’,就宣布退朝。

李隆基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我到了父皇的书房,发现他仿佛一日之间老了十余岁。

在他的身上,只剩下了满身的疲惫和伤感。

他对我说,‘三郎,你是天下需要的明君,父皇无能,就将这副烂摊子交给你了。

你就遂了父皇的心愿吧,别非要等到在我的灵枢前继位。

’李隆基连连的用拳头砸着桌子:你们说、你们说,我能怎么办?我有什么选择的余地?父皇退位自称太上皇,每五日上朝一次,处理军国与民政大事。

我就是当了皇帝,还是跟当太子一模一样!满朝重臣、军队要员,全是她太平公主的人!她不仅原封不动的当她的镇国太平公主,依旧参军、政大事,三品以上官员任免不关我的事,依旧全由太平公主与父皇参同解决。

父皇还要我给她加食邑、加赏赐——她的府里,已经比国库还要充盈!她地羽党。

可以轻易的左右任何一件朝堂大事!她手下的军队,可以瞬时洗平长安城!我这个皇帝有什么意思?有什么意思呢!张九龄略皱眉头,缓缓的吁了一口长气:殿下,请冷静!邪不胜正,自有解决的办法。

秦霄静静的、冷冷的看着李隆基,一言不发。

李隆基也似乎发现了秦霄地一丝异样,不由得说道:你干嘛这样看着我?你的主意不是最多的么?你不是给我担保过。

让我东宫不失么?为什么事到如今,你一句话也没得说了?咄咄逼人!秦霄还是一如当初那样看着他,缓缓说道:我在等你,冷静下来。

李隆基恍然一惊,身上轻轻的打了一个寒颤,点点头道:对,你说得对……这气头一上来,我似乎将你以前跟我说过的话。

都忘掉脑后去了。

张九龄疑惑的看着秦霄:大都督曾说过什么?也没什么,只是早早就分析过一下,太平公主必败。

秦霄淡然说道:首先,殿下就必须要有必胜的信念。

如果连信念都没有了,只看到眼下的困难和危机,那就什么也不用提了。

必须看到希望和楔机,这样才会有翻盘取胜地机会。

张九龄也点头道:是啊!殿下。

大都督言之有理。

殿下是皇家正统,太平公主只是弄权宠臣,怎么可能凌驾到皇帝的头上去呢?她要当第二个女皇,这已如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就算她有这份能耐和实力,却也是有违天道的!逆天而行其必败亡。

九龄对大都督的话深表赞同!李隆基连连点头:对!不管形势如何恶劣。

我们也要有信心,不能被这只纸老虎吓倒了——不过。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都督,你给我分析一下,眼下的局势究竟如何。

尤其是长安城中军队的情况。

好,马上。

秦霄微微一笑。

知道那个冷静果断雄才大略的李隆基又回来了,于是拿过了一副纸笔。

一边写画一边说道:这是整个长安城。

九门,九个守城将,有六个是太平公主地心腹,我今天已经细下查看过了。

一旦事发突然,他们就有可能大开城门,将驻守在外面的上番府兵放进来滋事。

长安城外东、西、南三方,共有九万余上番府兵,其中大约有五万人马,是太平公主的铁杆亲信。

整个南衙,几乎都在太平公主掌握之中。

李隆基皱眉点头道:所以她这次从太原回来后,才这样有恃无恐,原来早早做下了安排和部署,调整了长安的军力配备。

这么一说起来,郭元振也难辞其咎了?不,不关郭元振的事情,甚至跟南衙都督薛崇简也扯不上什么关系。

秦霄说道:太子可能对朝廷安排上番地军务不是太了解。

这些从地方调来的府兵,都是有规律地到长安来上番。

太平公主很精明,她只是在各个折冲府中安插亲信下去,然后她的这些人,纷纷到长安来上番。

郭元振和薛崇简都不是神仙,这些人还没有来的时候,怎么可能知道他们是太平公主的亲信?于是,太平公主就挑了一个最佳的时机来上书弹劾太子。

这个时机,就是现在。

现在这时候,上番地府兵当中,她的人所占地比例最大。

可以看得出,这其中少不得有窦怀贞在帮她支招。

窦怀贞参核军国大事,哪一府来上番,他必然了如指掌。

然后太平公主瞅准时机,利用各种手段,将这些人收罗到帐下。

好阴险的手段!李隆基恨恨骂道,不由得又惊奇起来:你又是如何知道这个中缘由的?秦霄微微的笑了笑:别心急,听我说完下面的话,殿下自然就明白了。

刚才说了南衙,整个长安九门,几乎全在太平公主掌握之中,要想解决这个状况,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李隆基和张九龄异口同声问起来。

秦霄说道:请得外援进京!李隆基顿时懊丧不已:我没有亲信的领兵将军呀!有!秦霄斩钉截铁。

谁?李隆基和张九龄疑惑不解。

张仁愿!秦霄果断说道:太平公主对这个军功赫赫的大元帅甚是忌惮,前番在朝廷之中口出秽语诽谤于他,相信这些话已经传到了张仁愿的耳朵里。

张仁愿虽然与殿下关系平平,可是当他听到这番话以后。

不由得他不将立场转变到殿下这边了。

对呀!一路看小说网,电脑站www.1 6k.cn李隆基顿时一拍拳:这真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呀!不用我去笼络,自然会有人帮我!张九龄也有些兴奋起来:照大都督这么一说,张仁愿还真的可能成为一支勤王之师!他刚刚从北庭都护府回来,任左卫大将军,率领左卫驻守在洛阳。

洛阳离长安不近也不远,急行军两日一夜足矣!秦霄一边说。

一边在纸上画着:以张仁愿在军中的威望,必定是振臂一挥而应者云集,全盘调动左卫是绝对不成问题地。

另外,驻守太原的王易从,他本也就是张仁愿手下的将军,上次与我同时起兵勤王的。

此人肝胆照人,若得皇帝一纸密令与张仁愿的召唤,必定欣然进京勤王!左卫与右威卫。

加起来共有十万大军,镇住长安,绝不是问题!而且以张仁愿的威信,只要他来了长安,太平公主手下的那些人,难保不会惶恐不安不敢擅动!好、好!好极了!李隆基顿时激动得语无伦次起来:大哥……哦都督,这些事情。

可就全要委托你去办了!张仁愿、 王易从 ,都是跟你有着过命地交情!张九龄听得清楚,李隆基失口就叫了秦霄一声‘大哥’,以下也不以为意,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一般。

继续听着秦霄讲解。

秦霄也装作没有听到,继续说道:可是我们不能直接明令调张仁愿进京驻防。

一来有违府兵上番的规矩。

可能兵部和窦怀贞那里不会通过;二来,也容易打草惊蛇,可能会逼得太平公主提前动手,到时候就猝不及防了。

对了,太子殿下。

皇帝说了没有,什么时候让你登基。

腊月二十一。

李隆基说道:还有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

时间上够了。

秦霄说道:不过。

对于太平公主来说,同样的也是时间够用了。

殿下,你必须要在登基之前,找到皇帝,办成这样一件事情。

就是让张仁愿重回陇右坐镇,率领左卫与右威卫,重组朔方军,将唐休璟换回来。

这样一来,张仁愿才有借口带兵经过长安。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叫‘假途灭虢’。

名为去陇右,实则前来镇守长安。

妙计!张九龄连连道:这样一来,太平公主等人也断然不会生疑。

将张仁愿远调,她高兴还来不及!就是啊!李隆基兴奋的说道:而且这样的事情以我父皇的意思发出来,太平公主还以为我父皇是有意照顾她地情绪,帮她屏除心腹大患呢!很好,这件事情,我会马上去办。

大都督,张仁愿那边该怎么去说,可就全交给你了。

交给我吧!秦霄继续说着,心下却是一阵苦笑:风水轮流转,这一次,却是我将别人拿到手上当兵器使了。

张仁愿老兄,对不住了……南衙那边,尽量的不要挑起很大的战事。

秦霄继续说道:殿下在腊月二十一登基,我们就约定在腊月二十之前,全盘解决问题。

张仁愿,也会在腊月二十之前率部前来镇守长安。

与此同时,我会想办法将长安九门太平公主的这些心腹守城将全部拿下。

蛇无头不行,没了将军号令,士卒们是不敢随意妄为了。

我再派皇城御率司亲翊府接管九门——同时,薛崇简这个人,一定要让他再站出来。

他的身份很特殊,如果有他站出来反对太平公主,哪怕只是个光杆司令出现在南衙,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没有问题!李隆基果断说道:薛崇简是我最要好的姑表兄弟。

虽然她是太平公主地儿子,可是与他母亲历来政见就不合,他会听我的!这件事情,我能办到!秦霄微笑点头:很好!南衙这边的事情,这样解决就应该问题不大了!北衙和皇宫里。

九龄兄弟,还得要你多多出谋划策了。

张九龄略微一笑:那九龄不妨也学大都督,来个擒贼擒王。

朝堂之上地那些人,再如何有权利,总不能整日里将手下的兵马亲信都带到身边。

我们可以设个局,将窦怀贞、萧至忠等人拿下,来个杀鸡儆猴!就算不能震慑到军队。

也至少可以弄得他们群龙无首!太平公主终究是女流之辈,哪里会有指挥战争地能力?若是少了这些人帮衬,自然会功力大减!秦霄一敲桌子:那些心腹朝臣,可就交给你处理了?张九龄拱手一拜:九龄必定竭力辅助太子殿下,成得大事!李隆基居然呵呵的傻笑起来:好、好!把这些王八蛋全部设个局逮了砍掉!腊月二十,就都定在这一天……可是,还有致命地问题啊!皇宫戍卫的主力羽林卫,那可都是——她的人!秦霄自信满满地呵呵一笑:太子说对了。

这的确是一个致命地问题。

算个帐吧,我手下现在能调动的,就是五千皇城御率司地亲翊兵,一万五千余万骑,加上东宫六率里的一万五千人左右,总共只有三万五千人。

可是一个左羽林卫,就有四万人!另外还不算右羽林卫、左右监门卫、金吾卫和千牛卫。

千牛卫没有问题!李隆基连连说道:千牛卫大将军马上就会换成我二哥李成义。

而且千牛卫人数不多,并且全是忠于皇帝的人。

就算是有太平公主的亲信在当中,应该也不会构成武力上地威胁。

金吾卫的情形也差不多,而且人数更少,基本都是我父皇的亲信。

虽然也听命于太平公主,可是要他们跟着造反。

那是绝不可能的!很好!秦霄连连点头:这样一来,就只剩下右羽林卫和左、右监门卫了。

不是还有左羽林卫么?李隆基和张九龄同时奇声问道。

秦霄挑嘴略略一笑,意味深长的说道:这,就有些说来话长了!秦霄看了一眼疑惑的李隆基和张九龄,索性竹筒倒豆子般的说道:反正现在地情形就是。

左羽林卫非但不会听命于太平公主,还会成为太子殿下的忠实拥蹙。

本来是我们一处致命软肋的左羽林卫。

现在反例成了太平公主的命门与要害!现在你们算是知道,我为什么清楚谁是太平公主的亲信了么?李隆基和张九龄同时惊道:你地意思是指……左羽林卫大将军,常元楷帮了你?秦霄一笑:正是!他可是太平公主的直嫡心腹!李隆基忙道:此人与薛绍关系密切,被薛绍引为知己。

薛绍死后,太平公主爱屋及乌将她举荐了出来,连连升迁,直到做到了羽林卫将军。

他……凭什么会听大都督地?我不是说了么,这就说来话长了。

秦霄呵呵的笑了一笑:别的事情不敢打包票,这个,是不会有问题的。

个中缘由,今后再慢慢解释吧!秦霄看着李隆基惊疑的表情,心中暗自道:算了吧,为了大局着想,我个人地事情就先不作考虑了。

我这样四下拉笼将军大臣,实在是皇帝的心腹大患……阿瞒,我算是对你仁至义尽了,今后地事情如何,你掂量着办吧。

若是对我有什么忌惮……放心吧,我是个识时务的人,不会给你什么卸磨杀驴的机会的。

秦霄的心里暗自凉了一凉,但为了眼下大局,容不得自己有这些心思了,继续说道:如今看来,从武力上讲,最大的变数就在左羽林卫。

这块地方,我会尽全力去解决的。

不过,朝堂之上,也一定要尽力将太平公主稳住,不能将她逼急了。

照这些日子观察下来看,太平公主已经被权欲冲昏了头脑了,早早已经急火攻心,迷失了自己。

一旦将她逼急,难保会有什么意外的事情发生。

我明白了。

李隆基长吁了一口气说道:我会主动缓和与她的矛盾的。

该怎么赏,该怎么加封邑,父皇给多少,我给她翻倍!她说什么,我都顺着她,绝不二话。

秦霄心里一笑:果然是得了李旦的真传……秦霄将笔搁下来,最后说道:说起来,这些都是最坏的打算。

不到束手无策,尽量还是不要靠武力来解决问题。

我刚才说的这一些,可以当作是底线策略。

其实……上上之策,还是最好是采用一些非流血的手段去解决争端。

李隆基冷哼一声,脸上露出了一丝让秦霄都感觉有些心寒的杀气:有些事情,朝堂之上已无法解决的,只好斥诸于武力了。

非流血,不能洗刷这晴日之下的污秽!非流血,不能洗刷这晴日之下的污秽!非、流、血,不能洗刷这晴日之下的污秽!……秦霄心中暗自沉吟,身上感觉到一股股寒意滚滚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