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墨衣有多不情愿,但她还是被秦霄送走了,和紫笛、杨玉环一起到了易州。
秦霄在这里陪了她们一天,就马不停蹄的赶回了幽州。
大战在即,他可不想因为私事而耽误了军情大事。
一但打起仗来,那就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他可不想自己因为几个女人而分了心,耽误影响大唐王朝整个天下的大事。
腊月初八,阴天,极冷。
泼出去的水不用一炷香的时间就能冻成冰块儿。
房檐上的冰柱子,结成了厚长的一串串,被冻得硬冷的土地,也似乎有那么一点打滑了。
早上,秦霄来到了幽州北门外,送桓子丹出去当迎宾三千骑兵加上一个仪仗队,已经很给李大酺面子了。
秦霄对桓子丹叮嘱道:有探子来报,李大酺带了两万人来幽州。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相当于他全族三分之二的兵力了。
你可别露了馅,要将他稳住,让他以为他们的计谋得逞了。
大帅放心,这一回绝不敢再出任何差错了。
桓子丹认真的应道:前番我当先锋的时候,曾与他们的部族首领打过交道,也算是一回生二回熟了。
这个差事,我能办好。
好,去吧。
秦霄关切的看了他几眼:小心行事。
是!桓子丹翻身上了马,打着鲜明的唐军旗号出发了。
秦霄站在原处,看着远方,自言自语道:这个计谋还真是经营了有些日子了。
北狄看穿了我们来个将计就计,我们再反过来将计就计,现在大戏终于上演了……金梁凤在一旁说道:大帅,按你的安排部署,我们最起码是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求胜果了。
现在唯一有些疑虑的,就是不知道突厥人有多少兵马要来。
他们的消息封锁得很厉害啊,探子也探不到什么。
看来只要当他们出动了,才知道他们的虚实底细。
突厥有个暾欲谷,的确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这家伙,居然还没老死。
秦霄戏谑而有些忿然的说道:在东北这一线的用兵,更多的时候要斗智。
偏偏有这样一个对手在那边,一切都充满了变数啊!也难怪大帅要先立足于不败再去争胜了。
金梁凤道:不管这一场战斗的结果如何,最起码,我们不能丢了幽州。
大帅给我的两万人,已经全部按大帅的吩咐开进了城里,驻守在四门瓮城。
还有我们的那些秘密武器,估计也是时候亮一下相了。
哦?呵呵……秦霄微微的笑了笑:回去吧。
我们也要安排一下欢迎仪式了。
搞个万人大阵、礼炮烟花出来,欢迎李大酺归顺大唐。
幽州东北,滦河河谷。
桓子丹布好队仪等了大约半个时辰,前方总算是出现了一队骑兵。
没有旗号,也没有鼓角,只是迎头朝桓子丹这边开了过来。
桓子丹上了马,带着人迎了上去。
对方大约有百余人,领头一人桓子丹倒是认识,那天在奚族边境见到过的。
奚族俟斤多米多。
桓子丹约住了后面的兵马,迎了上前,多米多一见是桓子丹,就在马上行了一礼:见过桓将军。
俟斤大人别来无恙。
桓子丹面带微笑:是大酋长派你前来探路的么?正是。
多米多看似也是个沉得住气的人,神色自若的说道:大酋长的弟弟鲁苏,率领一万骑兵就在我的身后。
大酋长李大酺,也率领了一万人在五十里开外,带着进献给大唐的牛羊和马匹。
所以走得慢一些。
桓子丹心中暗道:李大酺,也蛮狡猾的嘛,自己缩在后面,却让弟弟和多米多来探风信。
请俟斤大人回报鲁苏大人和大酋长,大元帅派卑职出城前来迎接,他本人就在幽州北门城外十里处,列队欢迎大酋贵部。
桓子丹又试探着说了句:有没有突厥和契丹人在后面追堵。
要不要我前去帮你们断后呢?多米多微微的愣了一愣,摆摆手道:暂时没有、暂时没有。
突厥人最近都没到我们这边来过;契丹人?他们只有索要财物征集劳役的时候才会过来。
大酋长特意挑了这么个时候出来归顺大唐,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他心里也在暗骂:本以为秦霄会亲自出来迎接。
没想到派个无足轻重的小将军……要是秦霄自己出来了,能将他拿下,幽州也就攻下一半了么!桓子丹心里暗自发笑:你以为我们像你一样的蠢,中军大帅到这里来涉险!二人又再寒暄了一阵,桓子丹就打发多米多回去请鲁苏大军过境。
桓子丹的人马在滦河河谷分列两旁布成了队列。
长长的号角吹了起来,震动山谷。
鲁苏的一万骑兵将信将疑的过了滦河谷,朝幽州而去。
桓子丹派了一队人马作向导,自己仍在这里等李大酺。
又过了许久,前方才再次出现了人马。
这一次,还真的是有一堆牛羊被驱赶着一起过来了,后面就跟着万余骑兵。
桓子丹叫了几个之前在薛讷手下干过的偏将过来,他们是认得李大酺的,一起迎上前去。
这次总算是见到了旗帜,一面淡青色的旗,上面的图案有些奇怪。
桓子丹上前见了礼,旁边的偏将暗示:正是李大酺!幽州北门前,秦霄全副披挂,身后列了三个大军方阵。
一万虎骑师,左右各有一万左骁卫骑兵阵。
三万人的大阵势,气势非凡。
鲁苏带着一万骑士到了这里的时候,远远看到幽州北门外的大阵仗,不由得有些惊住了,几乎就要不敢上前。
犹豫了半晌,只见幽州北门外放起了礼炮烟花,身边引路的唐军将佐也好言相劝,告诉他们,这是欢迎仪式,鲁苏这才带着人向前。
秦霄端坐在马上,手里捏着一根马鞭随意的轻敲着马鞍。
静静地看着迎面而来的鲁苏等人。
奚人,果然都是蛮勇之人, 身上下都透出一股野性和张狂,眼神里尽是狂放与不羁。
他们的队阵虽然有些杂乱,但彼此之间十分的默契,随时保持着攻守兼备的架式。
奚族人近了,秦霄带着身边的一些将佐官员,打着秦字帅旗,缓缓的拍马向前。
秦霄还正在心里琢磨着那几句不太熟悉的契丹语。
对方迎面而来的鲁苏却先开口说话,居然说的还是汉语:来人可是秦大元帅?正是!秦霄在马上抱拳略略行了一礼:秦霄率幽州将弁官员,欢迎奚族大酋与麾下前来!鲁苏长得膀扎腰圆,一张脸如同团团的面饼,两撇胡子也是又粗又黑,十足的一个蛮汉。
只听他道:大帅威名如雷贯耳,鲁苏由衷的佩服。
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呵,呵呵!鲁苏大人的汉话说得太标准、太地道了。
相比之下,我可就有些惭愧了。
这契丹语学了多时,总是说不顺口。
秦霄笑着说道:彼此都是将军,就在马上见过礼就好!二人分别见过礼,秦霄故作疑惑状:鲁苏大人,怎么不见贵部大酋?哦,大酋长是家兄,在后方押送着赠送给大唐的牛羊。
鲁苏弯腰抚胸行了一礼:大帅,我们大酋的意思是,资助两万骑兵给大帅,一起平定契丹。
契丹欺压我们多年,正愁这口恶气出不了——请问,我们驻扎在哪里?秦霄心中暗自冷笑:白痴,露破绽也不用露得这么明显吧?就算是大酋李大酺来了,也不会公然说出这样的话来。
这可是军事机密!你这样说,无非是想打消我的疑虑、骗取我的信任,然后伺机混进幽州城吧?秦霄作出一副开心的样子:李大酋长真是深明大义呀!这样吧。
我刚刚将幽州北门的军屯空了出来,就留给你们屯扎吧,怎么样?我都安排了一些帐篷、草料和粮食肉类,到时候会派人前来犒军。
等大酋长的人马到了,你们各分守北门左右二方的军屯。
幽州北门的防务至关重要啊,可就有劳你们了!多谢大帅美意!鲁苏暗自开心,但仍有些失望的说道:怎么,我们的大军不进城么?秦霄微笑说道:大唐律令,凡驻防大军,一律驻扎在城外十里处,以免扰民。
幽州虽然是个军镇,但百姓也还是挺多的。
所以,只好暂时委屈一下鲁苏大人了。
等七军换防的时候,可以考虑将你们的人马调入城中中军屯里。
住进城里,毕竟暖和舒服一些嘛,呵呵!鲁苏本想再追问一下什么时候七军换防,但一想这又有些太过明显了,只好作罢,只得说道:既然如此,那鲁苏就先带兄弟们过去安顿下来了。
请。
秦霄轻扬了一下马鞭,对身边说道:周以悌,鲁苏大人的衣食住行,可就全部交给你了。
一万人马,都要照顾好了。
大帅放心。
二人心照不宣的递了一个眼神,周以悌带着身后的万人方阵,陪着鲁苏往东面军屯去了。
金梁凤在一旁轻声道:看来,已经可以确定,他们的确是在使诈了。
哪里有那么容易带着两万人就出来了的,而且还没有带家眷?要是突厥和契丹知道了李大酺在干这些事情,还不找他算账,血洗奚族?我估计,是二族疑心病重,又想使诈,又怕这李大酺真的降了我们。
于是将他们的家眷百姓都扣在本土。
言之有理。
秦霄微点了一下头,有些冷酷地轻笑了一声:看来这一次,我可能要间接引发一场奚族大屠杀了。
李大酺被我们一拿下,他们可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到时候,突厥人和契丹人肯定要对奚族来一次大清洗……阿弥陀佛,善哉啊!金梁凤在一旁冷笑:我不当道士了,你倒是扮起了和尚……过了一阵,桓子丹带着李大酺来了。
李大酺倒是不如他弟弟那样长得粗蛮,虽然也是一身的野性气息,但长得斯文了许多。
眼睛不大,但眼神却十分的锐利,头发胡子也明显比其他奚族人弄得干净整齐了许多。
高高瘦瘦的一个中年人,身上穿着的却是中原制作明光铠甲,一袭斗篷,倒也还有几份威风。
秦霄如同老友见面一般的使劲和他寒暄了一阵,并且亲自带着虎骑师将他安顿到了幽州北门西面的军屯里。
还差来了一千余人,专程送上酒水、肉食和马料、粮食,作为他们大军的补给。
这里的帐篷也是搭得最好的,里面有木炭升起的炉火御寒。
这一切都让李大酺十分的满意,简直就是宾至如归呀!大军陆续安顿下来,李大酺和秦霄走逛在军屯里,看着这延绵数里长的军寨,不由得感慨道:大唐,就是地大物博富庶文明哪!就大帅出手赠送的这些东西,大部份都是我们部族里没有的。
秦霄摆摆手道:大酋长大客气了,大唐与奚族历来友好。
大酋长的祖上,不就是被太宗皇帝赐作李姓的么?算来,你也是大唐的郡王啊,本帅见了应该要跪礼才是!咦,岂敢、岂敢!李大酺连连摆手:大帅是大唐坐镇一方的统帅,我嘛……呵呵,几年前还和前任幽州大都督孙俭决死拼杀过。
现在大唐不追究我的旧罪,就是万幸了。
哪里还敢自认是什么郡王!这话你可就说错喽,大酋长。
秦霄笑道:我们的皇帝是何等的心胸开阔之人。
再说了,你跟孙俭打仗的那一会儿,还是太上皇当政呢。
而且孙俭那厮是自作主张要去侵略奚族,这也怨不得你们。
其实大酋长也知道了,我们的皇帝再次封你作‘饶乐郡王’。
这不,前来宣旨的大使正在幽州城内高居北位等着大酋长哪!本帅也设好了宴席,要为大酋长和各部首领接风洗尘。
李大酺心里一阵咯噔的跳了起来:要请我们入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