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王勃早早的便起床打了套虎啸拳,只见他动作根本不是虎啸拳的招数,每一招都发出了阵阵虎啸声。
他的拳劲,把气流撕碎,发出阵阵破空声,却也有了王冲昨日的威势。
看来我已经有元气境巅峰的实力了。
王勃仔细感受了一下身体里的感觉,不由欣喜道。
其实王勃资质不差,比之王冲也不过伯仲,但原本的他意不在武道,一直都敷衍了事,就连元气境都没有达到。
但王勃身体里气血充盈,能够厚积薄发,不仅能快速到达胎息境甚至真气,罡气境也未必不可能。
有些东西天生就注定了,气血不足者,进入罡气境很困难,骨骼不坚者,很难进入夺灵境,神魂虚弱者,却影响进入天璇境。
既然先天不行,就只有后天用外物补不足,就导致补充那些先天不足之物很珍贵,以至于万金难求。
王勃的神魂由二人灵魂组成,自不必说,气血也十分的强胜,就算骨骼,也被虎啸之音凝炼过。
若此时有人把王勃的骨头拿出来一看,却是浑圆如玉的颜色。
他的骨骼,被虎啸之音的洗刷下,坚硬程度几乎和虎王一样!不多时,王勃便乘车向学宫行去,学宫开学的时期是周三和周五,今天正是周五,所以今天是要去学宫的。
来到学宫里面,这里没有任何人在喧哗或窃窃私语,十分的安静,生怕再抄写学经,看来老师的处罚也让这些王公贵族子弟记住了这个教训。
王勃找好了位置座下不久,李平也到了学堂,他来到王勃身边,打了一个招呼,坐下后就不说话了。
李兄,今日为何不答理我。
王勃心念一动的道。
吁!老师不是讲了吗?不得无故喧哗,上次那些王公贵族子弟的下场你又不是没有看到。
李平低声地在王勃耳边咬到。
呵呵,可不是这样说,况且,老师今天还没有来…今日没有吸取当日教训吗?这时候老师来到学宫,坐在师座上。
其他人见状,不由得幸灾乐祸,因为他们回去不仅把手都快写断了才抄完,而且还要心怀感激,这简直就是一种折磨,现在看到上次没有遭殃的王勃被老师责问了,却不由得高兴起来。
回老师,我认为尊师重道并在于不说话。
王勃冷静地道。
那尊师难道是可以随意喧哗?老师捋了捋胡子又问道。
所谓尊师,是发自心里的尊敬而不是口中所说。
王勃又道:我被读书之人皆求成为君子,君子不为外物所动,明心正身,率性而为,若本心都变了,便不为君子,那么读书又有什么用?老师眼中闪出一摸激赏。
好,既然如此,我便考考你,什么是君子?只见王勃(和谐)起身,朗声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做为君子,首先,要不立危墙之下,环境和大势对于君子不利,就要设法改变或避免这种情况。
君子,中,正,平,和,我辈读书人需格物、致志。
格物,需对外物不惑,不贪女色,不好钱财,明妖鬼,通阳神。
致志,需立志,求得真我,保持本心,心不由环境改变而改变。
所谓君子修身养性,武以修身,文以养性。
中古圣贤皆习得武功,故读书人要通六艺,明百惑。
王勃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又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也是人,也需要用钱财,用自己的体力和智慧取得钱财,方乃真君子所为。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此话,不是说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
而是指君子,对待君子要行的正,做的端。
因为君子都是温润圆滑之人。
对于小人,就要比小人做的更狠,所以,君子固然仁慈,却也分对象,不能毫无原则………随着王勃的言论,老师眼中赞赏之意越来越重,脸上也浮现出一摸笑意。
此子,未来必成大气候…好!这时候,大厅后面传来一阵声音,好一个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好一个君子坦荡荡!随着声音,出现了一个人。
太傅!众人包括老师皆拱手鞠躬。
罢了太傅应了一声。
只见太傅年近六十,看起来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若不是亲眼所见,王勃决不相信这老人是权倾整个大夏朝堂的三公。
在场诸位皆是我大夏读书之人,这这里,我们没有官职,只有儒者。
太傅笑的很开心,看来方才是王勃那番话所致。
王勃,既然你把君子之道理解地如此透彻,那么君子该用什么态度对待百姓,对待这天地万物?太傅一笑,问了王勃一个问题。
是!王勃道:君子,中正平和,对待事物,应以一种感激,感动的态度。
感激父母赐予我们生命,让我们拥有成为君子和理解体会这个世界的机会。
为这世上的精彩纷呈的万物而感动。
好一个感激,好一个感动。
太傅又道:既然如此,那做我的学生可否?你愿意拜在我的门下么?我将收你为弟子,将所学亲自传授于你。
听到此言,在场所有人包括老师皆激动和羡慕。
更有甚者心中一阵妒忌。
太傅是谁?三公之一!所谓位列三公,说的就是成为三公是所有读书之人的梦想!一句话可以左右朝堂局势,谁做三公弟子,也就意味着飞黄腾达,权势大增。
况且,三公的弟子门生皆是朝廷命官,儒学大家,但亲传弟子却也没有几个,作为亲传弟子,那些同门师兄必定呵护无比,这是一股绝对让人无发忽视的力量!虽说三公从不参与侯爵党派之争,但作为三公的亲传弟子,三公的态度肯定很微妙。
而三公的态度却能左右很多的大儒,命官的决定。
可以这样说,太傅此话让王家和洛阳侯府在功勋侯与世家侯中立于不败之地甚至成为功勋侯中的领袖!学生拜见老师!王勃很清楚,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拜师太傅,无论是洛阳侯府还是自己,都将有巨大的好处。
况且目前功勋侯势若,那些世家侯对于王勃拜师三公最多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说罢,王勃便向太傅三扣九拜,行了一个拜师全理。
太傅坐在师座上,嘴角含笑。
王勃的悟性和他那独特的见解都让他动了收徒授业之心,看到王勃如此恭敬和尊师重道,太傅心里也十分高兴。
呵呵,王勃啊,既然你成为太傅的弟子,那么你拿什么礼物当作拜师礼呢?这时候,老师开口道。
既然此时是春天,那么我便做一首春游的诗。
说罢,便诵了起来: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这首诗可否当作拜师礼物?老师可否满意?在场之人皆是文采风流之士,细细一品,此诗韵味,腔调,意境,皆是上上之选。
好诗!李平率先鼓掌道。
不错,王勃此诗当作拜师礼却也不差。
太傅如此说了,其他世家侯子弟虽然不甘,却也得鼓掌喝采。
呵呵,那么我便把此诗写下来裱上。
老师又道。
老师且慢,此诗既然是学生的拜师礼,那么自然由学生写下来赠予老师才是。
呵呵,倒是我考虑不周了。
方才那话虽然有些冒犯他了,但王勃已经拜师太傅,在儒林中的地位已经不亚于他了,况且王勃也很让他欣赏,所以没有说什么,还吩咐书童笔墨伺候。
王勃接过笔墨,向书童道谢,然后便开始写诗。
此诗乃王勃前世所作,自然明白其中意境。
而且王勃的书法的功底却也不亚于骆宾王等人,比走龙蛇,片刻之间便挥毫成诗。
太傅接过诗,仔细一看,王勃的字充满着刚劲的气息,虽然不同于大夏文人所钟爱的温润楷体,但别有一番气势。
而且字形表现出的刚劲和生机,恰好与诗中所含的意境互相呼应。
好字,好诗,好意境。
看到太傅脸上满意的表情,李平又一次带头喝采。
太傅也露出高兴,关注了李平一眼,让他心中暗暗兴奋,不好表现出来,却也只能强行按捺。
这时候,老师道:王勃此诗字的形状与诗的内容,充满生机的意境,完美的结合起来,当真是妙手偶的之,佳作乃天成。
看来我大夏又将出一大儒,实乃我大夏之福,更是太傅之福。
呵呵太傅也不住地流露出笑容,对于王勃这个学生,他可是满意的紧。
既然如此,那么我这个老师也要送弟子礼物,那么,就把这快黄玉送给他吧!说罢,便从腰上解下玉佩,送给王勃。
老师的心里却不住的震惊。
上了年龄的人,都知道太傅这快玉佩在他心中的地位,此佩,是太傅的老师所传,太傅对其师十分之尊崇,就算是太保,太宰这两位同为三公的好友,见到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太傅把这枚玉佩送给王勃,这里面的态度真是微妙的紧,说不定王勃便是太傅的关门弟子。
看来这洛阳侯府出了个王勃,势力也要大增了…老师心里暗暗地道。
PS:哥要票啊!给我票!不要忘了收藏!重要重要!
牛bb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