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胆量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
本文选自英国弗兰西斯・培根的《随笔录》,这是他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共收录短文58篇,内容涉及哲学、伦理、道德、治学、生活等多方面,内容短小精悍,文笔清新隽永,说理平易透彻、发人深省,其风格与我国唐、宋时期的古文大师颇为相似。
这里讲一个中学课本中常见的课文,但很值得一个聪明人思索。
曾有人拿这样一个问题问迪莫斯森斯:要想成为一名演说家,主要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多说。
迪莫斯森斯回答到。
然后呢?多说。
还有呢?仍然是多说。
之所以如此回答,是因为他深刻地体会过。
他深知自己在演讲方面没有什么天赋。
作为演说要求的一部分,多说不过是表面化的条件,然而演说家却将它置于创新、雄辩等其他条件之上,不但如此,还把它看作不二法门,似乎有了它就具备了一切;虽然不可思议,但其中的道理却显而易见。
与此颇为相似的一件事是做事的胆量。
做事的首要条件是什么?胆量。
其次,再次呢?照旧是胆量。
然而,胆大妄为则是鄙陋无知的产物―――远低劣于其他方面。
尽管如此,胆量可以激发鼓动那些见识短浅、缺乏勇气之人,而这种人是非常多的,胆量甚至能让聪明人脆弱时变得坚强。
正如有江湖郎中医治生理疾病一样,治疗政治疾病也有江湖医生,他们保证能医治大病,也许误打误撞治愈两三例,但没有科学做依据,就不能长久。
你可以看到这种狂人多次创造穆罕默德奇迹。
穆罕默德为了让人们相信他有本事把山呼唤来,在山顶上为尊奉他教律的人祷告。
他一遍一遍地呼山前来,观众都聚集前来了,但山纹丝不动,可他丝毫不觉羞愧,反而说如果山不到穆罕默德这边来,穆罕默德就必须到山那边去。
这些政治上的行骗者,一旦他们狂妄预言的事无耻地失败了,如果他们依然有这种完美的胆量,他们也会敷衍过去,扭转话题,不再那样说了。
在远见卓识的人眼中,胆大妄为是荒唐的,甚至在一般人看来也未免有些可笑。
既然荒唐惹人发笑,那么胆大包天就免不了会干出荒唐可笑的事。
最可笑的是,当胆大妄为的家伙丢脸时,这时他们所处的境地肯定最尴尬、最难堪,这种情况对胆小之人来说,尚且有回旋的余地,但胆大妄为的人碰到这种情况,就会不知所措;就好像下棋陷入了僵局,难分胜负,无法进行下去。
因此可以说,胆大妄为常常是盲目的,因为它既看不到危险也看不到困难。
所以胆大弊于思考,利于实干,因而有勇无谋的人绝不能担负主要责任,只能在别人的指导下工作。
因此在运筹上要洞察危险,而要在行动上藐视危险―――除非这危险非常大。
勇〓气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1917~1963年),美国第35任总统,政治家。
生于波士顿名门望族,毕业于哈佛大学,是美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年轻、口才最好的总统。
于1963年11月22日遇刺身亡。
著有《美国为何酣睡》一书,曾风靡一时。
人生中的勇气,经常不像紧要时刻的勇气那么富于戏剧性;但是这种勇气却同样是一个关于胜利和悲剧的壮观混合体。
一个人去做他必须做的一切事情―――不计个人得失,不考虑种种的障碍、危险和压力―――这就是人类一切道德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