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逝水东流不复还全集 > 第九十一章 话说杏花村(重新修改)

第九十一章 话说杏花村(重新修改)

2025-03-30 18:26:28

[[[CP|W:500|a:375|A: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诗中关于清明节最有名的诗要算杜枚的《清明》。

在未去寻访杏花村遗址之前,萍先复习了一下自己知道的文学常识,并和师傅良进行了探讨。

喝酒的时候,萍想起一段文字游戏,一段很有意趣的诗话,为了给大家助兴,增添一些喝酒气氛,萍显摆起来。

有人把杜枚的《清明》诗改成词,萍说——清明(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还有人把它改成小剧本。

清明(小剧本)清明时节。

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以上是萍不久前在某杂志上看到的,觉得有趣,就记住了。

年轻人记性好,不容易忘掉。

清明节如今已经纳入法定假日。

清明节在今人的印象中就剩下扫墓祭祖,缅怀先人了。

这虽不能算是误解,但起码是不全面的。

其实,传统节日无论是内涵,还是形式,都是丰富多彩的。

如今的清明节太沉重,更单调。

春暖花开,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有很多选择——植树、踏青、放风筝、去旅游……老表这段文字游戏,也让我想起杜枚《清明》诗的另一个版本,师傅良接着说,在《笑林广记》上有人说,此诗把每句前面的两个字去掉,照样是一首好诗,比原诗更简洁。

‘路上’二字,‘借问’二字的确是多余的。

‘牧童’二字也是可有可无,有了则明白,没有了则含蓄。

‘清明’二字也可无,因为题中已出现‘清明’二字,诗中不写,人家也会知道。

所以此段议论虽是出现在那本书中,当作笑话说,但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呢。

杜牧著名的诗篇还有,萍说——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杜牧二十三岁写出《阿房宫赋》,在诗歌创作上,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杜牧的诗虽然写得好,但后人对他的人品颇有微词,说他眠花宿柳,生活放荡,风流成性,是个好色之徒,良说,他在扬州为官时,常常流连于烟花柳巷,当然也留下不少诗篇,比如——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二首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杜牧风流得别具一格,风流得声名远播,在繁华的扬州,杜牧的足迹踏遍青楼,宿醉不归。

乃至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不放心,暗中派人保护。

有一日,杜牧调任回京,牛僧孺劝他切莫风情不节,并且拿出兵卒们发回的满满一箧平安帖,杜牧见此,又愧又羞。

正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字词之间,满是艳情。

杜牧的风流轶事,与他的才华一样,传之于世。

(未完待续)附:轶事典故杜牧在湖州的浪漫史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

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

他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

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

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

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

那天,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

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

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虚有其人啊!就将这母女俩接到船上来谈话。

这母女俩都很害怕。

杜牧说:不是马上就娶她,只是要订下迎娶的日期。

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必然来这里作郡守。

如果十年不来,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吧。

女孩的母亲同意。

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

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这位女孩子。

可他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

后来他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他的本意。

等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

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一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

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

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

杜牧将女孩的母亲叫来。

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

杜牧责问说:从前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呢?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

这才出嫁的。

杜牧取出盟约看了看,想了想,说:她讲得很有道理。

若是强迫她,是会闹出祸事来的。

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让她走了。

为着这件伤心事,杜牧写下这样一首诗:自是寻春去较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