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逝水东流不复还全集 > 第九十二章 寻觅杏花村遗址

第九十二章 寻觅杏花村遗址

2025-03-30 18:26:28

[[[CP|W:300|a:456|A:C|U:http://file2../chapters/20102/3/184158634008199342826034438137.jpg]]]杜牧的《清明》诗,不仅成为一曲千古绝唱,而且成就了千年的杏花村。

杏花村在哪里?萍记得有一本书上介绍说:贵池县之西郊,曾有杏花村,至今故址仍依稀可寻。

萍要去觅杏花村遗址。

天下第一诗村——杏花村,位于贵池城西,秋浦河畔。

杜牧于会昌四至六年间(844-846)任池州刺史期间,行春问酒,作优美动人、脍炙人口的《清明》诗,遂使杏花村闻名千古,有清《杏花村志十二卷》传世,古时有《杏花村十二景》,惜已圮毁,唐代古井——黄公井尚幸存。

今已开始复建杏花村古井公园,杏花村将重现当年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芳容。

据《贵池县志》记载,古时杏花村方圆十里,四周为一片杏林。

阳春三月,杏花怒放,为池州十景之一。

村中有酒店,名黄公酒垆,店中有井曰黄公井,且产美酒。

杜牧诗中借问酒家何处有,很可能即指此处。

井,至今犹在。

贵池产杏花村大曲、杏花村香泉等四五种酒,虽不若汾酒之美,但质量也属上乘。

当时杏花村还没有开发。

虽然早在1984年,原贵池县政府就提出将杏花列为县花、清时节作为杏花节以及把贵池变成杏花城的美好构想。

1987年杏花村又被列为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但一直是空口说白话,没有任何实际行动。

杏花村位于贵池城西。

兴只知道大致方向,说不准具体地点。

他们只有一路步行着向本地人打听。

走出城区很远,在城郊结合部,一片种植杏树林的地带,村民们告诉他们,这里大概就是前人所说的、曾经的杏花村。

但是,原有的风貌已经难以寻觅。

这一片刚刚种植的杏树林,准备在数年以后形成一定的规模,以营造当年杏花村的氛围。

眼前的一切,让萍心里颇不是滋味,感到非常遗憾!只能寄希望于这一片新植的杏树长大,将来如果有机会,再来看杏花村的飘香醉人的杏花……秋浦河碧波荡漾。

找不到杏花村,萍在秋浦河畔发了一会呆,又和兴骑自行车折回贵池东南的齐山,杜牧有一首重阳节登齐山的诗——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齐山登高》找不到杏花村,不如到齐山去看看。

齐山不高,东西长,南北窄,山上奇石嶙峋,山坡植了许多桃树和杏树,树枝上的花蕾已经含苞欲放。

春天就要来了!萍的心情立即变得开朗起来,忘记了找不到杏花村的遗憾。

回来趁人少的时候,他们俩一人折了一大捧杏花树枝。

师弟们看到他们捧着一大捧杏花树枝回来,忙洗了一大堆罐头瓶子,然后,把插满杏花树枝的罐头瓶子,摆遍了屋里的每一个角落——窗前、床头、桌上……屋里到处充满春天的气息!萍在贵池玩了近一个星期,除了打麻将闹了点小小风波,没有一天不愉快,但今天是最开心的一天!(未完待续)附:秋浦河秋浦河发源于源头李吴山(古属秋浦县,今归石台县珂田乡)至贵池杏花村杜坞入长江,全长180公里,从南向北纵贯全区,沿岸风光旖旎,景色迷人。

有古石城遗址,有昭明钓台,有仰天堂等古迹名胜。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数游秋浦,留下脍炙人口的《秋浦河十七首》,如山鸡羞绿水,不敢照毛衣、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成为秋浦河秀色的真实写照。

附:春风醉雨杏花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也唱出了一个闻名千古的杏花村。

杏花村,因诗而得名。

牧童遥指处,池州杏花村。

杏花村,是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文化古迹,是安徽池州城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

池州人心中明白,贵池之所以能在1996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城西有个杏花村,而且村中还有一口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唐代杏花村古井,古称黄公井,又名香泉井。

在我国志苑中,为村立志的可谓凤毛麟角。

能被搜入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文献《四库全书》的村志,恐怕只有池州《杏花村志》了。

应当说,这全赖于杜公这首千古绝唱《清明》诗的巨大效应。

杜牧在会昌四至六年(844—846年)出任池州刺史期间,春游府城西杏花村,写下了这首富有江南风情特色的艺术杰作。

之后,历代名士慕名纷至,古村不断修建。

至清代整个杏花村已形成一片方圆10余里古色古香、风景如画的名胜古迹区,有闻名遐迩古杏花村十二景,即:平天春涨、铁佛禅林、白浦荷风、黄公酒垆、三台夕照、桑拓丹枫、栖云松月、西湘烟雨、昭明书院、茶田麦浪、杜坞渔歌和梅州晓雪。

然而,千古杏花村,风雨流年,沧桑有变,尤其是侵华日军的狂轰滥炸,使古杏花村十二景惨遭毁灭。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古老的杏花村带来了生机。

1984年11月21日原贵池县政府提出,将杏花列为县花、清时节作为杏花节以及把贵池变成杏花城的美好构想。

九十年代第一个春天,贵池市在距昭明书院遗址不远处,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杏花村公园———烈士陵园。

每逢清明佳节,这儿成为池州儿女,特别是青少年缅怀先烈壮志豪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十二景中的杜湖,指的就是秋浦河入长江的那片水面。

湖岸有杜坞庄、杜坞山,山谷里有渔村叫杜坞村。

自古秋浦河上有渡,称杜坞渡,篙撑桨摇,渡了千年百载。

当地政府于1990年8月,在碧澄长似秋的秋浦河上建起了一座雄伟的杜坞大桥,结束了千年摆渡的历史,给杏花村杜湖名胜架起了一座壮丽的彩虹。

1997年底,贵池市委、市政府把复建杏花村、开发杏花村景点作为确立杏花村名牌战略,将恢复建设杏花村的古迹摆上了重要日程,此举受到了国家建设部和省内有关部门的支持。

当年黄公酒垆的黄公井,史称香泉似酒,汲之不竭。

当地杏花村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及杏花村酒厂先后开发了杏村、牧童、九华山3个注册商标的系列名酒,推出几十个品种的产品作为旅游纪念品,为千古杏花村又增添了无限诗情、画意。

新千年世纪之交,随着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杏花村迎来了明媚的春天。

海外华人、欧华公司老板詹晓荣先生为古老杏花村所吸引,掀开了杏花村复建工程的序幕,建起了杏花村古井门坊、黄公酒垆和标志性的街心古樽雕塑。

最近,池州市政府正着手组织绘制杏花村整体工程的蓝图,千古名村无限美好的明天,将在两山一湖的旅游热线上,竖起一道亮丽的风景。

到那时,中外游人便再度领略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古村神韵。

丁育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04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