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下半夜在这个小码头下船,除了这里离家较近外,还有一个原因,他要去看望一个朋友,准确地说,是他的高中语文老师。
源老师只教了他高一,随着家乡学校教育质量的逐年下降,失望之余的源老师强烈要求调离。
源老师的妻子就在这个叫樊川的小镇做教师,源老师随后调到妻子身边,从此俩人结束牛郎织女的生活。
源老师在萍的家乡是小有名气的诗人。
源老师很忙,但还是留萍吃了顿便饭。
吃过饭,萍就告辞,不再打扰。
萍知道,源老师晚上经常熬夜写作,中午有午休的习惯。
时已晚春。
桃花、梨花早已开过,这时候正是榆树的花期。
榆树花,萍的家乡叫榆树钱。
这是一种象形的说法,榆树花的花瓣像圆圆的古钱币。
榆树花开飘花的时期,又有点像柳絮飞落。
走出源老师家门,萍的心情还是有一点愉悦的,因为终于见到了想念已久的老师。
走在大街上,两旁是高大茂盛的大榆树,一片片榆树钱像雪花随风飞舞,落得人满身都是。
樊川到萍的家乡有三十多华里,不通车,不通船。
走出集镇,走在回家的乡村小路上,萍的心情又开始变得阴郁起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虽然田野里除了碧绿的麦苗,还有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
可是这些金黄的油菜花,此时在萍的眼里,却是那样的触目惊心!这个倒霉晦气的春天,对萍来说,比以往任何一个冬天都要寒冷!寒冷一万倍!现在回家干什么?!不堪回首啊——萍挨到天黑才进家门。
父母见他回来自然非常高兴。
不管怎么样人回来了,人没事就好!萍却愁眉苦脸。
萍回家后没有和任何人细说过阜宁的经历。
一个躲在家里睡了几天,睡了吃,吃了睡。
不见人。
什么人也不见。
难为情,惭愧啊!怕见人,没脸见人!萍性格内向,他内心是孤寂的。
总觉得这世界上,没有人能理解他!这种忧郁而失落的心情伴随着他的前半生。
萍是高傲的,但心高命不高。
正像通常说的,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初恋如此糟糕。
萍一度十分灰心。
虹换亲出嫁后,萍曾经发誓要改变家庭的贫困面貌,混出个人样。
可是靠打工是不可能实现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民在城里几乎没有就业机会,就是托人靠关系找到事做也挣不了几个钱的,更不用说什么前景。
相反农村却出现了不少万元户。
三十年前,即七十年代末,中国的那场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
联产到劳,分田到户,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农村出现了种田大户,而且把一部分头脑灵活,有经营意识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这些人或搞副业、搞养殖,或从事各种手工业,或做买卖(时称投机倒把,又叫二道贩子),这些人迅速发了财。
萍这时候也有许多选择。
荒田饿不死手段人,高中毕业后,父母的意思,曾经希望他学一门手艺。
而萍心大,认为做手艺不能迅速发家致富,坚决不肯学。
阜宁回来之后,一段时间,萍曾经一心一意培栽过花木。
父母虽然没反对,但也不支持。
萍培育过桑树苗、意杨苗,栽植过甜叶菊,还有一种叫什么洋姑娘的,那可都是报纸上、收音机里介绍的,最能致富的农作物经济!这些东西其实都好长,并不难管理,技术含量也不高,好学得很。
但有一条,必须卖出去才挣到钱。
难就难在,萍没有销路,不懂经营和销售。
甚至他还试种过中药材。
至于种中药材,那可能真的是上当受骗了。
简要地说,大部分种子都没出,发芽的也没能长大成材。
总之,药材全军覆没,全部死光光!这一直是一个让萍死不瞑目的不解之谜——究竟是种子质量问题,还是药材水土不服,还是自己技术不行呢?萍不知拷问了自己多少回,一直无解、无答案……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萍后来进厂选择干供销、跑外勤……除了以上行当,萍还贩过西瓜,后来又一个人跑到县城摆过书摊,卖过书报,也赚到一些小钱,但离发家致富的梦想和要求依然太遥远、太遥远。
都不能算成功。
加之父母说他不务正业,只好放弃。
再后来,萍进引江电机厂。
又过了三年萍结婚生女。
(《逝水东流不复还》前部《萍踪浪影》暂续到此。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逝水东流不复还》正传。
正在修改中!!!!!!!)大耳郎誓要重写《逝水》昨晚打开《逝水东流不复还》没有上传的旧稿,发现已经被我不小心删除。
虽然非常痛苦(急得要哭的感觉),但并没有绝望。
因为我有信心把它重新写出来,而且比以前写得更好!因为它几乎凝聚了我过去三十年的全部生活和经历,已经像树一样长在我的脑海中,刀一样镌刻在我的记忆里!一这是一部二十年前就想写的小说。
迟迟没有动笔,主要是感觉题材太沉重,怕自己写不好。
我写这部小说是在拷问自己的良心。
我写这部小说是在了却一个二十年前的心愿!我写这部小说是为抚慰自己的灵魂!我写这部小说是要答谢俩个人。
我们的文字当然希望有更多的人点击阅读,但不要忘记我们写作的最初目的。
我手写我心。
我写作只是为了抚慰自己曾经受伤的灵魂。
我相信真实的文字起码能安抚人的灵魂!二谨将这篇小说敬献给我亲爱的表弟。
是你在我身陷逆境、横遭厄运、走投无路之时,伸出了援助之手,收留了我。
我在你那里疗伤、反思近两年,我的灵魂才不至堕落。
是你在我沉沦之时、绝望之时,拯救了我。
你的慷慨、你的热情、你的无私温暖了我,给我带来无限温馨、慰藉,才使我走出人生的阴影。
是你给了我执著追求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我活了下来,并生存至今。
总之,是你拉了我一把,我才没有被滚滚红尘湮没。
三我没有进过大学门,但上了五年的社会大学。
这话听起来有点矛盾,却是我的心里话。
我在供销队伍里滥竽充数,白混了五六年。
虽然没混出名堂,但确实学到不少东西。
有些甚至影响我一生。
然而在当时我是后悔的。
几乎每天都要无数次地后悔。
觉得自己走错了路。
十分痛苦。
时刻想改变。
以致后来痛下决心,与供销分手。
那一段生活一转眼就已经过去二十多年年。
那时候,我就象一只迷途的羔羊。
我很幸运。
二十六年前,同批招工进厂的二十四名农家子弟高中毕业生,我是一进厂就被分在供销科的两名之一。
大家都很羡慕,以为我有后台,实际没有。
再说句实话,如果我有后台,不会混成现在这个样子!我也很失败。
我昔日的同事有不少成了百万富翁,甚至企业家。
惭愧!回忆二十年前的生活,那时候不懂得珍惜,直到失去才觉得珍贵。
之后我吃了很多苦,从米箩跳到糠箩。
托亲友帮忙,感谢他们,我没倒下。
当局者迷。
后来我才知道,我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但在当时,我真的是一只迷途的羔羊,一度迷失自我。
也许是年轻无知,也许是意志薄弱,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我不能坚持,只得放弃。
我的心厌倦了那一种生活,我只能听心的。
放弃其实也是一种不是选择的选择。
谈不上遗憾,谈不上后悔。
我放弃一种生活,选择另一种人生,还源于读过一位先哲说过的话:当一扇门向你关闭之际,另一扇门向你打开。
朋友,你信吗?那一段经历,那一份情感,改变我的人生道路,影响了我二十年生活,而且还将影响后半生。
痛苦后悔都不是叙述的理由,唯一的目的只想安顿灵魂。
四**年是萍人生的转折点。
**年上半年是萍人生一段风光时期,青春年少,春风得意。
真的是踌躇满志啊!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满就要损,盈了容易亏。
万事万物皆如此,萍也没能逃过这个宿命。
少年得志,往往不懂得珍惜。
对萍来说,**年是疯狂的一年,先喜后悲,乐极生悲的一年。
就象那年的学潮一样,总的来说是个悲剧。
萍的辉煌,随着学潮的结束,灰飞烟灭;萍的命运,也随即跌入低谷。
韶华一去如逝水,不复还。
匆匆,太匆匆。
萍的人生在**年猛打了一个陡弯,然后彻底改变了方向。
五事隔多年,笔者努力回忆,并试图做一个客观的思想者和叙述者。
萍的堕落除了体制的原因和大环境的影响,还有就是自身原因。
改革开放的大环境让萍迷茫。
萍茫然如一只迷途的羔羊。
改革开放的新理念推翻了萍的理想和之前在学校所受的教育。
比如说,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正是萍高中政治经济学课本批判的。
改革开放背离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甚至与政治经济学教材指引的方向截然相反。
加上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的混乱与**现象,使萍误以为是改革开放把人变得唯利是图。
理想的破灭让萍痛苦,精神家园的失落让萍迷茫。
《逝水》什么时候修改?当前要做两件事。
一是尽快结束《萍踪浪影》。
二是理顺《逝水东流不复还》。
《萍踪浪影》快要接近尾声,不多说。
《逝水东流不复还》写得匆促,是从**年开始写的。
现在要补上八六年到八八年这三年的生活。
这三年非常重要。
这三年萍找到工作,开始恋爱,然后结婚。
可以说,这三年对萍思想与价值观的形成与转变,有很大的影响。
古人写文章,讲究虎头豹尾。
我不仅想《萍踪浪影》有个好结尾,更希望《逝水东流不复还》有个好开头。
《逝水东流不复还》前言满纸荒唐言,一把酸心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一我打算把心中隐藏最深的东西写出来。
就是想写出那个时代的生活和我们在那个时代的经历。
跟这篇小说比起来,以前的一切只能算是写着玩。
往事如过眼烟云,昙花一现。
这里有亲身经历,有耳闻目睹。
笔者生逢其时,曾经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幸运儿,受益者。
但也是在改革开放中逐渐迷失自我的一代。
市场经济把人们逐渐变得唯利是图,以及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使他们迷惘。
要怪只怪他们太年轻,挡不住诱惑,以至一步一步走向深渊!二法人代表无大小,吃喝嫖赌全报销。
那时候,出差是公费旅游。
游山玩水,走遍祖国名山大川。
那时候,吃喝玩乐,享尽山珍海味。
说得不好听,只要想,那时吃喝嫖赌全报销。
我以为我已经享尽了荣华富贵,死也足矣!我真有过死的心啊!只是由于贪生怕死,才没有死掉。
三时间是最好的安慰剂,能够抚平一切创伤。
现在要重新揭开这段创伤,面对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不仅需要勇气,而且是非常痛苦的!这一段曲折的经历,这一份沉重的情感,改变我的人生道路,影响了我二十多年的生活,并且还将影响我的后半生。
我痛苦过,后悔过,但这些都不是我叙述的理由,现在我唯一的目的——只想安顿我的灵魂。
四这一段经历有得意有失意,这一份情感充满爱恨和血泪,有时代的影响,更有自身的原因。
疯狂的**年,悲愤与悔恨交加的九零年,**年至九零年一生不堪回首的两年。
**年,萍迅速从人生的顶峰跌入低谷,跌入万复不劫的万丈深渊!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萍终究挡不住诱惑,是由于年轻无知,更由于贪婪与眼红,也跟着走起私来。
除了大环境大气候的原因,也有小环境小气候的影响。
比如亲朋好友的游说——错过这样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岂不是太傻?将来你一定会后悔的!陌生人的话,我们不会听。
亲朋好友的话我们会考虑,因为他们是为我们好!主要还是源于贪婪与眼红——别人能做,我为什么不能?贪婪乃罪恶之源。
贪婪没能让萍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最终身败名裂。
如果说单纯是因为年轻无知,连上帝都会原谅他。
那萍也不会太介意自己的这段过去。
可是回想起自己当初的贪婪就让萍常常无比羞愧,无法原谅自己的过失。
萍鄙视自己。
贪婪是萍当初堕落的根源。
这也是笔者通过长时间深刻反思得出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