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盛大起点**独家首发**严禁转载**违者必究》……会议室里哄堂大笑,大家照旧要对老安的故事进行点评。
呵呵,幸好牙还在。
好笑,真是笑掉大牙!有人评论,说老二真不知天高地厚。
有人发表感慨,人的能力有大小,工作分工也有不同。
不同的人,不同的用武之地,有时候角色还真不能互换!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则百事兴!还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说这个故事有贬低我们农村人的倾向!大家仔仔细细想想,还真有那么回事。
这个故事确实有城里人歧视乡下人的成分。
而且不是一点点,很明显!但大家笑的时候,没有人提出来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
这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百个人读《哈姆雷特》,就能读出一百个哈姆雷特。
读出更多的含义,更多的新意。
这真是出乎意料,安也没有想到的事。
大家还在七嘴八舌品评、回味,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
一屋子烟雾,缭绕着向大门外弥散开去。
大家一看,原来是钱厂长。
钱厂长刚从工业公司散会回来,顺便过来看看。
钱厂长探进头,笑道:大家讨论什么呢,这么热烈,这么开心!朱科长一面给钱厂长递烟,一面说:老安给大家讲故事呢。
哦?钱厂长愣了一下,仍然笑着说:那带不带我?我也凑个热闹。
那就请钱厂长给我们来一个。
朱科长第一个鼓起掌来。
钱厂长是前任供销科长,刚做厂长时还兼过一段时间科长。
就是现在还分管供销,是朱科长的顶头上司。
钱厂长大名叫钱生。
天生就是一个和钱有缘的人。
他是钱生的,还是他生的钱,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现在管着钱,或者说正管着一大帮能赚钱的人。
钱厂长不仅有着人格魅力,而且也是语言天才。
钱厂长说:我不会编故事。
不过,小的时候喜欢听人讲故事,听的多了,也欢喜讲故事给人听。
后来离开学校,跟着师傅学手艺,吃百家饭,走南闯北,在外到处跑,也常听到见多识广,一起做手艺的同行讲一些笑话,荤的素的都有。
大家要听荤的,还是素的?荤的。
刘镇长的小连襟富第一个举手强烈要求,跟着还有几个大声起訇。
不过新年头的,还是不讲荤的好。
钱厂长依然不紧不慢,微笑着说。
下面这个笑话是一个老师傅讲的——从前有师徒两个厨子,专门为办大事的人家上门烧菜。
这一天又有人来请,师徒俩人随同前往。
老远看到这户人家,前后有头二十进大瓦房,老厨子心里乐滋滋的:乖乖,又是户大家人家,又是个有钱的主儿。
马上关照小厨子:徒弟哎,我一说‘刮刮叫’,你就‘搭手’。
原来这师徒俩个,虽然手艺不错,但有样坏毛病不好,手不稳,专偷主家菜。
师傅,晓得!小厨子随即点头,心领神会。
老厨子拿勺,站红锅。
小厨子站白案,配菜。
小厨子看到案板上的两个大耳朵边子在猪头上晃荡晃荡的,就问老厨子:师傅,猪耳朵边子怎么样?老厨子说:刮刮叫!小厨子举起厨刀咔嚓咔嚓,三下五除二,把两只大耳朵片子剁了下来,揣进左边怀里。
小厨子看到案板上的猪心,又想拿:师傅啊,猪心怎么样?老厨子还是那句话:刮刮叫!小厨子又把猪心藏进左边怀里。
小厨子看到篮子里面的鸡蛋大得像鹅蛋,三个能有一斤,非常喜欢,想问师傅要不要,转念一想,师傅是个大好佬,你不管问他什么,他都刮刮叫。
除了狗屎,他什么都要。
不问了。
于是,小厨子扎紧裤脚,松开裤带,把鸡蛋一个一个放进裤腿。
看到猪大肠,小厨子又是咔嚓一刀,斩下来缠在裤腰上。
小厨子心太贪,看到乌黑发亮的木耳也舍不得放手,抓起满满一大把,身上不好放,脱下厨师帽,塞进去,又把高帽子纹丝不动地戴在头上。
那晓得这一下子偷多了,配菜不够用,小厨子急得连忙告诉老厨子:师傅,木耳不多了!老厨子就喊主家老太太:老太太,老太太,府上木耳不多了。
老太太是个心细人。
平时有个习惯,什么东西都要多买一点,家里再留下一点,防止哪儿不够,或者哪儿需要的时候,可以应付一下急。
老太太事先抓了一把木耳,包好放在碗橱顶上。
裹着小脚的老太太,摇摇晃晃走过来,指着小厨子的头顶说:小橱头顶上有。
常言道,做贼心虚。
小厨子听岔气,一下子慌了,以为老太太知道他偷了木耳,以为老太太说的是他头顶上帽子里的木耳。
老太太我偷得不多啊!小厨子哭丧着脸,一把掀开帽子。
老厨子在隔壁一听,晓得不好,赶紧提醒他:你耳朵呢!意思是说你怎么不用耳朵听清楚了。
小厨子又会错意。
耳朵在这儿。
从左边怀里拖出猪耳朵边儿。
老厨子更加着急,说:你心呢!意思是,你怎么不用心想想?!心在这儿。
小厨子已经完完全全,彻底的傻了,又从左边怀里把猪心拿了出来。
眼看事情彻底败露,老厨子恼羞成怒,从隔壁飞奔过来,对准小厨子就是一脚。
你滚蛋吧!小厨子被踹出门外,嘴里还在说道:师傅啊,蛋在裤脚子里,大肠扎着裤腰呢,滚不出来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