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网断了,没能及时上传。
望谅!今天会补上,敬请关注。
)朱科长虽然工作有能力,但文化水平太低,连自己名字两个字都写的东倒西歪。
朱科长小时候家里穷,初中都没有上毕业。
朱科长家世代渔民。
在萍的家乡,渔民最穷。
他们以打鱼为生,没有家,只有一条小船,常年漂泊在水上。
渔民也最被人瞧不起。
说某人不行,或者想贬低他,就说他是从渔船上上来的。
这也是杨科长睥睨朱科长,斜着眼睛看朱科长的原因之一——出生卑微。
杨科长背后都叫朱科长为渔船上上来的。
有时明里说话甚至也语带讽刺。
杨科长瞧不起朱科长。
觉得朱科长是个草包,不学无术,只会歪门邪道,玩花花肠子,玩阴的,干不了实事。
不过,杨科长的看法也有道理。
朱科长没有做过一天工人,搞过一天生产,更没有抓过管理。
朱科长进厂就干供销,一直跑外勤,扮演外交大使。
朱科长只说不做,角色单一。
属于只会说,不会做,只能动嘴,不能动手一类人。
有一句话形容朱科长最确切。
什么叫外交家?所谓外交家,就是那些不知道怎么做,但知道怎么说的人。
朱科长就属于这种光说不练,浮而不实的外交家。
杨科长则是多面手,而且文化水平比朱科长高。
所以,杨科长认为自己有理由瞧不起朱科长。
但朱科长肚量大。
避其锋芒,从不与杨科长计较,更不愿面对面和杨科长发生冲突。
朱科长宰相肚子里能撑船。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朱科长从来没有因为杨科长的鄙视而自卑,我们也不能因为杨科长瞧不起朱科长,就抹杀朱科长的光辉形象。
朱科长除了读书少一点,其他什么也不差。
首先,朱科长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这可能和他小时候在渔船上鱼吃多了有关系。
鱼吃多了聪明。
这是有科学根据的。
小日本为什么发达?因为小日本人聪明。
那小日本人为什么就聪明?据说,就是因为小日本人鱼吃的多。
其次,朱科长相貌好。
用现在的话,就是一个字帅!如果还拿杨科长比,简直没法比。
杨科长虽然白白胖胖的,但天生一副武大郎一样的五矮身材,由于太胖,脖子显得更短,方面大耳好像直接按在肩头上。
朱科长身体修长,五官匀称。
人的长相是天生的,嫉妒也用。
不怪天,不怪地。
如果一定要怪,只能怪自己父母。
不过,就是怪父母,也迟了,因为他们早已把你打造成型,无法返工重塑。
再说当初造人,一来,由不得他们;二来,孩子不过是他们寻欢作乐的副产品,哪里去想许多?!朱科长英俊潇洒,风流倜傥。
别看他读书不多,但举手投足之间,温文尔雅。
朱科长伶牙利齿,天生好口才,多年的供销生涯更加磨练了他。
朱科长口若悬河,牙似利剑,能把黑的说成白的,雄的说成雌的,死的说成活的。
别看朱科长道貌岸然,满嘴的仁义道德,实则也是一个伪君子。
满肚子的诲淫诲盗荤段子,数不清的男盗女娼风流事。
朱科长迷人的微笑,尤其具有杀伤力,迷死无数女人。
这里有高干的女儿,有权有势的女人,漂亮的良家妇女和柔情的小家碧玉……朱科长处处留情,堪与金庸小说里的楚留香媲美。
据不完全统计,朱科长除明媒正娶的正宫夫人生的两个女儿外,外面还有两个儿子。
不过,儿子都是跟别人姓,都是替别人忙的。
白去的劲!朱科长风流成性。
朱科长的风流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朱科长的风流韵事以及朱夫人大闹厂部和钥匙风波以后再说……言归正传。
下面又轮到我了,朱科长说,我也吹个牛,老钱说‘吹牛皮的人不要脸’,不要脸就不要脸,反正不要脸。
某日,三人吹牛。
第一个说:我们兴化的船大。
船主死了,儿子接到报丧,从船头赶到船尾,老子已经过了六七(四十二天)。
第二个说:我们泰州的高桥高。
端午节有个伢儿在桥上剥粽子,不小心掉了下去,一直到大年三十晚上,正好把你们兴化从桥下经过的船,砸了个大洞。
第三个说:我们南京的萝卜大。
想当初火烧赤壁,曹操领着八十万兵马仓皇逃进一座山洞,正在口干舌燥之时,有士兵来报,发现地下往外咕咕冒水。
原来这是一只南京大萝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