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和凤分手,固然有凤的父母嫌贫爱富,风耳朵根子软,听父母话的原因,萍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萍的不够冷静,加速了俩个人的分手。
萍不该在酒桌上顶撞凤的父亲,更不该把话说绝。
如果,萍和凤的父亲不发生正面冲突,也许还有商量、回旋的余地。
与其说萍冲动,不如说他年轻,没有经验,缺乏与人勾通的技巧。
萍还有一个缺点,心高傲气。
心比天高,却不知道拿镜子自己照照,原来自己也是一只丑小鸭!除此之外,萍的心中还埋藏着一个秘密,一个不可告人的小秘密!萍暗恋着文学女——娣。
这又是一份单相思。
萍总是这样,包括以后,总是一厢情原,总是单相思。
总是觉得,我爱的人不爱我,爱我的人我不爱。
得到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觉得珍贵。
才后悔!和凤的恋爱也是一样,当时轻飘飘的,说分手,就分手。
无所谓。
天涯何处无芳草,好男儿何患无妻。
可是事后就开始后悔,而且越到后来越后悔。
也许人都有这样的习惯。
娣是萍的文友。
上世纪八十年,作家头顶神圣光环。
于是做作家是千万文学青年的梦想。
萍是个文学青年,从阜宁回来之后,到进电机厂工作之前,萍为了逃避现实的痛苦,一度沉醉于文学创作。
当时文学函授班很多。
萍参加过鲁迅文学院的函授班,《诗刊》杂志社的函授班……娣也是《诗刊》杂志社函授班学员。
娣非常刻苦,而且很有才气,经常有诗歌在学员习作刊物上发表。
这就引起萍的注意,萍慕名给娣写去第一封信。
娣也很快回信来。
这样萍和娣就认识。
不过这种认识,不能面对面,只能鸿雁传书。
娣是安徽大别山金寨人,比萍大三岁。
大别山是革命老区,金寨更是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
金寨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北麓,地处豫、鄂、皖三省交界处。
东连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南临湖北省英山、罗田两县,西与湖北省麻城及河南省商城两地交界,北与河南省固始、安徽省霍邱两县接壤。
面积居安徽省之首。
金寨地势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呈阶梯状下降,大别山山脉由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境内群山起伏,河流纵横。
金寨曾经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八月桂花遍地开》从这里唱响全国。
1932年底,国民党从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划出土地,设立立煌县。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解放全境,更名为金寨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金寨境内组建了11支成建制的红军队伍,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抗日战争时期,是**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边区党委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
解放战争时期,是刘邓大军建立的重要后方基地,革命战争年代,全县先后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
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达1万多人,占安徽省革命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有59人,其中上将1人、中将8人、少将50人,是全国著名的笫二大将军县。
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曾在境内指挥过革命战争,董必武、叶挺、郭述申、方毅、张劲夫曾在此组织过革命活动。
据1982年统计,全县有550多位老红军在全国各地党、政、军机关担任重要职务,其中担任历届**中央委员的有12人,省、部、军级领导职务的有200多人。
可谓将星璀璨!但是金寨真的很穷。
为了看娣家乡的芳容,一睹著名革命老区的真面貌,萍有一次送货押车去武汉,改道从六安走,经过金寨。
深山里破旧的茅草屋墙上依稀可见文革时期的大红标语……不用说,娣的家庭也不可能好到哪里。
娣的上面已经有三个姐姐,父母大概是想生儿子,才生下她,可是又是一个女儿。
娣说,父母把她取名娣,有两层含义。
第一,如果父母不能再生,就把她当弟,当儿子养;第二,如果还有得生的话,希望她能带来弟,带来好运。
这第二层含义,也是过去许多农村女孩子为什么叫来娣招娣代娣的主要原因。
萍的伯父的小女儿叫根娣,也是这个目的。
但娣是个不甘心于现状,自强不息的女孩子。
俩个人书信往来频繁,一来二去,随着交往的深入,萍心中开始由慕而生爱。
这也是人之常情吧。
谁说过?哪个少男不善钟情,哪个少女又不怀春!更何况,萍从阜宁创业失败回来后,心情非常低落、消沉。
在这段人生灰暗时期,娣给萍写过许多鼓励的信,还给他寄过书……娣给过萍许多精神上的安慰。
萍一进引江电机厂,就专门到小季照相馆拍了三寸的半身照寄给娣,并表明自己的爱慕之心。
在这之前,他们在信中一直以姐弟相称。
娣的回信说,她和萍之间存在五大障碍,从年龄的相差,说到地域的遥远……不过,娣在信中最后说:你始终是我最亲爱的弟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