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成仕在赴欧洲考察前,曾怀疑曾毅在假期中有什么不轨的行为,尤其担心他又在研究,又在写书了。
但如霍萍对王道高所说,假期开始后不久,曾毅就自费到外地旅行了。
在王道高寻找曾毅时,曾毅已旅行到黄河边了。
近年繁重的单位工作和业余写作,使曾毅身心十分疲劳。
他所编写的《中华民族爱国史》,因缺乏资金,无法正式出版,只得内部刊行了。
放假前,曾毅已把该书一校稿校对完,在这种情况下,曾毅决心自费出去走走,看看祖国的名山大川,放松一下紧张疲惫的身心,解脱一下被汤成仕、王灵等人中伤引起的烦恼,也看望一些曾帮助过他的外地朋友。
他去看望了沿江出版社的编辑秦艺。
离婚后的秦艺又结婚了,并又有了孩子。
他仍戴着近视眼镜,只是身体微微发胖了。
谈话间,秦艺时常发出爽朗的笑声--他的心情比过去舒畅多了。
在沿江市,他还去看望了大学同学白和平、朱玉华。
曾毅专程看望了株洲湘江机器厂的洪萍。
谈起曾毅和洪萍的认识,还有一段故事呢。
那是1982年春节的时候,正读大学的曾毅,寒假届满。
像往年一样,曾毅返校也是先坐汽车从江州到平州,然后,再从平州坐轮船到沿江市。
为节约,曾毅每次购买的都是五等统舱的客票。
船上,曾毅坐在板凳上,静静地看《外国文论选》。
在他看书时,陆续有不少人,从身边过上过下,其中,有个身穿浅灰色羽绒服的年轻姑娘--她身材纤细,戴着眼镜,梳着一对小辫子,她就坐在离曾毅前面,不到3米的地方。
上午9时,船到了合州,这是平州至沿江水路的第一个大码头,有不少人上下。
上船人较多,纷纷前挤找座位。
那个在平州就上船的姑娘在自己座位上,刚站起来,伸了下懒腰,就被一个刚上船的男子抢坐了。
这男子有着壮实身材,瞪着对大鼓眼,活像寺庙里守护菩萨的金刚。
当那姑娘用普通话,请坐到自己坐位上的男子起来时,男子用江州话蛮横地拒绝了,于是两人争吵起来。
男子从姑娘的语音里猜到她是外地人,就故意不让座,还出手打起姑娘来。
男子打了姑娘一下,在准备打第二下时--眼看姑娘就要吃亏,曾毅一个箭步冲去,站在了二人中间--男子的拳头落在了曾毅身上。
曾毅不顾自己疼痛,紧紧拉住男子准备再次打人的手,用江州话说道:不能再打了。
男子见有人,尤其是说江州话的青年人站出来帮姑娘了,立即把愤怒转向了曾毅,恶狠狠地说:不要管闲事,我在合州有许多人可帮忙。
大哥,冷静点。
有事好好说,不就行了。
曾毅冷静地微笑着,劝说道。
这个姑娘坐了我的位置,我要她起来,她竟然不起来,你说对不对?男子说。
这个姑娘,我看见她是在平州上的船,她已在这里坐了很久了。
--大哥,你才上船,如不嫌弃,就坐我那个坐位上,我们轮换着坐吧!曾毅的这一说,倒把愤怒的男子说服了。
男子说道:不必,不必,我干脆到其他地方去坐吧。
男子说完,不好意思走了。
姑娘说道:很感谢你的见义勇为,没你的出面,可能我就要遭更多打了。
我叫洪萍,你叫什么名字呢?我叫曾毅,在沿江市读书。
我在湘江机器厂工作,技校才毕业。
于是他们交谈起来。
过了一会儿,姑娘的父亲洪海和弟弟洪小海从后舱走了过来,对刚才发生的事情,一点也不知。
于是,洪萍把曾毅帮助她的事,简单说了一下,他们无不表示感谢。
曾毅听出来,父亲说的是江州话,而弟弟和洪萍说的是普通话,大惑不解,遂问道:老辈子怎么说江州话,他们姐弟俩说普通话呢?我本来是江绣县人,后来技校毕业后,分配到了湘江机器厂工作,并在那儿成了家,娃儿们就说起普通话来了。
哦,原来是这样的。
从此,曾毅和那位姑娘认识了。
他们在船上互相交谈着,在沿江市下船时,又互相留下了通信地址,嘱咐定要多多写信。
曾毅回校后,那姑娘的影子总在他眼前闪现,在梦中出现。
--他从没与其他女孩谈过什么话,这次竟然与初识的姑娘,不但谈了话,且还谈了很长时间,他的心思,他的灵魂,他的意识,都仿佛被这位姑娘所控制,所左右,所摆布了。
到达沿江次日,曾毅就迫不及待地给姑娘发出了信。
当曾毅的信到了湘江机器厂时,洪萍他们由于去游三峡了,还没到家呢……曾毅毕业后,被分回江州一所中学教书,他给洪萍写过一些信。
他总对洪萍怀有一种真挚的感情:多想和她在一起,永远在一起啊!可他始终缺乏勇气,没敢说出那句让洪萍盼望已久的话,没敢捅破遮挡在他们两人间的那层薄纸。
最终,他们只能是心心相印,天各一方。
曾毅工作后不久,生病住院时,另一个姑娘走进了他的生活,那就是霍萍。
据说,后来洪萍知道后,气了足足半月,大骂曾毅不识女人心。
为此,她也被迫和本厂工会里,一个搞音乐的男子成了家。
后来,曾毅和洪萍仍保持着时断时续的来信。
当一方出现困难时,另一方总是尽力给予支持。
在洪萍的来信中,都包含着一种女性特有的柔情。
她一次又一次地,真诚邀请他到她的工厂,到她的家去耍,去看……这次,在出版那本《中华民族爱国史》的过程中,由于曾毅严重缺乏出版的资金,不得不向洪萍求援,她愉快地答应了。
但曾毅却给她说:支援我可以,并迫切需要你支援我。
但我要求:1.由于你现在是会计,所以不能用你单位的1分1厘公款,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2.不能用你老公的钱,以免我用后心里难受。
行,行。
洪萍答应了。
在洪萍和其他朋友的共同支持下,曾毅那本书稿,内部刊印了。
所以当曾毅想外出旅行休息时,看望洪萍,并在那儿休息一段时间,就成了他的首选目标。
在沿江市至上海的特快列车上,喇叭里时时地播放着各种音乐节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思念》、《喀秋莎》等中外歌曲,简直像是为曾毅的远行伴奏;《沉思》、《天鹅》等小提琴曲,简直是在抒发着曾毅极不平静的心思。
没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也没人知道他将遇到什么。
抵达株洲时,从空调车厢里下车的曾毅,感到了一股迎面扑来的,暴烈的闷热。
兴冲冲地到达株洲湘江机器厂的曾毅,没得到洪萍的应有欢迎。
洪萍告诉他,她丈夫到新加坡出差去了,加上对人们异样眼光的恐惧,她无法迎接他到她家里去,只能请他自己去厂招待所住。
曾毅理解了她的难处,自己询问到了厂里招待所。
半夜,一场强烈的暴风雨,席卷了湘江两岸,隆隆的雷声,哗哗的雨声,终于把曾毅从睡梦中惊醒。
朦胧中,曾毅听见雨在不停地滴打着屋外的梧桐叶,形成杂乱的滴答、滴答声,就像是元代戏曲《梧桐雨》尾声里,唐明皇在思念杨贵妃醒来后,听到的梧桐雨声一样,凄楚,幽凉,又忧伤……第二天上午,洪萍请假到招待所里来看望曾毅。
接近20年了,双方此刻不知从哪里把话说起,他们流泪了,流泪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洪萍告诉曾毅,为防止厂里那些异样的眼睛,只有麻烦曾毅搬到城里住宿了,希望他原谅。
曾毅还能说什么呢。
他搬到城里警备区招待所住下了。
晚上,洪萍约了一个同学作陪,准备请曾毅出去吃夜宵,被曾毅婉言谢绝了。
次日,曾毅平静地离开了他梦里想,夜里思的湘江之滨,离开了他曾经思念了近20年的朋友。
在候车室里,在列车即将发车的时刻,曾毅多希望他可爱的朋友,能出现在他面前,送别一下啊……随后,曾毅去了井冈山。
由于经济限制,他旅行中的住宿,绝大部分是在车站、码头度过的,吃最简单的食物。
8月18 日,曾毅来到了洛阳黄河边,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此时的黄河正逢汛期,宽阔河面上,西来的黄水,汹涌着,奔腾着,咆哮着,一往无前,奋勇前行。
看到这澎湃波涛,曾毅仿佛看到了更为宽阔的湖泊,还有那茫茫无际的海洋,--它们的波涛,一定也是这样的波涛汹涌,不,比这还要剧烈,还要汹涌……他的心潮也澎湃起来,吟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江河湖泊海洋波涛汹涌澎湃他觉得,这上联还有些味道,可吟下联时,无论如何也对不出来了。
他想:就只有暂时把它放下来算了。
如果自己实在是对不出,就请其他人对吧!--普天之下,总有人会把它对上,对好的(尊敬的读者朋友:您能为曾毅对出该对联的下联吗?)。
又过了一会儿,曾毅弯下腰,虔诚地捧起一捧水,捧在胸前,久久地捧着,--手里的水浑黄,浑黄。
他是在期望?还是在膜拜?他是在回忆往事?还是在无限遐想?--曾毅想起了自己的一生、成长和遭遇,想起了自己的家庭,想起了单位的一切,想起了自己的祖国,想起了人类货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他想起了自己的读书和工作,想起了妻子霍萍、女儿曾珠,想起了父亲、母亲、弟弟、妹妹,想起了汤成仕、高红星、王灵、甫小高……等等单位的同事,想起了秦艺、洪萍等等无数的朋友和本次旅行;他想起了那些挥金如土的富翁,想起了那些吃了上顿愁下顿的下岗和没岗人员,想起了众多历史事件,想起了出卖职务、出卖人格、出卖良心、出卖正义的形形色色的人,想起了被不少人逐渐抛弃了的理想和诚信,想起了国家的未来、人类的未来……他尤其想起了黄河!他想起了黄河的源头,想起了黄河流域的文明,想起了黄河岸边的先贤仁哲,想起了黄河时常发生的断流……他记得从1972年起,黄河逐渐开始了越来越频繁的断流。
仅仅在1972--1995年间,就有17年出现了断流。
而断流的河段还在不断向上游延伸,1997年达到了700千米,断流时间由90年代初的36天,延长到226天,发生时间提前到了2月7日。
今年黄河虽没完全断流,但黄河的下游,已没什么水量了。
为此,《人民日报》记者特地采访、编写和发表了《黄河入海细如溪》等行走黄河的系列日记……想到这些,曾毅心里感慨万千,遐想万里,思绪沸腾。
他摸出笔来,拿出自己的日记本,写下了自己的心得:黄河断流遐想一已经不止是一次,已经不止是下游,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出现了断流!巴颜喀拉山发出疑问:怎么只有青藏高原的涓涓细流?汹涌的渤海湾也皱起眉头:怎么不见了往日咆哮的龙头?难道仅仅是用水过多?难道仅仅是降水稀少?难道仅仅是气温过高?难道仅仅是地下渗透?二黄河,你曾孕育了五千年的文明,你曾灌溉了广袤的九州,你曾像那静静的少女温柔,你也曾发出过狂暴的怒吼。
蓝田猿人至今遗址尚存,还有后来的黄帝与蚩尤。
仰韶村的文化发着金光,马家窑的文化古老悠久。
夏启在你的土地上建立王朝,武王在你的土地上宣誓伐纣,秦始皇在你的土地上统一帝国,刘邦和项羽在你的土地上苦斗。
王昭君从此出发去匈奴和亲,张骞从此出发去西域交友,文成公主从此远去吐蕃,晁衡则从日本来此久留。
黄巾军在此高举义旗,瓦岗军在此愤怒复仇,李自成在此均田免粮,八路军在此痛歼日寇。
孔子在此主张仁政,老子在此研究宇宙,董仲舒在此思考天人合一,王之焕提出要更上一层楼。
黄河,造纸法是你的骄傲自豪,浑天仪是你的不朽成就,龙门石窟是你的灿烂篇章,司母戊鼎为你颂歌高奏。
啊,黄河--中华文明的母亲,五千年的篇章是你的不朽,当龙的儿孙满堂时,为啥你会断流?三旧世纪恋恋不舍地离去,新世纪的曙光已出现在前头,中华文明的母亲--黄河啊,你却经常出现了断流?!海外文明的波涛澎湃汹涌,拍打着炎黄子孙的心头,无数人对此不屑一顾,无数人对此苦苦追求。
魅力无穷的孔方兄,激起了物欲的横流:熏干了多少人的血液,夺去了多少人的自由。
吃喝玩乐是最好的哲学,洋垃圾我也可以进口,人格与国格价值几何,洋旧装穿上也照样风流。
贪污腐化就是光荣,吸毒贩毒有啥丢丑?抢劫偷盗不要震惊,杀人放火也不怕砍头!做事要看风水符咒,办事更要红包研究(烟酒);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当代厚黑有何内疚?理想和诚信在无数人中破灭,钱、权、享受是他们的追求。
中华文明的母亲--黄河啊,你怎么会不断流?四已经不止是一次,已经不止是下游,中华文明的母亲--黄河,出现了断流!干渴的土地在等着你的浇灌,荒芜的心灵在等着你的清流。
每一滴河水都闪着金光,每一滴河水都珍贵如油。
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请你充满正气精神抖擞,做一滴发出光芒的水珠,汇成黄河滚滚的洪流。
黑皮肤白皮肤的朋友:请送出你的精华和优秀,把它们化着清清的溪涧,汇成黄河滚滚的洪流。
新的世纪正在光临地球,黄土披绿,杨柳在河边低头。
中华文明的母亲--黄河啊,难道你还要断流?曾毅把它记完,觉得意犹未尽,仿佛还有许多许多的话要说,要发泄,但他目前只能这样了。
曾毅又在河岸徘徊了一阵,方才回到旅店……8月22日,曾毅带着收获,带着遗憾,带着劳累,带着减轻了体重的身体,回到了江州。
他在路上想:以后,是否还给洪萍写信呢……黄河还会不会断流呢……有打油诗云:部下自费游故国,领导潇洒东西洋。
湘江尽洒梧桐雨,黄河断流愁客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