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默默的愉快感是对付当今世界愚蠢的快节奏生活的惟一途径。
――摘自《慢食运动国际宣言》维他命P――即愉快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能够使我们的饮食营养俱全,并使生活充满意义。
像所有地球上的生物一样,寻找快乐和避免痛苦是我们人类的天性。
猫捉老鼠是在寻找乐趣,而这不幸的啮齿动物则在尽全力避免痛苦。
事实上,我们的所有行为都可以被看做其中一种或者是两种的混合。
这在进食的经历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当我们吃东西时,我们在寻找食物带来的愉快感,避免饥饿的痛苦。
事实上,身体对愉快感的追求已经成了一种天性。
愉快感的生理效应的简单科学方程式就是:当食物开启了你的身体,你的身体就开启了你的新陈代谢系统。
得克萨斯州立大学有一项研究,参与者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很高,他们被提供给一种低脂肪的食谱;尽管如此,还是允许他们每隔一天挥霍一次,可以吃些奶昔、汉堡和奶酪三明治。
根据原本那种令人信服的理论,他们的血糖胆固醇含量应该会大大升高,但是这次却没有。
得出的惟一结论就是他们很快乐。
虽然这些奢侈的食物中含有高脂肪成分,他们胆固醇的升高反应却一定程度上被愉快的化学物质简化了。
不难想象,这些奢侈的食品是那种乏味的、充满压力的食谱中惟一的放松和庆祝元素,从而自动减少了本来要产生的战斗或逃走的化学物质的分泌,降低了胆固醇含量。
来自瑞典和泰国的研究人员,对食物的文化偏好如何作用于食物中铁的吸收做出了联合研究。
一组来分别自这两个国家的妇女被提供给一种典型的泰国食谱――米饭,蔬菜,椰子,鱼沙司和辣面条。
结果注定会这样:泰国妇女喜欢此类食物,而瑞典妇女却不喜欢。
这就证明了一个新陈代谢的事实,因为即使所有的饭食含有等量的铁,瑞典妇女对铁的吸收量也只能达到泰国妇女的一半。
在这段研究的结尾,研究人员向两组人同样提供了典型的瑞典食物――含等量的汉堡、马铃薯泥和青豆。
不出意料,泰国妇女对铁的吸收量远远不如瑞典妇女。
接下来,将泰国妇女分成两组,给其中一组提供上述泰国食物,给另外一组提供同样的食物――只是所有的食物都被放入搅碎机里磨成了酱状。
虽然每顿饭的营养含量完全相同,吃搅碎的食物的妇女对铁的吸收只能达到70%。
而且,对瑞典妇女做了相同的实验,结果相同,只是她们的食物是被做成了果汁。
结论就显而易见了,食物的营养价值不仅取决于其营养含量,还跟那些能够帮助我们吸收营养的增效因素有关。
没有了维他命P――即愉快感,食物的营养价值就会直线下降。
而有了维他命P,你对食物的新陈代谢就会达到最佳状态。
所以,如果你是那种因为食物对身体有益、即使自己不喜欢也照吃不误的人;或者如果你认为可以先吃下恶心的食物,然后再吃些含维他命的蛋白条作为补充;亦或者你干脆放弃了快乐,因为你根本没有时间自己做饭或吃一顿丰盛一点的餐饭――那就根本没有营养可言。
是你自己关闭了这扇通往新陈代谢的大门。
愉快感的化学提示化学缩胆囊素(CCK),是一种身体对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做出回应时产生的物质,并发挥着多种作用。
首先,它通过刺激小肠、胰腺、胆囊和胃直接作用于消化系统。
第二,当它被释放到大脑边缘一侧的视丘下部时,就会关闭食欲。
最后,CCK能够刺激大脑皮层最高部分的愉快感。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影响我们对食物的新陈代谢的化学物质,同时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停止进食,并使我们对整个过程感觉良好。
它向我们展示了愉快感、新陈代谢系统和自然控制的食欲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
很多人认为愉快感与营养的摄取过程是完全不相干,对消化液没有什么作用。
但我们相信,如果食物令我们感觉良好,就会自动刺激身体接收更多食物。
CCK在大脑中的行为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全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