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实账操作:轻松编制财务报表 > 第1章 财务报告概述(5)

第1章 财务报告概述(5)

2025-03-30 18:45:56

(4)及时性及时性主要是指财务报告的传递与报送要及时,以便各相关利益主体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变化与最新进展,做出相应的运作与决策调整。

要做到这一点,财务上必须做到三个方面的及时:一是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时,要及时搜集与取得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发生的具体情况的有关资料,即取得相应的原始凭证;二是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之后,应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包括对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记录与核对、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三是在必要的时间内,及时传递和报送相关信息,包括对企业外部主管部门或社会公众等报送的财务报告,以及对企业内部管理层提供的管理报告等。

贴心提示证监会及证交所对上市公司关于财务报告的披露都是有一定的时间规定的。

通常季度会计报告应该在每季度结束后一个月内报送,半年度会计报告应该在每半年结束后两个月内报送,而年度会计决算报告由于工作量比较大,需要披露的信息及其精确程度相对比较多、比较复杂,一般规定在每年结束后的四个月内报送。

(5)可理解性可理解性主要是要求财务报告在披露信息时应当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使用一些过于专业的词句或高深莫测、模棱两可的文字,以便使用者容易看得明白,以提高财务报告的使用价值,便于信息使用者的理解和利用。

(6)谨慎性由于财务报告是在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而企业在进行会计事项的账务处理时,有时存在着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唯一性,如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既可以采用简单的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也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这种不唯一性显然会进一步引起会计账簿以及财务报告中相关数据因不同的选择而有所差别。

谨慎性要求我们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要预先多计资产或收益,以便使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企业相关信息都建立在安全、稳妥的基础之上,避免因夸大收益或隐藏损失而造成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典型事例由于资产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能够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因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当企业资产的预期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财务报告中相应资产的金额应该以扣除了相应资产减值准备之后的余额列示,如企业拥有的应收账款这项债权,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金额并不一定是该项债权的全部账面余额,而是应该扣除那些估计回收有较大风险(相应计提了坏账准备)的部分。

这就体现了谨慎性的要求。

(7)重要性重要性原则强调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前提下,在编制与提供财务报告时应分清信息内容的主次轻重。

编制人员应根据其职业道德要求和职务判断,分析财务信息对于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的影响程度。

对于那些重要的事项或内容,应单独反映,尽可能详尽和准确地进行解释说明;而对于一些次要的事项,则可以适当简化或在不影响使用者理解与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反映;这一方面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编制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可利用价值和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避免个别报表使用者因主次信息混淆而造成的错误理解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