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阵子我在台北的办公室非常忙,经常加班到晚上七八点钟。
有一天晚上将近八点了,我发现有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似乎可以合作,就叫助理拨电话过去。
我助理一笑,说:刘老师,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吗?人家早下班了。
我问她:你怎么知道人家早下班了?助理说:当然,现在都八点了,只有我们还在加班。
我又问她:既然我们能加班,为什么别人不能加班?然后,坚持叫她拨电话。
电话居然通了,我喜出望外,先幽默地说:真不简单,你们还上班哪!对方也很幽默地说:是啊!你如果不认为我还上班,怎么可能打电话过来呢?你也在上班吗?结果我们发现双方都是很拼命、很讲求效率的。
接着谈合作,居然两三下就谈成了。
再说个故事:有一天我一个人在办公室写稿子,突然电话响,接起来,是个学生打来的,想邀请我到他学校演讲。
因为被打断了写作的文思。
我有些不高兴,问他:你知道现在几点钟了吗?你怎会想我还在办公室呢?学生说:因为白天打电话,您的秘书都说您不在,我就试试晚上,说不定走运,您会在。
果然找到您了。
结果,我因为那阵子忙,本来已经不接演讲了,这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我,我居然答应了。
我提这两个打电话的故事,是要说:世界上能够异军突起,有了不得成就的,往往是那些明知不可而为之的人。
所以西方有句谚语——最大的冒险,是不敢冒险。
许多人失败,不败在他没能力、没经验,常败在他不敢尝试。
甚至像前面我提的助理,在我要尝试之前,先很武断地说:人家早下班了!相信大家都读过《 论语 》里孔子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意思是不要臆测、不要武断、不要固执、不要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
当你该打电话的时候,你不打,还找借口,说人家一定下班了,就是臆测和武断。
当你发现自己先前的看法错了,还坚持不改变,就是自以为是的固执。
要知道,很多领导人都是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化不可能为可能,才能成功的。
他们看事情的态度非常积极。
当他打算外销鞋子到落后地区,如果你说:不可能成功的,因为那边人都不穿鞋子。
他会很反感地问你:为什么不说,那是太好的市场了,因为大家都没鞋子穿?再举个真实的例子:有一天我跟一对夫妻去吃日本料理。
丈夫说他要喝咖啡,还没问服务生,太太已经笑了:老公啊!你是吃日本料理,人家只有茶,不会有咖啡的。
丈夫反问太太:你不问,你怎么知道?说不定就有。
接着,把服务员叫来问,果然,有咖啡,而且很快就端上来了。
让那太太挺尴尬,问服务员:奇怪了!我记得不久前到你们这儿来吃饭,我要喝咖啡,你们说只有茶,没咖啡,为什么今天有了呢?那服务员说:就因为上次您问咖啡,我们没有,想到可能有些客人需要,所以立刻进了一套煮咖啡的机器。
这件事,给我很大的启发。
那丈夫是明知八成没有,还要问。
太太是想必没有,认为不必问。
餐厅是既然客人有需要,就不能固执地坚持日本料理不卖咖啡。
那不正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最好的例子吗?这让我又想起在一本美食书上谈到的真实故事──有个公司以重金招聘两位创意人才。
从几百位应征者当中,选出了四个人,每个人都有非常好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经验,让这公司的老板很为难。
决定再跟这四个人吃饭,聊聊天,感受一下哪两个比较适合。
四个人都点了牛排。
没多久,牛排端上来了,其中两个人先撒了一些盐,才开始吃。
另两位则先吃了一口,才拿起盐罐撒了些盐。
就从这个撒盐的动作,老板决定了他要的人。
各位猜,是哪两个?是牛排上来,没吃,先撒盐的,还是尝一口,才撒盐的?答案是,后者。
正如老板后来说的,如果你没吃,怎么能武断地认为一定不够咸?就算你十回有八回吃到的牛排都要加盐,你也应该先试一下。
我要的是有创意的人,是能在没有机会中找机会,在绝望中找希望的人,而不是自以为是,独断独行的人。
同样的道理,让我们再回到打电话的主题,如果今天你老板叫你,在怎么想对方都早已经下班的时间,打电话去。
你能武断地说不吗?明知不可而为之是成功者的重要特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