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回忆》第四十七章(3)

2025-03-30 18:56:46

火炬行动:简况  英美联合进行的北非战役,甚至在隆美尔还未登场之前,就已显得未必高明。

濒临西西里海峡的比塞大一突尼斯海港地区是关键所在。

这一地区距欧洲不过一百来英里。

英国想在这地区附近登陆,并迅速向目标突击。

但美国军队面对初战的考验,不敢冒险深入直布罗陀海峡。

德国空军会怎么样?西班牙出兵干预的可能性如何?因为它能够切断这支远征部队的供应线。

这些都是没有实战经验的美国佬将军们心中的疑团。

他们想在非洲外缘的突出部分卡萨布兰卡的大西洋汹涌波涛中来一次谨慎的登陆。

从那里只有一条崎岖不稳的铁路线同关键作战地区相连。

最后的折衷方案是在卡萨布兰卡登陆,同样也在直布罗陀海峡里边占领滩头阵地,但是即使这些滩头阵地也还是离开主攻目标太远。

轴心国的增援部队从海上和空中越过地中海并且首先夺取了突尼斯。

  然而赢得向突尼斯赛跑的胜利只是一个陷断。

掉进这个陷讲是两个独裁者一大错误。

我们有整个欧洲堡垒需要保卫、我们同实力雄厚、完整无损的美国工业系统进行较量,归根结蒂是不可能取胜的。

我们派往突尼斯的部队是注定要成为一只大口袋里的俘虏的,像第六军在斯大林格勒的下场一样。

甚至像隆美尔这样的将帅之材也无济于事,尽管他粉碎了盟军速战速胜的计划。

北非战役是在我们最杰出的将军指挥下遭受的一次最无意义的失败;是元首作战方针的一场灾难。

  罗斯福的胜利  罗斯福从火炬行动的登陆中获得了他所需要的东西;一次鼓舞国内士气的胜利,一块可供他没听到过枪声的新兵和钮扣闪光的将军们以最小的代价犯第一次错误(这种错误他们犯了不少)的战场,以及在俄国人面前搪塞得过去的第二战场。

马歇尔准确地预言,这一场小戏使战斗至少拖长一年,但罗斯福这个政客却捞到了好处。

火炬行动的轻易取胜,把西班牙束缚在中立地位上了,又使土耳其不敢轻举妄动,同时促使墨索里尼早日垮台。

  罗斯福在法属北非所取得的这一成就,付出的代价是:大约有两万美国人阵亡或被俘,再加上不到此数一半的英国人的伤亡。

如果把这个数字同使美国实际上称霸世界的四年战争中的伤亡加在一起,美国在所有战场上的战斗死亡人数还不到三十万人——和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的人数大约相等——而俄国人则牺牲了大约一千一百万士兵,我们可能损失了四百万,在这方面,不能不说弗兰克林?罗斯福的全面战争是一个用心恶毒的天才杰作。

  丘吉尔一直未能敲响他的胜利钟声,隆美尔在撤退之前已经把第八军打得一蹶不振。

而且,美国的未经战阵的部队就要发动火炬行动了,丘吉尔也许担心那边会出个大乱子。

总之,他觉得还是小心谨慎为妙。

所以,隆美尔即使作为败兵之将,也封住了英国教堂的钟声。

  英译者按:由于隆对隆美尔将军如此高唱赞歌,在这里也许有必要引述一句隆美尔的《回忆录》中的话:一九四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开始的阿拉曼战役,扭转了在非洲抗击我们的战争局势。

而且事实上也许是标志着整个大战的转折点。

很显然,隆美尔在这一点上是和丘吉尔同样的目光短浅。

  在任何军事伦理学的讨论中,隆美尔都是一个重要而有争议的人物。

他卷入了一九四四年将军们谋刺希特勒的阴谋。

大部分的将军们仍旧奴颜婢膝地效忠希特勒,而且元首派了其中的两个人去结束隆美尔的生命。

他们提出了两个办法供他选择,以叛国罪公开审判,或者服毒悄悄死去(公开宣布是心力衰竭而死),然后为他举行英雄葬礼,保证其全家的生命安全。

他服毒死后被送进医院。

希特勒如约宣布全国为伟大的沙漠之狐志哀一天。

  隆美尔为希特勒战斗到最后一息。

在他遇害的时候,他就已经气息奄奄了,疾病和一次严重的车祸夺去了他的健康。

他知道灭绝犹太人的集中营。

他认为元首在军事指挥上是个外行。

他对于为了一场失败了的战争而浪费生命和财产感到悲痛。

他痛恨全体纳粹党棍,他们为了延长他们攫取的权利,不惜牺牲还剩下来的那部分德国。

然而他仍然继续战斗直到他已陷于无能为力的境地;然后吞服了元首经由他的袍泽送来的毒药。

  隆美尔的生涯,对于一切投身军旅的人都提供了某种客观的教训,如何在难以划分界线的坚贞不渝的忠诚和罪不可逭的愚蠢之间知所抉择。

  至于隆美尔所说的美国人经不起战场上的损失这句话,我从欧洲人的口中听到的次数太多了。

一次有个俄国将军告诉艾森豪威尔说,他清除布雷区的办法是,派几个旅走过去。

我们美国人,如有可能,不这样干。

但在南北战争中,我们也打过几次历史上最残酷的血流成河的战役,而南方在停战之后是靠吃青草和橡果过活的。

谁也讲不清,美国人到了绝境的时候干得出什么。

  我们的道德风气看来确实江河日下——我是在一九七○年这个反文化时代写这本书的——但我的长者们在二十年代那个热血青年时代也发出过同样的感叹,我本人也许或多或少是那一批青年中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