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仕途官运全集 > 第四十七章、难以分配的国库券

第四十七章、难以分配的国库券

2025-03-30 18:57:51

此时的李纲就是在桌子底下,仍然在找酒,嘴里不住地嘟囔着:还有一杯,还有一杯。

见此情景,江处长对孙科长说:孙科长,你看我们李总已经喝成这样了,您就高抬贵手,今年让我们少还点,给我们公司留下点周转资金,明年,我们一定把今年的也给补上。

孙科长看到李纲喝成了这样,知道他也确实需要这笔资金,为了公家的事,能这样拼命,也是一个干事的人,他此时的心里也有点感动:小伙子还真有股子冲劲,就冲这股冲劲,好好雕琢雕琢,日后必能成大气。

只是年轻气盛,有些冲动。

好吧,也只能这样了,我答应你们,就按你们说的办,一千万就一千万吧。

其实我也有难处,希望你们能谅解。

好,那就谢谢孙科长了。

您的难处我也理解,只是我们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今天咱们就不能安排其他的节目了,李总喝成这个样子也去不了了。

我先把李总送回去。

孙科长倒挺仗义:行啊,我也喝的差不多了,找个人看着点小伙子,千万别让他出事。

孙科长和江处长一起把李纲搀扶到楼下的车上,车先把孙科长送回了家,然后才往公司走。

在快到公司门口的时候,江处长看到在公司门口站着一位年轻的姑娘,他认出了她就是叶梅。

现在叶梅和李纲正在恋爱的事全公司的人都知道,所以叶梅也就不必把这个事隐瞒下去了,而江处长一下车,就对叶梅说:李纲喝多了,今天晚上你多多照顾他一下。

说着把叶梅拉上了车。

车到办公大楼下,江处长和叶梅一起把李纲搀扶到李纲的办公室,然后江处长和叶梅告辞就要走。

叶梅把江处长送到门口,她向江处长道谢说:江处长,谢谢你啊。

李纲也真是的,不能喝这么多的酒,非得逞能,这不是在受罪嘛。

还得挨职工的骂。

江处长叹了一口气: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李总也是为了咱们公司。

你知道吗,李总连干三杯酒,银行就可以让咱们少还四千万元的贷款,有了这四千万,明年咱们公司就能挣八千万,一个亿。

就冲李总这个冲劲,跟随他干,我的心里更加有劲了。

好了,我走了。

看着江处长走出了楼道,叶梅嘟囔了一句:那也不能这样喝呀。

李纲半夜被渴醒了,他觉得自己的头痛的厉害,他睁开眼睛一看,叶梅趴在自己的床上睡着了。

他想自己下床,没想到他这一动,把叶梅惊醒了,她看李纲已经醒了,她问道:口渴了吧,我给你倒杯水。

你说你,没有那么大的酒量,还跟人家拼酒,多受罪呀。

李纲解释说:这你就不知道了,一杯酒就是一千万呀,我才喝了三杯就是三千万,可惜还差一千万,不过这也行了,有了这三千万,明年咱们就能干点事了。

叶梅说:江处长说银行减少了四千万。

也不知道你们俩谁说的是真的。

以后可不能这样喝了。

李纲轻轻一笑:你不懂,这是我的一个策略。

你不知道,那些人喝了酒还要上歌厅找小姐,这种地方我怎么能去,所以我这一喝多,也就不用陪着他们去那种地方了。

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还贷的事刚刚解决,市里又下达了让职工认购国库券的文件。

而且文件中特别强调了党员干部要带头认购国库券,并且起名叫爱国?。

国家为了鼓励百姓认购国库券,这一期国库券的利息很高,年利率高达14%。

也就是说如果你认购了100元的国库券,五年后连本带息可以结回170元,并且是五年后一笔还清。

但是即便是这么高的利息,老百姓也不愿意认购,一是他们的手中确实没有富余的钱,二是在职工的心里认为国家强制性要求认购,有能不能收回来的担心。

市里分配给公司的金额是二十万元。

平均下来每名职工要认购200元。

工作布置下去后,眼看着市里要求的时间就到了,可是还有五万元没有人认购。

事情汇报到李纲这儿,他觉得这是件好事,认购了绝对划算。

于是他找到了叶梅,和她商量此事。

他对叶梅说:我的手里有七千多元,如果你再给凑上三千元,咱们俩一起认购一万元,我看剩下的四万元很快就能解决。

叶梅听了,心里很是不高兴:咱俩把钱都认购国库券了,那咱俩结婚时花啥呀?再说我也工作好几年了,我姐姐就没向我要过钱,她让我自己攒着,就等结婚时用的,那时我可不好意思向我姐要钱,她们的日子过的也不富裕。

李纲看了看叶梅,安慰她说:咱们也不是马上就要结婚。

再说咱们这不还挣呢。

你放心,到时候钱的事我绝对不让你操心。

包括你们家要用的钱,都冲我说。

到时候你就说是你的钱不就完了嘛。

叶梅只好答应。

她把手里的三千元钱都交给了李纲。

当机关科室的干部得知李总一个人就认购了一万元时,大家纷纷来到财务处来认购,其实他们也知道这国库券认购的合算,但只要有一个人说出了反对的意见,那么就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开始停止行动,而坐在一边开始观望。

这时就需要一个带头的人。

李纲就是一个很好的带头的人。

基本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国库券的认购任务。

当十几年过后人们有了投资的意识的时候,这才知道自己那时的心态是多么的傻。

就是在五年后当人们拿着手里的国库券去兑现时,大多数人都后悔莫及,买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