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李纲走在上班的路上,局里的人看到他都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和平时一点也不一样。
而且有人在远处向他指指点点。
他的心里热肠纳闷,他浑身上下地看了看,也没有特别的地方。
一进自己的办公室,就听到电话铃声正在不懈地响着。
他刚一拿起话筒,电话那边就说话了:喂,李纲吗?我是朱亚军,我打了这么半天的电话怎么现在才接呀。
好了,不说了,你马上到我办公室来一趟咱们再说吧。
李纲来到了朱亚军的办公室,推门而入。
朱亚军见到李纲进来,他把手中的一份报纸递给了他:你好好地看看吧。
这张报纸上有你的大作。
真没想到,你还有这么好的文笔和文才。
李纲接过报纸一看,是《人民日报》。
在第三版的头条上,醒目地刊登他写的文章《关于贫困山区的税务工作的调查报告和建议》,洋洋洒洒有近一万字,可以说编辑没有给他改动一个字。
当他看到李纲的名字时,他想起来了,本来他是不相署上自己的真名的,想等到投寄的时候再改过来,可是由于自己在写的时候感觉太顺了,所以在写完之后很自然而然地就把自己的工作单位的名字就写上了,其实他也没指望能发表,只是希望能引起编辑的重视,登在内参上或者转发到相关部门,以引起各级部门的重视。
现在看到自己的大作在报纸上发表,而且是全国的中央大报,李纲的心里当然是十分高兴了,他兴奋地把报纸放到朱亚军的办公桌上,小声地问道:你看我的这篇文章写的怎么样?是不是比你来强多了。
朱亚军呆呆地看着李纲,好一会儿才说道:李老弟,我说你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
也是,如果你能考虑到后果就不把这篇寄到报社发表了。
你的这篇文章一上报,会给咱们县以及市委市政府造成多大的被动。
而且会在社会上产生多大的影响。
这些你都想过吗?其实你文章上写的情况谁都能看到,可就是没有人说,为什么?因为他们谁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你倒好,不但把这些事都给捅了出去,而且这一捅就让全国各级领导都知道了,你说县里的领导怎么看你。
市里的领导又怎么看你?你还想不想进步了?再说,你写这篇稿子寄给《人民日报》你经过市县两级领导的同意了吗?你知道你这属于什么行为吗?你这是自揭疮疤。
人家别人捂还捂不过来呢,你倒好,你把这些疮疤亮在明处了,你让市县领导的颜面往哪里放。
你现在是出风头了,可是将来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的。
这些后果你都想过没有,我的李老弟。
李纲听了朱亚军的这一席话,让李纲是如梦方醒,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确实有些莽撞,只顾自己一时的痛快,如果自己当时冷静一下,哪怕使用一个笔名也好呀。
万幸的是自己没有署上南宫静的名字,如果自己的脑子一热把南宫局长的名字也署上,那麻烦会更大的。
李纲小心地问朱亚军:那你说我现在应该怎么办?事情已经这样了,还有没有可以弥补的办法?我的本意可不是这样的。
朱亚军无奈地说:事已至此,咱们只能静观其变了。
也许没有我说的那么严重。
李纲并不知道,因为他的这篇文章,有很多的人在为他担心。
其中最为他担心的就是张校长了。
当她看完这篇文章之后,立刻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她马上回到了家中,想和老爷子说说此事。
张校长一回到家中,她看到老爷子也正在看这篇文章,她立刻就向老爷子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老爷子倒没有表现出多少的担忧,他觉得结果不会有多坏,但是他也对张校长说出了自己的后悔之处:上次小纲来时他和我说了报上的那些事,我也没有往心里去,只是想引导他一下,但是我没有想到他会投寄给报社,而且还是咱们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
不过从我的经验来看,这倒也未必就是坏事,既然党报敢于刊登,那就说明小纲说的这种现象已经相当普遍。
正是中央也看到了这个现象,他们也正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正好小纲的这篇文章正好适合当前的形势。
所以说,从这一点来看,这应该是好事,因为中央已经关注的事让小纲给说出来了,这说明小纲在政治上还是有一定的敏感性的。
而且中央也会关注小纲的。
可是对于那些只关注自己政绩的干部来说,那就等于触到了他们的痛处,所以他们会对小纲不利的,但这只是暂时的。
对于小纲来说,也应该让他经受一些挫折,否则在官场上太顺的话对他是不利的。
张校长可把李纲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她是不想让李纲受到一点的委屈,她焦急地说:真要是有人给小纲使坏怎么办?我担心小纲经受不住这打击。
他还是个孩子,在官场上一点经验也没有。
老爷子笑了:不必担心,现在正是让他长经验的时候。
再说,我们不可能保护他一辈子,只有自己领会到了才是最珍贵的。
我们必须在关键时刻才能出手,否则才对他不利。
另外,我们也应该相信小纲。
张校长听了老爷子的话后,她的心里才踏实了下来,她的心里最慢非常清楚,做为地方上人父母官,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疮疤揭开让外人看,这样不但自己的脸上无兴,而且还会影响到自己在仕途上的发展。
可是没有想到李纲这个毛头小子却不管不顾地把自己的家丑宣传了出去,而且还是在全国的大报上。
张校长不好意思地对老爷子说:我的表现也有点太幼稚了,这么一点事就有点控制不住自己了。
老爷子对张校长笑着说:那是因为你太疼爱小纲了,你容不得他受一点委屈。
老太太,你就放心吧,小纲不会有事的。
如果有人对他采取不正当手段或者是太过火的措施,我会出面干预的。
必竟小纲办的也不是坏事,我们应该支持他才对。
当然,不只是对他,对于那些所有有正义感的年轻干部我们都要爱护。
在高成县的县长办公室里,王县长看着《人民日报》上李纲的文章气得是牙根紧咬,又是这个李纲,前几天是把水泥厂的事给捅了出来,弄得省里都来了调查组,搞得他是很被动,本来自己是要保的一些干部,说被查处就被查处了,现在又在中央大报上发了这样的一篇文章,看起来自己的仕途要毁在这个小子的手里了。
本来自己还想着这届干满之后能到县委当书记或者调到其他的县当县委书记,受水泥厂的事件的影响,肯定是要泡汤了。
现在他又来这么一出,弄不好自己县长的位子都坐不消停了。
这个李纲,难道他天生就是自己的克星不成。
王县长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来回地走着,他在寻找着自己的对策和后路。
想了很久之后,王县长拿起了电话,给在省里的老县长打了电话。
老县长现在是省委秘书长,他先是和老县长寒暄了几句之后,他才进入个正题:老县长,你看了昨天《人民日报》上的那篇关于我们县的调查报告了吗?不知道卢省长和方书记有什么看法。
他们对这篇文章做出评价了吗?还请您向我透露一点消息。
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爽朗的笑声:小王呀,不要担心这篇文章会给你们县带来负面的影响。
〈人民日报〉上刊登了关于你们县的文章,虽然这是一篇批评性的文章,但这并不一定就是坏事,最起码说明了你们县现在已经进入了中央的视野。
现在中央下在进行扶贫帮困等工作,以后有什么优惠政策到了省里,省里首先想到的就是你们县。
小王呀,文章中揭露的你们县在工作中的问题,这不是你们一个县的问题,这个现象在全国的贫困地区都有发生。
这也是为你们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你们现在就可以在这方面下大力量来做工作,卢省长和方书记对这篇文章相当重视,也正在研究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
不久就会有正式的文件下发到各县市。
你们要有思想准备。
我和你说的只有这么多了,剩下的问题就是你们应该思考的了。
听了老县长的一番话,王县长的心里这才踏实了下来,他向老县长再次致谢,听到老县长挂职了电话之后,他才放下电话,然后他重新拿起了报纸,仔细地读了起来,他要从中找到县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源所在,如果自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等到文件下发之后,就可以动起来了。
是啊,只有什么事情做到了前面,才能在上级面前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