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塑造品牌形象:广告大师的告诫 > 第3章 抽个空子插句嘴(2)

第3章 抽个空子插句嘴(2)

2025-03-30 19:07:32

如果你仔细想想,会发现广告跟文学恰恰相反。

它同样要跟某些事情相关,但它跟艺术不同,绝大多数时候,它要责任明确地传递信息。

正如寓言只是文学下面一个小小的分支,麦当劳或者1984(我肯定你喜欢这个)那样艺术化的作品,也只是广告下面小小的分支。

在广告行业,请你务必记住它是一门生意,传递信息是它的关键。

这一信息可以是讲述品牌能带来什么好处,它反映出什么样的形象,它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它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每一个广告,都必须——不是应该——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和目标消费者产生共鸣——这是它的职责。

在这方面,麦当劳展现了双倍的天赋:我们看到它的可爱小插曲总会觉得心头一暖,比如小孩子坐在汽车后面窃窃私语,在商场进行圣诞节大扫货,或是小宝宝凌晨4 点把爸妈吵醒,哭闹着要去吃快乐儿童餐,这要归功于广告商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小故事现实地延续了基本的销售前提:和孩子去麦当劳就餐,充满了不可思议的乐趣,而且这完全是真的(唉,真有点可悲)。

不过,你用不着寻找很刺激的生活片段,担心有没有意义,相关不相关。

如果你的首要任务就是传递消息,那么,如何完成这一任务,方式多种多样,你可以硬销,可以来点轻松又或者不留情面的小幽默,可以进行产品演示,可以煽情,可以大声吆喝。

一般而言,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无关紧要,只要它直截了当又顺畅合理。

广告里必须包含信息,且信息和信息传递者之间要存在清晰的关联。

不管你采用什么手法,都需要承担起这一责任。

很可惜,如今的广告有相当一部分都被不相关给搅和了:了不起的主意几乎是随机地分配给头一个愿意买单的客户的;明星代言人只有一张观众熟悉的脸而已,并未给产品带来任何附加价值;夸张的数字效果不是为了解决故事叙述上的问题,而是单纯为了炫耀技术;滑稽的噱头除了给含混不清的推销信息增加搞笑气氛,并无明显的存在理由。

这简直是一场瘟疫。

我告诉你,这活生生是一场瘟疫。

克制疫情的药物又不知道该到哪儿去找。

老实说,我还真不知道广告业的这场瘟疫该用什么样的特效药才管用。

好吧,这个比喻姑且放在一边,我先给你讲讲曼尼和索尔的故事吧。

记忆力的故事曼尼和索尔现在都已经退了休,他俩从孩提时代就是好朋友了。

有一天,曼尼过来拜访老友。

曼尼!索尔说,最近怎么样?曼尼摇摇头,不怎么好。

我的记忆力有点问题了。

以前我记性好着呢。

只要跟谁打过交道,我立刻就能把他连名带姓地想起来,还有他老婆的名字,孩子的名字,他的生日,他的结婚纪念日。

可现在,我看到有些认识三十多年的老熟人,都记不得名字了。

真叫我尴尬。

郁闷透了。

索尔宽慰地拍着朋友。

曼尼,你说的我感同身受。

我也是这样,太可怕了。

不过,我去看了看医生。

这个医生有一种很神奇的办法——叫符号法还是联想法来着。

不管怎么叫它,反正我现在的记忆力好得就跟25岁时一样。

真棒,索尔,曼尼说,我现在什么法子都想试试看。

那位医生叫什么名字?索尔愣了一下。

他的名字?好吧,他的名字叫……呃,我想到了一种植物,一种开花植物。

长长的茎干,开出的花朵很美——红色的花瓣,鲜艳夺目的红色花瓣。

茎干上全是刺……啊,玫瑰!对了,对了,是玫瑰,玫瑰。

玫瑰。

然后,索尔转过头,朝着厨房大声喊:罗斯英文的Rose既表示玫瑰花,又是一个常用的女性名字。

——译者注!那个医生的名字叫什么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