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我再问一句:他们卖别克二手车吗?这场广告活动的确搞得非常出人意料。
自然,也非常不成功。
通用汽车和穆伦公司很快就分道扬镳了。
很多时候,打破规则意味着婚姻解体,合作告吹。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看罢这个例子,你兴许会说,这也叫打破规则?CK(Calvin Klein,也译作卡尔文·克莱因)拿没成年的小孩打色情擦边球,你这么小小一段二手车蒙太奇也敢叫‘颠覆’?不过,我用这段广告打头阵是有目的的,因为在尝试跟观众建立情感纽带的时候,它打破了最根本的一条广告规则:如果你要传递信息,那就要传递出来。
消费者其实很渴望获得信息,在他们眼中,广告的价值屈指可数,信息却无疑是其中之一。
所以,白白浪费了这宝贵的机会,却想着给二手小货车弄出点风花雪月的调调来,绝对不可饶恕。
虽说这个例子有点惹人怒,但也还算寻常了。
我的目标可不是让你有点小发毛。
我的目标是列举放肆、疯狂到让你听了以后气得七窍生烟的罪过。
让我们再花点时间,看看1994年迈阿密Beber/Silverstein广告公司为明珠(Eyes)眼镜公司搞的一次打破规则、粉碎障碍、冲破束缚的特别推广活动吧。
明珠是一家低价眼镜连锁店,由几个从前当过嬉皮士的眼科医师创办,靠销售折扣眼镜积累起财富。
这么多年来,明珠一直保存着爱与和平的价值观,用它的企业哲学来看,光拿广告兜售产品和服务的做法,实在是太、太、太、老掉牙啦。
所以,广告公司打算在15秒的系列广告里结合进一些社会责任感的信息。
最惊人的是这么一段:摄像机长久地停留在市政公园里那些像社会弃儿一样无家可归者的身上。
如果你已经习惯了看到这一幕,你需要眼镜。
广告的公益部分如此评论,对着观众指手画脚。
紧接着来了广告的第二部分信息:配两副眼镜,仅需79美元。
很好,它打破了规则,在商业史上,还很少有哪个营销商居然有这么大的胆子:一边罗列难以言喻的人间悲剧,一边却标上一个吸引人的折扣价。
这场宣传活动招来观众的抗议无数,还没进行到一个星期就给叫停了。
负责的广告公司自然也因为拍出了我眼里有史以来最糟糕的电视广告,让客户炒了鱿鱼。
还好,用的不是我的钱,用的是客户的钱。
从来用的都是客户的钱,花别人的钱来打破规则,多么轻松!在随后的章节中,我还会详细地描述许多这类不用脑袋思考的弥天大错,以及客户为此付出的惨痛代价。
此刻,我们先来回顾一下1989年8月里一段打破规则的经典汽车广告活动。
它很快就成了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大热门,甚至上升到举国道德良知的高度(说起来,能做到这一步的产品宣传真不算多),客户直到现在都还在为这次失误买单。
你也一定还记得,那是万众期待的日本豪华汽车英菲尼迪刚上市时发生的一幕。
它首次亮相,就给观众提出了一道莫测高深的东方谜题:没有汽车,意义在何?HHCC广告公司(全名为Hill, Holliday, Connors, Cosmopulos)拍摄的九段电视广告,展现了大自然静谧的美景,一点儿汽车的影子也没有,完全没有。
远处的树林,在微风中沙沙作响。
广告里的这幅画面——也是唯一的画面叫做远方的树叶。
一个树木随风摇曳的长镜头,画外音轻言细语,就像是在说悄悄话:汽车跟一台引擎、一套悬挂系统连接到一起。
它与道路配合得天衣无缝,道路又与景色浑然一体。
当这一切——驾车者的意志,汽车的性能,道路的感受——交织在一起,你就得到了最终的感觉:真正的奢华,英菲尼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