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塑造品牌形象:广告大师的告诫 > 第1章 规矩定下来就是要人照着办的(6)

第1章 规矩定下来就是要人照着办的(6)

2025-03-30 19:07:31

其余的几段广告,名字好像是叫飞雁、嫩枝和雾中树什么的,全都有着类似的空旷风格:同样是以长镜头拍摄了华盛顿州的自然美景,同样地没对汽车的ABS防抱死系统、带双连杆的麦弗逊悬挂在当时,这些均属先进的高档配置。

——译者注夸上一句嘴。

夏日风暴这段广告拍摄的是黄昏时分,远处一道闪电击打在湖面上,画外音努力以最不知所云的语气说道:你知道的,这不光是一辆车,还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它是一种与自然相联系的美学,它是要告诉你,‘这是我们发挥了全部潜力为您献上的杰作。

’这是一辆全新豪华汽车对您做出的承诺,来自日本,英菲尼迪。

很好,但这辆车到底有没有电动开关的车窗呀?当然,答案就是整个广告活动的基石:它的确有电动车窗。

而且,英菲尼迪还有叫人惊艳的发动机,非同凡响的悬挂系统,以及你能想到的所有美好环节——就跟本田的讴歌(Acura)、丰田同级别的新对手雷克萨斯,还有通用汽车公司下属的同类产品一样。

拥有英菲尼迪品牌的日产汽车公司,还有代理这个品牌的广告公司,都清楚地意识到,光强调质量和舒适度,很难突出这款车的特点。

1989年的时候,豪华车市场早就供过于求了,而且正一步步走向更加的供过于求。

要想在这种局面下获得成功,享受豪华车细分市场的丰厚利润,要让消费者开着这辆售价高达4万美元的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全心全意地觉得这笔钱花在了刀刃上,日产公司和它的广告代理认为,光有一辆好车还不够。

所以,他们决定:把焦点从汽车转到别的地方去。

这是一个建立在新颖性(它怎么可能不吸引眼球呢)和消费心理学之上的战略, 瞄准的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广大年轻富裕人士的市场,在这些人眼里,豪华汽车等同于粗俗。

他们知道捷豹汽车很漂亮,可他们也知道,买一辆捷豹,就相当于在脖子上戴了一条粗大的金链子。

这些人是低调的消费者。

英菲尼迪的广告里完全没有汽车的身影,是想不靠漂亮的产品而单纯靠概念——说成是概念的幻觉也行——来抓住这部分消费者的想象。

广告文案基本上就是一大堆伪灵性的胡扯,刻意做作的旁白自吹自擂,全无可信性。

全新视野,超乎理想一段名为与树枝同浴细雨的广告里,旁白吟诵,时机到了,海象说。

时机到了,英菲尼迪。

真新鲜啊。

为了寻找低调又讲究(这根本就自相矛盾嘛!)的消费者,于是来了一次骨子里自命不凡、表面上却轻描淡写的广告。

但倘若说吸引眼球也是广告活动的目标之一,它的确做到了——不折不扣地做到了。

短短几个星期,英菲尼迪就在全美国成了笑柄——汽车厂家尴尬得都不好意思展示它。

杰·雷诺(Jay Leno)在脱口秀节目《今夜秀》(Tonight Show)里打趣说,英菲尼迪的展厅空空荡荡,但据我所知,石头和树枝的销售量整整翻了三倍。

说实话,这场广告活动并不算太糟。

从概念来看,它还算有点意义——至少,拿来嘲笑人挺不错。

但广告带来的喧嚣,却迷惑了广告客户和广告公司:他们把知晓度当成了好感,就像是那些受了引诱、误入歧途的羔羊一样。

在广告活动的第一阶段,他们本来已经掀起了美国公众对新车外观的好奇心,可进入第二阶段之后,他们照旧把所有筹码押上了老一套。

很好,他们仍然没在广告里展示汽车的样子。

与此同时,雷克萨斯却反复让他们俊俏的新车出现在美国人的视线里,文案针对的也不是想靠豪华汽车满足座驾完美之禅意的人,而是希望让邻居对自己眼红嫉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