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原罪(1)

2025-03-30 19:07:31

也许你想考我一下:鲍勃,你手头有没有什么19世纪德国无名音乐家的趣事,刚好能跟这一章深刻的主题有点具体联系的?问得妙呀。

可你失算了,咱当真能说得出来。

且说创作过《伊菲姬尼在奥里斯》(Iphigenie in Aulis Rverie Fantastique)和《塔兰台拉圆舞曲》(Tarantella Valse Caractéristique)等浪漫钢琴曲的汉斯·冯·彪罗(Hans Guido von Bülow)吧,尽管作品颇受欢迎,彪罗最有名的事儿却是另外两桩:(1)指挥棒耍得精湛。

他是第一批炫技派指挥家,非常夸张地把个人情绪融入到所指挥的作品当中。

据说,他诠释的瓦格纳尤其细腻。

(2)另一条指挥棒耍得不咋地。

他的妻子科西玛,甩了他投入了瓦格纳的怀抱。

尽管戴着欧洲最出名的一顶大绿帽子,彪罗仍然是个很有影响力的人,许多年轻作曲家都渴求他指点一二。

传说有一天,指挥家答应听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演奏,此人的名字现已无法考证。

彪罗本来并没有太高的期待,他惊讶地看着这个年轻人坐在钢琴前面,手指下流淌出了一首又一首华丽的乐章。

他吃惊的主要原因是,乐章里的每一段,基本上都是从当时其他作曲家的谱子里照抄的。

尽管如此,等学生演奏完毕,充满期待地望着彪罗,问道:大师,您喜欢吗?彪罗仍然做出了十分肯定的回答:我一直都很喜欢。

说那不是剽窃,我才不信呢我引用彪罗的这桩轶事,原因有三。

原因之一,原创性的问题经常是广告决策的核心;在广告行业,缺乏原创性——甚至小小地剽窃了一下——总会遭到人们普遍鄙视。

原因之二,你说不定已经注意到,故事里的年轻人不仅籍籍无名,而且死了都快100年了。

他不像当今的某些广告专家,声名赫赫,都够格去当法律顾问了。

所以,请务必注意,本章列举的例子并不是要控诉谁。

它不是调查性的新闻报道。

我无意质疑任何人的诚实品性。

如果它看起来有点咄咄逼人,绝非我的本意。

显而易见,倘若我举出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广告例子,不见得一定是谁抄袭了谁。

巧合的事情太多了,或许这只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原因之三,倘若我们以原创性作为本章的主题,我们必须一开始就定下个基调:原创性应该是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因为要是没有了它,创意和诚信都会受到莫大的挑战,广告行业本身也会走上死路。

对吧? 1986年,比利时的多维·艾格波茨咖啡(Douwe Egberts)把自己的一段广告送展戛纳,广告记录了某个虚构的咖啡买家往返哥伦比亚(在南美洲西北部)的艰辛旅程。

次年,Chiat/Day广告公司为日产探路者(Pathfinder)汽车拍了一段分为6小节的广告,表现芝加哥的某对夫妇开着车在乡间游历。

哦,对了,这个乡间,是在南美洲。

电视屏幕上显示的自驾线路图,跟咖啡系列里一模一样。

 1991 年,Chiat/Day公司为纽特甜味剂(NutraSweet)设计的广告Blah,Blah,BlahBlah在英语中有废话、空话 之意,也是拟声词,此处当为吃糖时发出的啧啧咂嘴声。

——译者注,广告文案也是Blah,Blah,Blah。

这跟1989年艾利·加尔各诺(Ally & Gargano)公司为唐恩都乐甜甜圈(Dunkin Donuts)所做的Blah,Blah,Blah广告几乎完全相同,后者的文案也全是Blah,Blah,Bl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