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南下过江后,林彪一心要与白崇禧决一雌雄,这个小诸葛连让三省,就是一个跑。
宜沙战役,湘赣战役,两路大军一路拿下39个市县,就是跟着小诸葛的屁股捡些空城。
小诸葛知道自己本钱不多,不跟你正面接触、硬打,一路退得有条不紊,透着杀机。
看到哪支部队突出了,就寻机吃掉你。
在青树坪,49军还真就让他咬了一口。
毛泽东说白崇禧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小诸葛绝非浪得虚名。
而这一刻,135师突然从深远的敌后冒出来,一个完全偶然的机会出现了,无论白崇禧想不想打都不得不打了。
当林彪把135师这枚棋子直接抓到手里时,在衡宝大战的一盘棋中,135师就成了号令各路大军的一面旗子了。
只是林彪再手疾眼快、足智多谋,还得看当年的旗官能否擎住这面旗子。
6日晨,天蒙蒙亮,部队吃罢早饭,集合队伍正待出发,突然从孙家湾405团住地传来激烈的枪炮声。
这时,敌人已经发现插到身后的这支部队,而这时机会对于对弈的双方都是平等的。
135师在给白崇禧造成极大的威胁的同时,也给他提供了吃掉这支部队的机会,而且此前他也一直在寻求这样的机会。
上来的是7军的1个营。
丁盛命令405团不得恋战,一个反击压下去,将敌人撵出几里地,继续赶路,奔洪桥。
丁盛让参谋长刘江亭①带403团,在左侧山里行进,他和韦祖珍率主力沿另一山路前进。
南方山路容不下两人并行,一个师一路纵队拖出10多里,从灵官殿到洪桥近百里,一旦被腰击,将首尾难顾。
两路行进,可加快速度,又能互相依托、掩护,一路受阻,另一路仍能前进。
更重要的是还能起疑兵作用。
当时四野各军师都有代号,135师叫模字部队,敌人认为是林彪的模范部队过来了。
一打起来,这边响枪,那边开炮,不知道共产党过来多少部队,就有些蒙。
先是左路打响,接着右路前方也出现敌人。
7军171师、172师,48军138师、176师,全是桂系主力,正向135师扑来,恨不能将这个心腹之患一口吞掉。
这时,林彪来电,说你们处境困难,洪桥去不了了,可自己选择道路向西走,占领有利地势阻击敌人,我们已令西面部队向你靠拢。
丁盛下令,向西奔黄土铺。
8日下午赶到严家庙时,前面一道山梁上,约一个营的敌人挥锹抡镐正在构筑工事。
新翻的湿漉漉的红土,在满眼绿色中格外醒目。
前卫团请示打不打,丁盛上去看了看,吐出两个字:不打。
前卫变后队,绕过山梁上的敌人,由严家庙向西南翻一座大山,经由界岭至鹿门前的峡谷进至鹿门前,发现村前东北侧高地上,又有约1个营敌人在抢筑工事。
丁盛决定天黑后发起攻击,由405团消灭这股敌人。
405团已经展开了,丁盛突然下令撤回,指挥部队紧贴西山脚行进,摆脱敌人和身后峡谷,进至官家嘴一带相机行动。
前一个不打,是因为白天一时难以结束战斗,影响穿插行动。
后一个打,又不打,是因为405团投入战斗,师直和404团就要窝在身后峡谷里。
丁盛判断,此时南撤的7军主力,可能正从界岭方向压下来,两相夹击,135师将立刻陷入进退维谷境地。
又一次被他料中了。
本书最后将会写到,林彪可以破译敌台密码获取情报,并随时指示、调动部队。
只是,谁也不可能要什么来什么,况且敌情也在不断变化。
事实上,在135师陷入敌后的5天5夜里,对周围敌情始终都不是清晰、明了的。
一切只能靠随机判断、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