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28日开始,在沈阳、安东、辽阳之间,这支在陆军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空军,举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各机种联合飞行战术演习。
第一阶段各级司令部为首长准备决心资料,第二阶段袭击敌机场,第三阶段抗击敌轰炸机群对我重要目标的袭击,第四阶段配合地面部队歼灭被围之敌。
演习历时19天,出动飞机307架次,其中执行侦察任务31架次,抗击敌机轰炸70架次,配合地面部队围歼敌人206架次。
这只速成的空军,这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各级指挥员已能在简单气象飞行条件下,指挥飞机二至三批起飞作战,雷达观测员能同时掌握四批飞行。
飞行员初步懂得飞行中协同作战方法,注意利用云层、日光及地形等隐蔽出航,没有迷航的。
对地面、空中目标搜索识别能力提高了,强击机能及时发现和准确识别攻击对象,轰炸机能准时到达指定地域,并初步摸索出组织各机种协同作战的方法。
就像个幼儿,初始阶段的每次举足投步,都是极为关键的。
其中至关重要的,当然还是确立什么样的作战方针。
面对世界头号强国的强大空军,是待各方面训练都完全成熟再投入战斗,还是有了一定基础就到实战中锻炼提高?结论是走陆军的路子,在实战中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越战越强。
刘震认为,集中使用兵力的原则,同样适用于目前这支襁褓中的空军。
对手多是飞行上千小时的飞行员,而志愿军飞行员在米格-15上,一般只飞行了20小时左右,飞机数量也比敌人差远了。
就像叫花子跟龙王爷比宝,不能跟对手零打碎敲拼消耗,应将力量积蓄到一定数量时,选择有利时机,集中兵力在一个空域,顶多两个空域,完成一定的战斗任务。
无论空军制胜论有多少市场,刘震都认定这支志愿军空军是为地面部队服务的,一切行动的出发点是配合地面作战,以地面部队的胜利为前提。
当然也只能量力而行,直接或间接配合地面部队完成相当的战斗任务,即破坏敌人某一部署,或攻占某一要点。
刘震说,对于我们这些可谓一步登天干了空军的人,多少年来就在敌人飞机的轰击打压下战斗,多少人流血牺牲,应该说是最清楚陆军兄弟最渴望我们干什么的——这是我们这一代空军独具的优势了。
1951年1月21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天上午,敌F-84飞机20架,沿平壤经新义州至宣川上空轰炸铁路。
驻辽阳空4师28大队立即起飞,飞临安州时,发现敌机正以4机为单位在1000米高度上,对清川江桥俯冲轰炸,并以双机、4机于后上方做层次配置,进行掩护。
这时,28大队位置不利,高度低,又处于逆光,飞机数量也少,仍奋勇向前,猛烈攻击。
大队长李汉①利用米格-15垂直升降的特点,迅速爬升迂回到敌左侧后400米处,瞄准镜光环套住敌长机,一阵机关炮,敌机冒烟,落荒而逃。
这是与美国空军的第一次交锋。
29日下午,一批敌机在定州、安州活动,企图袭击安州车站和清川江桥。
28大队起飞,机群飞临定州以西,4号机报告左侧发现目标,李汉即令编队利用阳光隐蔽,向敌机群左右上方迂回。
居高临下,顺着阳光,看清16架敌机分别配置在600米、5000米高度,每层8架。
投副油箱,1中队攻击,2中队掩护。
李汉边下达命令,边率领1中队向上层敌机扑去,敌机转弯摆脱,李汉紧咬不放,将敌3号机稳稳套入瞄准光环,一串火舌飞出,敌机立刻冒出浓烟栽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