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秋,北伐军攻占武汉后,咸宁地区农民运动兴起,黄永胜参加农民自卫队,之后又到武汉参加北伐军。
1927年9月初,毛泽东受中共湖南省委派遣,到江西铜鼓县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黄永胜所在的警卫团,原准备参加8月1日南昌起义,没赶上,这时正在修水,与铜鼓为邻县,团长卢德铭①应召与毛泽东商讨起义计划。
起义军约5000人,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下辖3个团。
卢德铭为工农革命军总指挥,警卫团副团长余洒度②为师长,黄永胜是3团9连士兵。
11日起义,各团按计划分头行动,先后失利。
由安源工人和醴陵农军组成的2团,竟全部溃散。
军心也散了。
3团在浏阳山区的一个小村宿营,黄永胜所在班好不容易买到个南瓜煮了吃。
同连的几个咸宁老乡来了,喊着:黄永胜,走吧,不干了。
当时,开小差、逃亡已成公开现象,连师长余洒度、1团长钟文璋等起义领导人,都先后不辞而别了。
黄永胜说:你们要去哪儿?几个人七嘴八舌,都说这枪杆子扛不得了,死人不说,吃顿饭都这么难,回家随便干点什么,也比当兵清闲、享福。
黄永胜说:在革命军当兵确实很苦,可回家那日子真就那么好过吗?再说了,咱们这些人在家时打土豪、分田地,回去后无依无靠,那些土豪劣绅能饶了咱们吗?又道:革命军也不会总打败仗,只要死不了,总有出头的一天。
起义军陆续到达文家市,毛泽东在一所学校的操场上给官兵讲话。
毛泽东分析了形势,讲胜败是兵家常事,只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革命就能取得胜利。
又讲进攻长沙的计划行不通,现在要避开城市,到湘赣边界南部山区去发展革命力量。
站在队伍中的黄永胜,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后来每每想起,终生难忘。
毛泽东讲话通俗易懂,其鼓动性、感召力,黄永胜此生少见。
起义军沿罗霄山脉南下,在萍乡芦溪遭敌袭击,总指挥卢德铭牺牲。
9月29日到达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清点人数,原来的5000来人,剩下不到1000了。
毛泽东主持召开前委会议,提出部队改编的意见、方案,并公开宣布,不愿留队的,可以离队,发给路费。
最后剩下700多人,编为1个团,下辖1营、3营。
黄永胜被编入3营9连4班,任班长。
几经曲折,队伍上了井冈山。
参加北伐军,无疑是黄永胜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转折。
所幸他入伍的是卢德铭的警卫团,这个团与众不同,从团长到基层军官,共产党员很多。
这就使他有了从士兵、班长、排长、连长,一路走到共和国的总参谋长的机会。
如果他去了别的师、团的招兵处,比如夏斗寅①的独立第14师,那情形可能就截然不同了。
如果说参军入伍到警卫团,不无撞大运的成分,那么秋收起义后的道路,就是黄永胜主动的选择了。
大浪淘沙。
在那主要因开小差而造成的80%左右的减员中,应该说黄永胜的革命性是挺坚定的。
18、党代表罗荣桓上井冈山不久,毛泽东给9连派来个党代表,戴副眼镜,挺斯文的样子,一看就是个读过很多书的人。
那时的知识分子,常带有一股酸腐气,瞅人往往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
但这个党代表那副近视镜片后面的目光,却让人觉得热乎乎的,一下子就把人的距离拉近了。
又不久,黄永胜入党了。
党代表罗荣桓主持入党仪式,再就其入党介绍人1排长王良。
一面小红旗,上面写着CCP,举手宣誓,黄永胜感到很庄严、神秘,当然更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