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林罗刘电令6纵应暂在彰武以东隐蔽,准备待命突然包围彰武之敌,但如发现该敌撤退时,则应机断包围彰武。
24日又命令6纵应以强行军插到半拉门以西郭家窝棚、靠山屯、刘家窝棚一带,防敌向西南撤退。
25日又电示途中遇小敌歼灭之,遇大敌则首先将敌退路切断。
电报不止这些,有时一天几封,包括前电作废,让部队多跑许多路。
而主旨当然未变,那就是无论敌人南逃营口,还是东退沈阳,都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堵住,待攻锦主力赶到后歼敌。
当日黄昏,6纵两个师分作两路,以应战姿态并肩前进。
接敌时为加大攻击正面,尽快投入兵力,两个师又各编成两个行军纵队。
黄永胜还指令各级指挥员靠前指挥,同时加强前卫营连火力。
此前此后,黄永胜都想了些什么,恐怕没人能够说得清楚。
而在这个即将被炮火映红的战局诡谲的夜晚,在辽西那些大都叫作窝棚的村镇间,廖耀湘兵团这条大鱼到底还是被6纵逮住了。
此前两天一夜,6纵行军100多公里。
有人说光顾赶路了,在此期间一直没有机会架设电台,有人说是一天,有人说半天。
笔者曾认为是前者,这次写到这里查阅资料,有些叫不准了。
而无论如何,6纵只顾抢时间、赶速度,未与总部联系,也就在林罗刘那儿把自己弄丢了。
大战在即,瞬息万变,没抓住廖耀湘兵团,倒把个主力6纵弄丢了,而且6纵两位主官还要统一指挥在辽西的4个多纵队,这可怎么得了呀?林罗刘的焦灼可想而知。
刘亚楼恨恨地说:这个黄永胜搞的什么名堂,误了事非杀他头不可!终于接到电报,报告已经截断敌人退路,自然如释重负。
刘亚楼更是喜形于色:这个黄永胜,真有一手!26日4时左右,6纵16师前卫46团越过北宁铁路,进至厉家窝棚、姚家窝棚一带,与廖耀湘兵团先头部队新3军14师遭遇。
敌人是逃营口,还是回沈阳,一时还难以断定。
黄永胜命令部队尽量扩展阵地,迅速抢占一切可以阻击敌人的制高点,坚决顶住敌人。
终于顶住了敌人的厉家窝棚阻击战,堪称辽沈战役和东北解放战争中最惨烈的战斗之一。
126师有9个连打剩10来个人,46团牺牲300多人,伤亡过半,牺牲团政委、参谋长和两个营长。
战斗打响,黄永胜扫视着身边的人员,这些日子该说的话都说了,等的盼的就是这个时刻。
眼前的形势大家都清楚,我就说一句话:我的指挥位置就在这里,打剩一个人也在这里!黄永胜要求各级指挥员靠前指挥,这时他的位置是在16师指挥所。
天津攻坚战,8纵一鼓作气扫荡外围据点,尖刀连3分钟突破民权门,各师团猛打猛冲,在金汤桥与友军胜利会师。
打锦州出纰漏,挨批评,杀了人(处死1位连长),3个月后打天津就像换了一支部队。
再想想8纵开门大吉的三战三捷呢?没人说这都是黄永胜的功劳,却有谁能忽视司令员的作用呢?23、1949年5月,黄永胜被任命为14兵团副司令员,之后为13兵团副司令员、司令员,15兵团司令员兼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华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55年2月,中南军区改称广州军区,黄永胜任司令员,直至1969年7月。
文化大革命中,对黄永胜震动最大的事情之一,是陶铸被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