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元柔

2025-03-30 19:10:38

小女孩蛋形的脸,鼻子小巧但笔直,绝对是个美人胚子,可惜却脸色苍白,中气不足,似乎长期带病。

永娇屈身望了一眼,招手道:瓜子在这里呢,三妹妹你跑哪去了?我好多天没看到你,快过来坐。

三妹妹?这就是三房排行老二的那个给踹死自己的那个老大骂得哭了好几次的三姐姐何何元柔?(这句话中气足的人请一口气读完)何元柔晃晃悠悠的走进来坐下,何苏沉看着提心吊胆,唯恐她不小心就摔倒了。

这哪里是什么三姐姐,明明是幼年版的林黛玉嘛!永娇看了看门外,奇道:你怎么一个丫头都不带过来?路上不小心有什么事怎么办?何元柔低了头不说话,永娇皱了眉道:你又是偷偷跑出来的?难不成你娘都不吩咐你们来看看瓜子?别跟我说她不知道是大姐姐做的坏事!她厌恶的说道:你娘也忒德行了!有这样的人么?她就不怕遭报应?!我们家上上下下这几个月给她和大姐姐闹得鸡犬不宁,我娘哪里找她惹她了?瓜子哪里弄得大姐姐不喜欢了?!元柔忙道:不是的,我娘没那样。

她这几天都不舒服,姐姐又病了,根本就没空管事情,我娘从前都不那样的,是爹爹老不回来,还不理我娘,她才……你姐姐那样还会生病?我还以为她是地狱女罗刹,只会让人生病呢!什么你娘从前不那样,我早听嬷嬷们说了,三婶婶她以前……二姐姐,屋子里丫头都给遣出去做事了,你将就着喝口温茶吧。

苏沉扯住永娇的衣角打断她的话,笑着递了一杯茶过去。

永娇道:瓜子,你不用这样,三妹妹也知道她们是什么样的人,算了,不说也罢……就算是知道她们是怎样的人,也不会想听到其他人说自己家人的坏话吧。

何苏沉无奈的想,永娇的确是个很有正义感很可爱的小孩,但是有时候太直了,让人难下台——这应该算另类的迟钝?何元柔感激地看了她一眼。

道:闹出这样地事娘亲也很不好意思。

但是大姐姐生病生得很重。

她实在走不开。

瓜子都快没命了。

你娘亲只是不好意思?!还有你那姐姐。

昨儿我还听说她打伤了一个小丫头呢!病得很重?!永娇吐槽道。

汗……七多大地孩子啊。

又踢人。

又打人。

还会骂人。

如果按实际情况。

应该已经杀了一个人。

呃。

也就是真正地何苏沉……这是个什么样地极品啊?!何苏沉极度感慨。

觉得自己以前认为古代地大家闺秀。

名门淑女都是进退得宜。

守礼温和地想法实在有够离谱。

现在不就看到反面教材了?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些地时候。

何元柔地眼泪早已一滴一滴蓄满了眼眶。

积累得非常之快。

她呜咽着道:对不起……对不起……瓜子。

娘亲她们不是故意地……姐姐只是想教训教训你。

她说老师总是夸奖你。

她想让你掉进湖里面好解解气。

谁知道会害你生这么大地病。

她已经被吓坏了……永娇本意是还想说几句重话地。

但看她这个样子。

心就软了。

轻拍她地背安慰她。

半晌。

元柔才平定下来。

何苏沉见状。

又另起了一个话题问道:奶奶什么回来呢?会不会过完年才到家啊?元柔抽着鼻子道:不会地。

奶奶最多过两天就回来了。

等奶奶回来了。

家里肯定不会吵了。

永娇撇撇嘴,似乎想说只要你们三房不吵,府里就安定得很,但还是忍住了。

元柔又抽着鼻子道:我昨儿,昨儿看到宋之问的一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觉得何等清新自然,很是喜欢呢。

何苏沉有些愕然,她还不大能适应刚刚说的还是奶奶回家时间,马上话题就转到了一个自己完全没听过的人的诗。

但永娇却不屑的回道:那诗我原来也很喜欢,后来问了先生之后就再也不喜欢了!为什么呢?虽然不认得那个人,但不妨碍她的好奇,何元柔代替她表示了疑问,软软的问道:为什么呢?永娇撅着嘴道:先生说这诗根本就不是那个宋之问写的,是他外甥刘希夷写的,写出来觉得好,就拿给他舅舅宋之问看,谁知道宋之问是个不要脸的,说要跟他讨了这联,算自己写的,他只好答应,但自己写了这么好的诗,又忍不住说了出去,结果被宋之问命人活埋了。

她说完吐了吐舌头:活埋啊!想想看,一个人因为一句诗给活埋,一想起来我就觉得浑身寒,那诗有多远扔多远,一点也不觉得好了。

何元柔打了个寒颤:二姐姐,不许再说这样的事来吓我了!我现在也不敢想那诗了!两人说了几句,又讨论起词调来,何苏沉无比郁闷的坐在旁边带笑听着,她完全不知道宋之问刘希夷是谁,虽然那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隐约听过;也不知道当代四大词人是谁,更不知道上个月京城流传的新鲜词曲。

她忽然觉得自己变成了文盲,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特别是看到两个十多岁的小孩像以前的语文老师一样无比熟稔的讨论起韵律和词牌的时候,她深深的觉自己很文盲。

瓜子,你还记得那句苏大人的那句词么?‘岸上谁家女,太狂癫,看那边,柳绵,被风吹上天。

’,这样的词生活化又直白,却又何其大雅,也只要苏大人才写得出来啊!苏沉誓她仿佛看到了永娇眼睛里似乎缀满了漫画中常见的,女主眼睛里闪闪光的星星!喔。

抱歉,没听过,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瓜子,你还记得柳三变写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么?我喜欢极了他描写的烟花!元柔眼睛里放出了红彤彤的心型,和现代见到偶像就尖叫的fans毫无区别。

噢。

不记得,我只记得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姐姐们,你们才几岁啊,讨论这种东西很不利于身心健康!这种时候,你们应该在玩家家酒,玩王子公主的游戏才对!!何苏沉不无恶意的想,等我有机会的话和你们讨论弗洛伊德,讨论卡夫卡,讨论鲁迅,讨论**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她忘了这给现任徽宗盗用了),讨论现代有一个姓黄的人说他不是一个人,讨论有一个似乎姓钟的人说过我以前很傻很天真。

,讨论有个叫赵元任的清华教授精通多国语言,会三十三种汉语方言,曾经罗素来华演讲的时候,他给做翻译,每到一个地方就用当地方言来口译,演讲完了之后居然每地的居民都以为他是老乡,讨论某位无比令人尊敬爱戴的总理说过全中国只有两个厕所。

看谁才是文盲!!············································ps: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摘自《代悲白头翁》,我有段时间很是喜欢,有人说作者是宋之问,有人说是刘希夷,还有人说是贾曾(刘希夷是宋之问的外甥,就是永娇所说的故事主角)。

那故事也是野史来的,做不得数。

那么古早的事,真相虽然只有一个,但是,我却是找不出来的。

现在复制加粘贴上全诗,有兴趣的可以看下,不错的诗。

《代悲白头翁》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