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烟花

2025-03-30 19:10:39

绽开的烟花在空中滞留十几秒钟,方才慢慢散去。

所有人屏住呼吸,这苏州城就如同一座死城般。

砰的一声,中心的珠子又一声雷鸣大响,幻化出金菊芙蓉梅花的形状,火树银花,姹紫嫣红,待得人人放下心,想要好好赏这花,却又轰隆隆几声巨响,天空中灿开几根巨线,哗的一下,竟浮现出亭台楼阁的形状!其中一个台子,上面居然有烟花幻化出的人着戏服,站在台中央,几秒之后,天空中又漆黑一片,似乎刚刚看到的从未出现。

恰在此时,欢呼雷鸣声方大起,园内热闹非凡,人人赞叹——原来何府所有人都在此处了。

园外崔府施放烟花的广场上更是像蹲了五万只饿得直叫唤的鸭子,聚在此处的苏州民众人人夸赞,大人小孩才醒过来般不顾一切拼命叫喊。

过了半晌,苏州城内其他人家也开始放起烟花来,但大家均不感兴趣了,只是慢慢走街看花灯。

苏沉心中激动且茫然。

刚刚看到的烟花,比现代看过的何止高明漂亮百倍。

北京奥运会上的烟花也不过是它的千分之一炫灿。

如果不是手给苏释攥得生疼,她还以为自己在看现代的动画!烟火看完,府内仆役丫鬟各自散去做自己的事,但仍旧兴奋不已,讨论方才的烟火。

刘氏早早就携元芳告罪回去了,元柔自己留了下来,唐母抱了她,命田嬷嬷抱了何苏沉,又让秋水找了几件大氅裹住何苏释等小孩,只怕园子里冷,他们着凉,她略赞了烟花几句,又道:这些个烟花虽是精巧,但也不是顶尖的。

我小时候在家做女儿时,给太后召入宫中陪过中秋,那晚放的烟火,现在仍旧记得。

小孩们忙求她细讲,她笑道:最复杂繁复的是一出西厢待月记,里头把诗仙李白喝酒作诗的情况化作烟花,一幕幕放出来,就如同真人在天空里喝酒作诗一个样子,放了整整六十一炮,才把这场景作完。

这时又有极端正的楷书一个个放开在空中,写到‘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又有我佛如来,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还放了三清道人,真真是巧夺天工。

……真的还是假的?!为什么在现代一样都看不到了呢?!苏沉可以想象如果现代的烟花制造商看到这些个烟花时的疯狂样。

张氏抱着永娇,问她渴不渴,要不要喝水,又抬头道:在家做女儿时也听家中娘亲说过那年的赏月盛况,可惜不知为何,这些烟火后来就越来越难看到了。

唐母叹道:说起来这也是件憾事。

做烟火的工匠往往是一姓人家,家祖上传的手艺,绝不传给其他人,都是一脉单传,只传长男,怕手艺外传。

这轮得几代十几代,传人愚笨,无法全部习得手艺也就罢了,是常有的事,如果人丁稀薄,这一门手艺就此断了也是有的。

张氏也叹道:母亲果然好见识,不仅仅烟花这一门手艺,多少先人留下来的东西就是这样不见了,不说别的陶瓷织绣之类的,二弟妹曾说过,家中许多断脉的法子,她哥哥都学不会,如果哪天父亲不在,这一门手法也是绝了。

永娇抓着***手问:为什么不能让能干的人去学呢?那么好的东西不见了岂不是可惜浪费?唐母点了点她地鼻子:小孩儿。

你还小。

不懂事呢。

自家地东西。

怎么能让外人学了去。

宁可不见了都好。

总好过到时外人抢了自己后人地饭碗。

后代没饭吃。

这就是无数传统手艺文化流失地原因之一吗?!苏沉听着。

痴痴呆在那里。

·····················很久以前就对传统文化和工艺地流失心痛。

但却完全做不得帮助。

很难过。

很痛心。

却只能喊两句。

什么实际地事也做不了。

或者是我只会喊。

如果真要自己做了。

就懒得动……总之。

很难过。

即使只是喊两句。

我也想喊出来。

这一章里地烟花模样原型都是从明朝地史料里找地。

虽然我加工了许多。

而所谓地史料大都是小说家地话。

但也有几分可信度吧……唔,崔文崎我是完全套用唐子畏的原型,连六如居士都原封不动用上去了~不过唐寅是没兄弟姐妹的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