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行之活在徽宗年间全集 > 第三十二章、曾经

第三十二章、曾经

2025-03-30 19:10:39

什么怎么回事?茶园子么?只是想做而已,也不是什么大事吧?何苏释满不在乎我不是说这个,何苏沉定定的看着他,我是说何苏沉是怎么回事?何苏释诧异的抬头,似乎不明白她在说什么。

三房的三婶婶到底是怎么回事?何苏沉为什么会落水?刘瑾善为何要与我们二房联姻?是三婶婶的意思么?三婶婶到底是什么身份?她一口气说了一堆问题,最后盯着他等答案。

何苏释怔怔的捧着茶杯,就这样看着妹妹的脸,也不知过了多久才道:这些问题,很难解释。

我们的父亲何子远,曾经任参知政事,担任采风使,几下西洋,参与组织船队。

他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何苏释语调景仰,我很佩服他,虽然完全没有见过,但是单凭书房里的手札和旁人的述说,已经足够让我仰视尊敬。

语毕,他话锋一转,既然是这样出色的一个人,即使脱离京都政治中心数年,但是仍然很多人会打他的主意,与何府联姻是许多人家都愿意的事。

我们家的人,特别是我们二房的人可以说代表了军方的一部分势力,最重要的是,也代表了可以轻易得到天下许多士子的尊重。

士子?何苏释点头,没错,士子。

官高的人不止父亲一个,但是却可以说满朝之中无人有他那样的威望,因为他在士子心中的地位。

他呷了口茶,又道,这是三元及第后用十四年义务讲学、扶持天下清寒士子换来的。

何苏沉撇了撇嘴:老哥,你在开玩笑么。

十四年前,那位老爹不过是二十来岁吧,二十来岁义务讲学?还扶持天下清寒士子?你逗我玩吗?何苏释微叹。

放下手中地茶杯。

道:不是说笑。

不要用普通人地观点来看待特殊地人。

世界上是有天才存在地。

何况你才来不久。

完全没办法了解这个时代地人努力读书地恐怖。

不要用我们那现代地学生读书观来和这里地学生相比。

特别是不要和我们父亲比。

不然会羞愧至死地。

何苏释一本正经地说。

如果你没有办法像他一样二十年如一日地早上四点起床。

晚上十二点睡觉。

除了吃饭洗澡请安其他时间都用来读书地话。

就不要对他地成绩有任何怀疑轻视。

何苏释景仰地道。

这个时代很多以天下为己任地读书人。

在他们眼里。

知识是强国地根本。

我们父亲就是其中翘楚。

我做不到他那样。

但是不妨碍我钦佩他。

他双手扶住椅子往前坐了坐。

笑看着妹妹不可置信地眼神。

总之。

我们地父亲是个很了不起地人。

值得我们尊敬。

你只要知道这一点就够了。

其他地过两年进京再说。

何苏沉翕了翕唇。

压下心中汹涌地对责任士子地拜服感。

那样地人。

徽宗不会忌惮吗?当然不会。

何苏释肯定地答道。

要知道父亲作为天下士子地楷模。

可是徽宗一手炒作出来地。

就是为了给天下人一个努力地方向和标准——奋。

努力。

忠君。

爱国。

为国家可以牺牲一切。

况且。

父亲虽然威望极高。

但是早就手中无实权了。

秀才造反。

十年不成。

何况士子只是崇拜他。

不是膜拜他。

再说。

畏惧臣子功高盖主这种事。

你认为会出现在这个皇帝身上吗?这倒是,那皇帝怎么看都是个自信到极点的人,也深得民心,我们是二房的,所以刘瑾善来提亲拉关系吗?当然不是,只是做一个姿态而已。

虽然才立夏,但微微的燥热感在空气中已经开始延伸,书房由于紧锁窗门,开始蕴荡出闷郁的气压。

何苏释起身几步打开窗,外面是几株不高不矮的芭蕉树,大扇的叶子垂下,荫蔽些许阴凉。

他深吸一口气,回头笑道,要知道党争可是历朝历代都无法避免的事情,我们父亲,恰巧不想站队,刘瑾善只是做一个姿态让人知道他后面的派系讨好的态度而已。

所以我们是安全的?何苏沉心下微安。

目前来说是,他开了窗,又去将大门打开,房内顿时大亮,关这么好干嘛?怕别人不知道我们在里面说话吗?何苏沉由他开门开窗,端起茶盏抿了小口茶,晃了晃头,感觉颈部活动了才又问,我想知道,大姐姐何元芳是怎么回事,何苏沉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被推落水。

何苏释重新又坐了回来,他拍了拍手上不存在的灰尘道,何元芳做不出杀人的事来,想必是不小心弄成这样的,你不用担心以后的安全问题,至于三婶婶,很不巧,虽然我们父亲不站队,但是何府站了队,三婶婶很不巧的站在何府对立面。

他说着说着脸上开始漾出温暖的笑,你不用在意原本的何苏沉是什么样,只要做好你自己就够了。

其他的,交给我来操心。

何苏沉转动着手里釉彩凝重的黑色兔毫盏,还是问道,你难不难过,何苏沉死了……何苏释顿在那里,动也不动,最后才扯出一个笑,她是我妹妹,我喜欢的小妹妹,我看着她从两个月大的婴儿长到十岁的小孩,她每一步成长里都有我的参与。

我才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一连好几年都不想动不想听不想说话,直到这个孩子出生,她明明是哭的,却看着我对我笑。

这孩子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和我最亲近的人,知道她落水快死的时候,我真的很恐慌,知道她醒的时候,我松了口气。

我从未想过居然她不在了,我妹妹不在了。

他用祈求的眼神看着面前本该是无比熟悉的活泼的笑着的孩子,何苏沉,拜托你,拜托你在这具身体里,好好的生活……长ps,大家请继续无视,俺似乎又愤青加激动了……——曹禺很小就可以背诵《红楼梦》,钱钟书十岁不到的时候就能流利的背《古文观止》,作为顽固保皇党的辜鸿铭精通十数国语言和文化,当西方人士在他面前嘲笑中国的落后和堕落时,他会拖着辫子用比攻击者还地道的他那个国家的语言流利的指出攻击者也不知道的他那个国家最黑暗最蛮荒的一面,并引经据典说明中国的好——虽然有时候是诡辩,腐朽的末清王朝实在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但他往往会让那些自以为是的外国人脸红羞愧的败退。

就算只是我那无比普通的父亲,在作为文艺小青年时也可以背得完一整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可是我们现在,已经很难想象当初的老人是怎样争分夺秒为祖国复兴而努力的情形了。

叹,一本《声律启蒙》背了十年还是只背到第三页的我实在没有资格说什么。

只是觉得很悲哀,又说不出为什么悲哀。

糟,我现自己废话越来越多了。

改正改正……下次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