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海唐风全集 > 第44章 暗房

第44章 暗房

2025-03-30 19:12:45

如今基隆和苏州之间已经可以用信鸽联系,这都是李明河的功劳。

之前李鸿盛误以为家里面出了什么事情,一直忧心忡忡,后来几天后李明河到达才知道是虚惊一场。

家主说,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如今的汴京已显亡国气象,家主认同少爷的预言,所以让明河前来协助。

家主将少夫人送来……是为了早日抱孙子……李明河当时是这么讲的。

李鸿盛听了之后顿时放下了心,笑道:老爷子还真是能操心。

对了,什么消息让老爷子确定汴京的亡国气象?别扯什么望气之说,少爷我不信这个。

当今的官家未做皇帝之前,就喜好书画,与驸马都尉王诜、宗室赵令穰等画家往来。

自从登基之后,一改之前众帝的勤勉,整日里蹴鞠嬉戏,或者吟诗作画。

有风声说,官家意图在科举考试中开画学。

李明河向李鸿盛叙述汴京的情况,虽然众多大臣反对,但是官家一意孤行,决定明年便开画学招揽天下画家。

家主认为如今大宋四周强国四立,汴京却如此沉湎于纸醉金迷,实在不是太平气象。

李鸿盛有点无语。

以他来自后世的眼光,画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多才多艺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奥数不也如火如荼地盛行了十多年么。

只不过,一个国家最高领导人不好生思量着怎么管理好国家,整日里忙着搞绘画大赛,这也确实是有点过了。

但是李鸿盛对于老头子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赵佶是亡国之君表示怀疑:就这一个原因?好像明朝还有一个著名的木匠皇帝,不过人家命好,死得早,没有亡国。

有时候,生在帝王家也是一种不幸呢。

不是他一个人的不幸――他可以集全国之力展自己的爱好――而是全社会的不幸。

官家登基后,亲小人,远君子,肆意提拔旧邸小人,连当初陪他蹴鞠的一个小厮,居然两年内积边功升至将军位,据说还有望入朝堂,简直为天下笑谈。

(《宋南渡十将传》卷一刘?传中说:高俅尝为端王邸官属,上即位,欲显擢之。

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

时(刘)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竞以边功至殿帅。

)而且如今党祸日烈,奸人居高位,肆意打压旧党,天下纷怨。

如此一来,军队不足恃,朝堂混乱不堪,亡国之忧不远。

李明河继续说。

李鸿盛立时想起了那个历史名人:那个小厮是高俅吧?李明河惊讶地看了一眼李鸿盛:是叫高俅。

少爷是如何知道的?高俅那人原本还是苏轼的奴仆,如今是一朝攀上梧桐枝转眼变凤凰啊。

好在此人虽然出身卑鄙,却也念旧情,若是等他掌了大权,元佑党人还有翻身的指望。

李鸿盛没有答李明河的话,自言自语地说着,倒是学识渊博的蔡京是个十足的小人。

好在如今大宋庙堂之争与我等无关,你小心注意着就是了。

李明河点了点头:这次来基隆,便是家主让小的听从少爷调遣。

你如今的活儿都交给手下去干吧,你留在基隆,我在军校给你留了一个位置,要你帮我建起一个调查组织,名字嘛,就叫暗房。

这是李鸿盛早就计划了,只是一直没有专业的人才,如今老头子居然肯放李明河过来,让李鸿盛大喜过望,暗房直接对我负责,职责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搜集民事,一部分纠察军事。

不过,暗房只有调查权,没有审讯权和宣判权,你明白我的意思么?李明河心头一凛,知道李鸿盛是不想自己权柄太重一手遮天:属下明白,属下只做少爷的眼睛,不做少爷的刀子。

李鸿盛点了点头:你明白就好,这件事情一定要办得极为机密,不可泄露一星半点。

李明河点了点头:多谢少爷提点。

属下还有一件事,第一次见到少爷的时候,属下就说过希望什么时候少爷能教导一下属下……李鸿盛哑然失笑:你还真当真啊?我就随便说两句吧。

你不要以为你只是收集资料就行,也要学会分析各种资料,可以说,暗房要成为我的一个头脑,而不是有了消息就送到我这里来。

而且你作为掌控暗房的人,一定要有大局观和广阔的胸襟,这种暗地里做事的组织,到最后是会走上台面的。

在暗房里面,要按照重要性和隐蔽性分出等级,有些可以见光的事情,譬如各地的物价、什么东西畅销之类,这些要做好随时见光的准备,以后这一块是要单独成立调查局的,也算是暗房的一个掩盖。

而一些黑暗面和敌国的事情,就一定要谨慎。

当然,你是老江湖了,也该清楚。

而且特别重要的人物应该单线联系,省得一旦出事就牵连一大串。

李鸿盛一时说得兴起,居然有点刹不住车的感觉,咂了咂嘴,考虑了一下,要说的东西太多了,一时半会儿也讲不完。

这样吧,你反正要去军校带课,到时候把信得过的人都带过去,我来给你们上上课。

听到这句话,李明河在见到李鸿后次露出喜悦的表情,李鸿盛骤然有一种感觉:这李明河怕是已经习惯了暗中存在的生活,以后若是让他当调查局局长,要面对大众,怕是不太合适。

算了,现在考虑这个为时过早,到时候让他自己选吧,调查局长和暗房领导随他挑。

如今三个月下来,李明河的组织也搞得有模有样,大6上的消息源源不断地送来,当然,这也是因为有当初李家消息网的一部分作基础才有如此的展。

为了防止再有如之前的误会生,李鸿盛要求加快信息的传递度,李明河便提出将信鸽扬光大。

如今基隆上空每天都有信鸽绕圈飞行,也曾经有人偷两只鸽子解解馋,不过被觉之后立刻就被责鞭刑并罚苦役。

一整套严刑峻法下来,基隆搞得几乎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若是外人来看,还真有几分世外桃源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