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海唐风全集 > 第51章 利器(三更求推荐,晚上四更)

第51章 利器(三更求推荐,晚上四更)

2025-03-30 19:12:45

推荐一本书,书名【人罪】:异能新流派,萝莉御姐女王妹末日大乱斗……(小城注:简介很恶心,但是内容不错,很有漫画感。

)――――――――――这是热兵器时代的开端。

李鸿盛在军队的专用靶场上对着围观的众人说。

这个靶场原来是练习射箭用的,李鸿盛在一开始就力排众议,将挖护城河挖出来的土全部堆在了靶场后面,形成一个小山,而且禁止任何人上去:军事禁地,禁止出入。

射箭依靠的是臂力,人力有时穷,所以箭的射程是有极限的。

李鸿盛拿着一把弓箭给众人示意了一下,好弓的制作非老匠不得,而且平日里的保养,尤其是弓弦的保养极为繁杂,一旦遇到阴天,弓弦便失去张力,可以说是失去了战斗力。

同时,即使是好的弓手,能连十矢便算是不错了,在一场战斗中不能持续作战。

如今大宋的制式兵器弩,李鸿盛放下弓箭拿起了旁边另外一个武器,弩的构造比弓要复杂,大量生产的话价格比弓昂贵得多。

优点是省力,借助弩机可以很轻易地上弦,缺点是射慢,而且射程也比弓近。

这是咱们基隆最新研制的燧枪。

李鸿盛拿起了放在面前的第三个武器,它将会改变历史。

这管子能有多厉害啊。

王宇峰嘟囔着。

也难怪他会如此不屑。

在历史上,南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宋军才明管状火器。

这东西当时叫做突火枪,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

其射时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铁管,右手点火,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未燃尽的火药气体喷出枪口达两三米。

这种原始的火枪真正所能起到的,也只有心理威慑作用。

先,由于火药的原料配比问题,其推力相当有限,射程很近;又因为射击方式很僵硬,根本不可能运用现代的三点一线式瞄准方式;再因为其枪管为竹管,在射击了大约四到五次之后,枪管末段的竹质就会因为火药爆炸时的灼烧而变得十分脆弱,摔在地上就会折断,更有甚者,射击的时候因为膛压过高干脆炸膛,竹子哪里撑的住那样的爆炸。

所以,一个二十人的火枪队,一次射击能有五个人成功的开火就已经是万幸了,这射出的五子弹,有三颗能在到达敌人的面前之前不掉下来就又是一种万幸了,而到了敌人的面前可能又会有一半的子弹从敌人的身旁飞过,而最后的子弹,结果因为敌人的甲胄坚固……总而言之,威慑,威慑力量而已……如今的北宋,火器主要还是以火球等爆炸物为主,据《武经总要》记载,主要有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火球、铁嘴火鹞、竹火鹞等八种制品,在添加了乱七八糟的东西之后制成的爆炸物主要依靠声响和烟来恐吓、防御那些攻城的敌人,直接杀伤力也是惨不忍睹。

所以,也难怪王宇峰会对这根莫名其妙的铁管子不抱任何期望。

火器么,除了手雷,都是浮云。

李鸿盛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王宇峰:看到那边的铁板没有?李鸿盛给众人指了指远远挂在百米外的十块铁板,看到众人都点了点头,他拿起枪装弹瞄准射击,不过半柱香的功夫便打出了十枪。

等到铁板被士兵拿过来一看,大家都倒吸一口冷气:每块铁板的正中间都被打穿了一个小孔。

若是打在人身上那还了得。

王宇峰被震惊了,要是咱们亲卫营都装备上这种武器,那简直就是天下无敌了。

这次你倒是说得不错。

不过可惜啊。

李鸿盛长叹了一句,一个月的时间,火器厂也就造出了三杆。

枪其他的零部件都很简单,做起来也容易得很,最重要最难做的东西就是枪管。

还是工业时代好啊,无缝钢管都有专门的生产线,如今基隆缺乏后世的现代工业对钢铁质量的详细测定标准和改进方法,只能靠经验丰富的师傅凭眼力挑出好钢来铸造枪管,尽管为了造枪管费尽心思,而成品率却依旧低得吓人。

王宇峰听到一个月才造了三杆枪,顿时又泄了气:这点产量,那简直是毫无用处嘛。

李鸿盛笑了笑,这武器先进了一千多年,能造出来就已经不容易了:虽然现在手工打造慢了点,但是毕竟是个突破,以后慢慢试验,总有一天能够大规模装备的。

可以先挑选人来适应这种武器,同时看看有没有什么能改进的。

不过不要担心,还有一件利器。

李鸿盛拿起了最后一把武器,一把长弓,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苏格兰长弓。

这弓也太大了吧?王宇峰早就瞄着这把弓了,要多大力气才能张得开?李鸿盛没有理他,举起了这把弓向众人介绍:长一米七,有一人高,主要材质为水曲柳,本来是紫杉木最好,可惜紫杉太稀少了。

弓背由一条完整的木材弯制而成,弯曲度是逐渐驯出来的,拉满要用一百斤的力,不到一石。

射程达到三百米。

李鸿盛向远处的木靶射了一箭,拿回来看时,在两百米的距离上,入木三厘米。

这种弓威力居然这么大?李宇峰大为惊讶。

大宋风行的是复合弓,主要材质是竹子,即便是三石弓,射程也不过这么远,而且伤害力还远远不如。

简单、廉价而实用。

李鸿盛总结道,一个训练有素的长弓手,在骑兵冲过两百米的距离的时间里,足够射出十箭以上。

这把弓的威力你们也看到了,两百米依旧能入木三分,足以射穿皮甲,一百米以内铁甲也无法抵抗,到得五十步之内,几乎是无坚不摧。

而且制作简便,一个熟练的制弓手,一天能做六把弓。

大家试想,一千长弓手不瞄准目标,而是覆盖射击制定的一片土地,这片地上的人如何闪避?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点头感叹:如此一来,箭如雨下,何人能抗?天下何处不可去得?从今天起,亲卫营全营列装基隆长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