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问题,这段日子太忙了,会尽量加快更新的。
――――――――――借着这次大胜的东风,基隆的造船厂终于提上了议事日程。
说起来李鸿盛一开始就打算建自己的船厂了,可惜木材砍伐后要晾至少半年才能使用,他也就不得不将造船厂开工的计划往后推迟。
尽管如此,船厂的船台、船坞和水道也都已经开挖好了。
这些日子里,李鸿盛提前招来的那些老船工也没有闲着,除了爬山选择合适的成材马尾松为造船作准备之外,还在专心研究李鸿盛画出来的船只图纸。
在后世,由于起点小说的缘故,出于好奇心,李鸿盛专门去查过古代帆船的船型,现帆船的鼎盛时期的飞剪式帆船在航上比起其他帆船要快上很多。
这种船长而尖削的曲线剪刀型柱呈一种适合于赛跑的态势,在海上能劈浪(剪浪)前进以减小波浪阻力;柱也延伸了船体的长度,沿柱外伸一斜杠,就可在部多悬一些支索三角帆,有利于扩大撑帆的容量;空心船使船在浪中便于抬,提高了它在浪中的航向稳定性;后体逐渐变?的有倾度的水线十分协调地过渡到狭窄的圆尾,与优美的船型式和谐地混成一体。
在历史上,飞剪船唯一的缺点就是出现得太晚,没几年就被蒸汽船取代了。
即便如此,还是被视为航海史上最为优秀的帆船,标志着十九世纪后半叶帆船最后的辉煌。
李鸿盛将这种船的外形画出来之后,完全不知道内部的构造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个懒人干脆就交给了经验丰富的老船工去完善。
反正现在的船已经造得很复杂了,甚至还出现了水密隔舱,当时着实出乎第一次登上大宋船只的李鸿盛的预料。
当李灿带着几个老船工将整个帆船的设计图纸和缩比模型拿到李鸿盛面前的时候,李鸿盛也对这么一个精致的工艺品啧啧称赞。
这要是放到后世,还真是没有这么好的手艺能做出这么精致的模型来。
至少,李鸿盛见到过的模型都没有这么精致入微的。
这三维结构图纸和缩比模型也是李鸿盛的创意,不仅仅很明显地揭示出了船体的内部构造,而且做模型的过程等于是实践了一遍造船过程,可比造船的时候再现有什么问题要强得多。
既然船材已经准备好了,设计也没有问题,那就直接开工吧。
李鸿盛满意地看着眼前的几位,先保险一点,造一艘小船,六千石吧?李灿微微吃了一惊:少爷,六千石怕是太大了吧?李鸿盛摆了摆手:船工们都是老手了,又画了图纸又造了模型,若是连六千石的船都造不好,我花这么大的价钱开船厂干什么。
尽管放手去做吧,我相信你们。
不是李鸿盛赶鸭子上架,实在是他对六千石以下的船没有什么兴趣,习惯了后世以千吨万吨为单位计算排水量的他实在是无法忍受这种两三百吨的小树叶在海上漂来漂去的感觉。
在基隆居民的心中,如今李鸿盛不仅仅是金主,还带领着军队全灭了海盗,权威日盛,李灿虽然有点犹豫,但是李鸿盛下了决心,他也不好再劝,只好应下了任务。
好在就如李鸿盛所言,船工都是李鸿盛高薪拉来的老师傅,往日里都是做上万石的大船的,如今虽然说船体结构上有点变化,但是有图纸和模型参照,总归出不了什么大错。
曹麻子和三爷刘星在训练新手上还真是下了苦功,也许是因为害怕没有利用价值之后下场的担心,也许是两人互相看不惯别苗头,总之,不过一个月的功夫,居然一帮子新手划船挂帆也有模有样,就是水性,还稍微差了些。
即便是这样,也大大出乎杨霄的意料,颇为高兴地将这些水手分配到了各艘战舰上。
操舰的水手有了,战斗的水兵还是个大问题,虽然亲卫营将派出去扫荡水寨的两个连分配给了海军,但是杯水车薪,终究不是个办法,而且水兵决不是步兵上了船就能够顺利转化的,训练这帮旱鸭子在船上站稳打仗,已经让杨霄愁坏了。
海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建立起来的,那是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的事业。
李鸿盛对着焦躁不安的杨霄说,你现在要的就是把基础打牢,可以去矿场挑选一些好的水手,磨了他们一个月,基本上也都安份了,又表现好的,可以充作海军教官,当然,一定要注意安全。
不用杨霄说,李鸿盛也知道建立海军的困难,想想后世中国奋斗了五六十年,到最后还是一个近海防御,就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但是这事情再难也要上,李鸿盛下了下狠心,允许杨霄去挑原先的海盗作教官。
想起这事情李鸿盛就很郁闷,如今商船队的水手大多是自沿海招来的渔民,由于年龄不限,李鸿盛也就没打算让他们进学校,只是安排船队的人一一帮带着学习操船,却总归是不成体系,用在商船上跑跑到也还凑合,如今海军缺人,那是基本用不上――谁知道里面还有没有心怀不轨的。
最好能够把学校再细分一下了。
李鸿盛又开始在纸上规划蓝图,招来人手先进初等学校学识字、树忠心,然后再分配到各个中等学校,嗯,包括技工学校、海军军校、6军军校,最后军官都要进入高级军官学校接受培训。
只有这样成体系的训练,才能保证所有的权利都掌握在自己手上。
计划是宏大的,但是事情只能一步步来做,光是学校的老师就找不到这么多人,如今的基隆学校还是从原先优秀的学生里面挑出的精英担任老师呢,一下子想要扩大,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李鸿盛拍了拍脑袋:先列入计划吧,反正现在人手紧张,在学校里面也呆不了多久,等有了足够的人手再来进行这件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