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老头子身体好的差不多了,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
刀口基本上愈合,剩下的就是慢慢调养了。
这一方面,中医药有效得多。
李鸿盛决定亲自送老爷子回苏州。
自从爷爷寿辰过后,自己一直没有回去,如今假造琉球王国的事情也已经办得差不多了,正好回去给钱范二人一个交待。
都如按司经过三个多月的培训,基本上已经知道了这是怎么回事。
毕竟原来在康瑞岛上的部族里面他也是说一不二的人物,身上的气质很是符合化外之国国王的标准。
再加上用玻璃制作的王冠,苏绣的衣服,珊瑚玳瑁做成的配饰,以及住在康瑞城中心的王宫中两个月来受到的王霸之气的教育,乍眼一看颇有几分模样。
而且康瑞城的一条直道两边住的都是土著,他们作为将来康瑞城的门面,也接受过培训,用来作为形象工程是没有问题了。
将来如果册封使活着其他什么宋人要过来的话,应付起来就很方便了。
原本在李鸿盛的构思中,都如按司身为国王,只需要呆在康瑞岛,接受册封使的任命就可以,不过由于实在没有现其他有培养潜质的土著,前往大宋朝贡的使者不好找,干脆就决定让都如按司亲自前去。
好歹也是一国之主,大宋的接待等级怎么也要上一个层次吧?当然,朝贡这事儿也不能急,多晾一晾有好处。
这几个月以来,李家在苏州的生意没有少受照顾,不仅少了些关节,而且价格也比往日优惠了不少。
果然官商勾结才是利润最大化的办法啊。
李鸿盛这次回去将会和钱范两位大人商讨一下朝贡事宜。
有新的化外之国朝贡,这件事情看得再大也不过分,毕竟是很多年没有生过的事情了。
有宋一朝对外战争常常失利,因此对于一再遭受屈辱的北宋统治者而言,展中外朝贡关系,有其羞于启齿的一层政治意蕴所在远人以饰太平。
每次战争失利之后,北宋朝廷往往四处遣使,广招海外国家前来朝贡以粉饰太平。
宋太宗曾动两次旨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大规模北征,皆以惨败告终。
第二次北征结束不久,宋太宗便派遣8名宦官携诏书、金帛等前往海外国家,邀其朝贡。
北宋与辽朝订立澶渊之盟宗与大臣演起天书屡降的闹剧,试图借神力洗刷耻辱,树立天朝的尊严。
这样,招徕海外国家前来朝贡,成为该出闹剧的重要一幕。
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祭拜、封禅仪式上,果然有不少外国贡使的身影。
这些朝贡基本上都是朝廷主动招揽来的,真正远人拜伏的情况几乎没有。
而这一次琉球则是主动朝贡,意义非比寻常,当然要谨慎对待。
不仅仅是程序上需要提前探路,还有诸多的麻烦事儿。
各国贡使在京期间,须履行一系列繁琐的朝贡礼仪史》记载,其内容包括呈递本国表章,移交贡物,应诏觐见皇帝,参加庆典活动和宴会,代表本国国王接受宋廷封赏和官方文书等。
宋朝中央主管朝贡事务的机构主要有鸿胪寺、礼部主客司、客省、四方馆等,事务极其繁复。
鸿胪寺负责四夷朝贡、宴劳、给赐、迎送之事,算是当时的外交部。
礼部属官主客郎中、员外郎掌以宾礼待四夷之朝贡。
凡郊劳、授馆、宴设、赐予、辨其等而以式颁之。
至则图其衣冠,书其山川风俗。
有封爵礼命,则承诏颁付,就是说,所有的礼仪上的东西都要他们过问,在当时的情况下属于六部之一,地位要高得多。
客省主要管的是辽国等强国的事宜,为了面子故意把它归到朝贡事项里面。
四方馆使在贡使参加郊祭、大朝会时,负责安排其位次,引进司使掌臣僚、蕃国进奉礼物之事实就是个司仪。
如此反复的一套系统,之前都需要慢慢学习了解,以免君前失仪。
回到苏州见到钱范二人,告知这件事情办得差不多了,只是琉球王国重利,想要问一问前来朝贡能得到什么好处。
钱范二人倒是毫不在意。
毕竟如今和辽夏比起来大宋羸弱,能够吸引到海外国家前来朝贡无外乎两点,一是汉人正朔,二就是丰厚的赏赐。
相形之下,还是后者更加动人心。
每当有使者朝贡,即便带来的贡品再差,得到的赏赐也是极为丰厚,几乎是十倍利的买卖。
由此带来的恶果就是很多国家特别喜欢前来朝贡,几乎当作了日常任务,每年都要来那么一次好回家过年。
直到南宋后期,宋朝才对海外纳贡的国家实行了严格的时间限制和贡品数量控制,缓解了这种赔本买卖。
不过没有想到的是,李鸿盛问的好处根本不是什么钱财。
琉球的都如国王说了,琉球海外小国,人口虽多,但土地不丰,民众皆生活困窘。
希望大宋能够同意每年出口一定的粮食,以及招募一批工匠,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
李鸿盛如实转述琉球国王的意思。
钱范二人对视了一眼,对于琉球国王朝贡的事情更是确定了几分。
若是李鸿盛从中作梗的话,提出来的要求肯定是金银财物,只有真正爱民亲民的国王才会要求粮食这一类的民生物资。
钱东来捋着胡子笑了笑:贤侄,这件事情好说。
两浙路每年粮食积压,谷贱伤农,若是能够就此和琉球互通有无也是好事。
至于说工匠么,我们先提上去,礼部到时候回礼的时候应该会考虑的。
钱大人,琉球的都如国王说了,若是上国难做,琉球出钱聘请工匠也是可以的。
李鸿盛补充道。
那就更简单了。
这些都是小事,倒时候琉球的贡品若是能让陛下龙颜大悦,陛下必定也是不吝赏赐的啊。
钱东来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花,贤侄这次可是劳苦功高,以后李家在两浙路可就是第一商家了。
若是老夫有幸高升,也是定然不会忘记贤侄的。
钱大人谦虚了。
大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加上此次是一意促成琉球朝贡的最大功臣,定然是晋升在望。
李鸿盛也不吝赞美,反正夸人不需要本钱,舌头打个滚就成,如此物廉价美之事,不多做做对不住自己的商人身份。
贤侄,不知琉球国王准备进贡些什么贡品啊?范知州比较在意这件事情。
琉球的都如国王说了,琉球虽然是海外小国,物产倒还丰富。
都如国王基本上决定以七宝琉璃制品为主,另外再增加一些珍珠玳瑁鹿皮之类的土产。
李鸿盛不假思索地说。
这些东西基本上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在内6都是价格高昂或者极为罕见的东西,应该比较容易吸引汴京人士的注意,也好在以后为琉球产品打开销路做准备。
对了,小人还有一件事情想请教大人。
李鸿盛想了想,开口问道,不知道时候小人能不能够以琉球通译之名上京觐见天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