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时明月全集 > 第3251章 给点阳光就灿烂

第3251章 给点阳光就灿烂

2025-03-30 19:17:52

赵兴慢悠悠的笑了,他怎么跟这位埃德温阁下说,说埃德萨伯国那位鲍德温大爷的事,是他从电影《天国王朝》中的获得消息嘛?当初他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不小心研究了一下电影中那位麻风国王鲍德温四世的事情,知道了麻风国王祖先的发家史,一不留神在报纸中详尽的报道了这段故事……也就是说,报纸中那位乌有先生就是赵兴,他才是报纸幕后真正的捉刀人,但事实的真相太离谱了,这种事情说出来也没人会信,赵兴只好打马虎眼:阁下,我的船队早已经闯入印度洋——你们也知道,我有一条自己的秘密航线,可以直通非洲,我当然能够获得非洲的消息……好了,关于这件事我不想讨论。

让我们说一说你们的打算吧。

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动身?广州这群白人商人,最终是在历史中失踪的,他们响应宗教号召,返回国内参加圣战,但大宋这方面记录了他们的离开,其后,任何国家都没有记录他们的抵达。

他们无声无息消息在半路中,结果使得阿拉伯商人趁虚而入,填补了他们在广州的空缺。

生在这一时代的赵兴猜测,这些人最终葬身在阿拉伯海盗手里,目前,他竭力想挽留住这批人,是想留汐西方交流的种子,可惜,目前看来他的努力没能战胜宗教狂热。

大人,你前面要求我们等待一年,可现在一年多了,我们依然没有动身,既然你的海军已经闯入了印度洋。

我希望在下一个季风刮起来的时候,你能够允许我们离开……顺便说一声,埃德温扬了扬手中的报纸:感谢你给我们带来了家乡的消息。

赵兴摇着头,苦笑着说:可你们怎么离开呢?即使你们踏上非洲大陆。

你们也不可能穿越那片战火燃烧的陆地,除非我地舰队进入红海,将你们护送到红海近处。

可你们也知道,红海海峡狭窄,没有对海岸上堡垒的强大威慑力,我的舰队根本不敢深入。

你有大炮,埃德温平静的回答:崇敬地赵兴,我们不是聋子,我们早已经发现你的武器。

在占婆国也有我们的商人,我们目睹了你的军队攻城,听说那种火炮只用了五炮就轰塌了占婆国的土城墙。

大人,这种武器能够冲过红海的封锁,轰塌沿岸的所有堡垒,我们对这个武器比你有信心……赵兴苦着脸说:你没听说过蚂蚁多了能咬死大象吗——没错,我是拥有一种武器。

它是雷神的武器。

但这种武器才装备军队。

我的士兵还需要一段时间熟悉,而且,这种武器并不是像你们想象地那样无坚不摧。

除此之外,我的舰队是用新水手组成的,海战,对我们这个新海军,甚至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

都是一个需要研究的新科目。

以往的历史上,我们虽然有过几次海战,比如我唐朝水师攻打高句丽的海战。

但他们无一例外,没给后人留下半星点资料。

新的水军、新地水手、新的舰船、新的武器……我样样都需要时间,埃德温阁下,也许我当初冒失了一点,说的限期过于急切,但我恳请你们再相信我一次——两年,这场战争两年之内不可能有结果,而两年之后,我可以用大炮轰开红海的大门。

把你们直接送到红海东岸。

让你们重新沟通东西商路。

荣誉的埃德温,耶路撒冷在那儿。

它不会跑,我认为十字军两年时间攻不下耶路撒冷城,但我可以给你们一个许诺,允许你们组建一支小规模的雇佣军——就以五百人为限吧,等训练好了这支军队,相信围城之战,你们也能为基督贡献一份力量。

埃德温直起身子,诧异地问:大人,您的意思是说,我可以在广东召请当地人,训练一支武装护卫队——我可以确认一下吗?您能够允许我拥有火枪吗?绝对不行!赵兴严肃的板起脸:不仅火枪,连火炮也不准你们拥有。

我想这也是国际惯例,每一个国家都不会允许别人持有自己最厉害地武器。

埃德温鞠个躬,继续问:那么,我可以期待您的火枪火炮大队护送我上岸吗?赵兴咧着嘴笑了:人们常说金钱不是万能的,可我喜欢说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所有的问题归结起来都是一个问题,钱的问题。

埃德温顺势回答:那么,如果让大人的火枪火炮队助战,我需要花费多少钱?赵兴摸着下巴,若有所思的回答:咱得确立一个标准,每一枪每一炮的花费标准……让我计算一下:把我大宋士兵运送到那么远地地方,需要花费多少钱——这个费用要按来回计算;还有,我地火药运送过去要花多少钱……相信我的火药在你们那里找不到补充,所以我必须同时派遣两支强大地舰队过去,一支守在红海海峡入口,防止别人封闭海峡,而另一支则要深入海峡内部。

糟糕的是,无论哪支舰队遇到艰苦的战斗,一旦他们的火药消耗到一半,他们就必须尽快返回,因为在那附近他们找不到补给,万一打空了炮弹,他们只能靠牙齿进行战斗了。

这事危险性太大,必须一个合理的价格才能让我行动,而我想,这个价格你们付不起。

但我可以同意你们赊账,不过,你们必须有抵押品,以及向我们承诺付款方式。

你明天来吧,或者十天后来,我的军士官会核算一个价格,我们当然不能到了战场上,才每开一炮向你们收费,所以必须预先测算出一个火炮基数,这可是件麻烦事……埃德温鞠了躬。

轻声回答:大人,只要能让我们赶得上圣城之战,我们愿意把全部的财产抛弃。

您看着办吧,随你怎么开价。

我们照付。

赵兴摇摇头,严肃的盯了埃德温半晌,慢慢的回答:你看中的是主的荣耀,但我希望东西方贸易能够长久下去——阁下,我地国家也处在战争当中,你知道,为了应付战争,我们不得不加快协饷,而一旦东西方贸易萎缩。

会让我们打不起那场战争。

正因为如此,我才满足你们,希望把能你们这些宝贵的航海人员安全护送到圣城,而后让你们活着重返大宋。

我看中的是贸易,如果你们承诺事后一定返回,那么我可以提前将你们送入耶路撒冷——我相信这事不难做到,只要舍得牺牲。

我会强行攻入红海海峡。

而在你们来说,只要你们承诺返回大宋,继续贸易,哪怕我送你们去的船全军覆没也不怕,因为你们参加那场战争很花时间,等战争结束了,我会再度发展出另一艘快船。

然而。

你我都承担不起这样一个损失——我担心船上地武器一旦落入阿拉伯人的手里,你们的命运将更加难料。

所以,没有必胜的把握。

如果我们的舰队不能强势把握住局势,即使我把你们送入耶路撒冷,对于你们来说,也不见得是一场好事,更有可能是一场灾难。

有了大炮做武器,即使你们躲在厚厚的城墙之下,阿拉伯人也能毁灭你们。

所以我建议,你我都耐心点,你给我两年时间训练水手。

训练火炮手;我给你两年时间。

训练一支雇佣军,等两年时间到了。

我们一起动身,相信我们赶的急参加圣城之战。

战争是件很漫长的事情,阿拉伯国有六十万大军,西塞尔柱国虽然国都陷落,但他们依然有十数万的军队。

我们人跟塞尔柱人打过交道,知道这伙游牧人有全民皆兵地习惯。

这是一个战争沼泽,它将是一个血肉磨盘,无论填进去多少生命,都不会停止碾动。

所以这场战争会打很久,我预测会是几个世纪。

先生们,几个世纪的战争,我们用几年的时间准备,难道还觉得缓慢吗?几个世纪?大人,你真这么认为吗?埃德温难以置信的问。

突厥人,当初为了把他们赶出西域,我们用了三百年的时间。

但他们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你再让他们往哪里迁移?据我所知,非洲大陆国家林立,对面的欧洲也是一样;阿拉伯依然很强大……所以十字军毁灭了塞尔柱所建立的一个国家。

但这不是终点,走投无路地塞尔柱人会拼死反抗。

即使攻下了耶路撒冷,你们也不算结束这场战争。

因为耶路撒冷那儿土地干旱贫瘠,不可能养活一支庞大的军队,而这座小城市恰好处于周围的阿拉伯国家的包围当中,想保住胜利果实,将是一件漫长的苦差事,你不认为如此吗?埃德温默默想了一会,俯身鞠了个躬:大人,你是我所遇到的眼界最开阔的人,我难以想象你身在遥远地远东,竟然能够预测到非洲大陆的战局。

我承认你说的对,看来,我们是过于急切了。

按你说地,如果我们能够沟通东西方商路,使孤立无援的圣城能够成为东西方货物的中转站,也许巨量金钱的流动,会让它坚持下来,挺过难关。

赵兴笑了一下,轻轻的说:我只担心腐化,万一巨量的金钱造成人生的腐化,那么,结局仍然不可改变。

不管怎么说,我们努力了,是吧?埃德温微笑着鞠躬告辞。

数日后,在万众期盼中,第二期《海事新闻报》终于出炉了。

这份《海事新闻报》的封面是一张大地图,地图上标注着几个黑点。

除此之外,整个版面上没有一个字。

纳闷的读者继续翻开报纸地第二版,发现报纸对这份图纸地解释。

原来,赵兴标注的是分布在南海地宋商城。

这些宋商城包括勃泥国的宋商城、包括真腊、蒲甘、三佛齐的宋商城,另外还包括交趾宋商城、占婆国宋商城,还有狮子城(新加坡)。

甚至还包括非洲基里麦尤斯村、印度的朱罗王国(果阿地区)、阿拉伯地阿曼港宋商村。

在第二版,赵兴解释了这些宋商城的来历,及其城内有势力的宋商家族后。

随即在第三版宣布了一条政令:凡宋商聚集的地方,允许建立自治港、自治贸易领、以及共和国。

是地,共和国,赵兴在这里第一次提到共和国的称呼。

按他的解释就是大宋朝廷与当地商人共治天下。

大宋商人按照《蓝田乡约》所规定的乡老执政的方法,自己选出每个自治港、自治贸易领、共和国的头领,而广南东路沿海置制司派遣总督,代表大宋朝庭承认他们对当地的管辖权。

这名朝廷派遣的总督不干涉地方政务,他只是一个类似现代领事的闲职,主要在当地存在,以体现朝廷地统治权。

除此之外,总督还要负责与当地土王进行外交事宜。

对于这一总督,赵兴解释为他是体现宋朝庭存在的。

因为地处海外,为了让当地总督有足够的权威,赵兴规定这名总督官品等同于知州,每一任期五年,五年一次轮换,不许连任。

在随后的文章中,赵兴明确宣布:大宋的疆界不在于土地。

而在于人民,宋人到哪里落地生根,那里就是之域。

南海所有宋人,都受大宋天朝的保护,都受我地保护!在我大炮射程之内,宋人皆受宋国法律庇护,凡受审时必须由我宋官主判。

胆敢以他国私刑处置宋人者,就是挑战我大宋威严!我不惮用大炮与他讲理!谁欺辱宋商,就是向我宣战!犯我宋商者如犯我!杀我族长者如杀我父兄!害我族幼者如伤我手足!为了体现宋商的身份。

赵兴接下来废除海贸许可证制度,却重新建立一个大宋国民证制度,规定凡是远赴海外地宋商,都可以到广州市舶司办理国民证。

这本国民证采用了大宋最崇尚的颜色——红色。

它用薄薄的越南红木做封皮,里面的内容则套用了现代的出国护照款式,有出境记录、入境记录,等等。

赵兴宣布,凡海外宋商抵达外蕃时,可以向当地总督府申请落地登记。

当然。

大宋是个自由的国度,商人也可以不进行登记。

但若商人遭到了不公正待遇。

或者遭到了生命威胁,可以向当地总督府申请保护——我的大炮就是干这事地,赵兴在第三版上咬牙切齿的宣布。

这个决定一出,立刻在两广地带掀起轩然大波,大宋的海商纷纷向市舶司申领国民证。

随着《海事新闻报》向周围扩散,连泉州、明州、密州地海商也来广南申领国民证。

开玩笑,有了这份证件,从此在南海,只许我宋商欺负别人,不许别人欺负我宋商,这简直是护身符嘛。

为此,大宋各地的商人掀起了一股南下热,不管是否经营海贸,他们也要跑到广东南路另一份国民证——反正赵兴只要申请就给发放,全不管你是否有意愿经营海贸。

这份国民证都有啥用,按照广南地方法令,它保护持证人的版权、发明权、专利权,还保护持证人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此外,还保证持证人的信仰自由权。

万一持证人在外国犯了事,有这份证件,则意味着外国无权审判你,只能由驻外自治港、自治贸易领、共和国官府进行审判。

而按照赵兴的说法,即使这些海外官府机构判决了,身为宋商你还有一份上诉权,可以当堂要求回到家乡,向家乡官府上诉。

只要受审着者提出这份上诉要求,按照赵兴的说法,当地总督府唯一可做的事就是将犯事宋商押上船,递解回国。

这个背书简直是肆无忌惮的偏袒,但大宋商人喜欢。

随着这份报纸传播开来,大宋商人见面地问候语已经变成了:今天你办证了吗?若他们当中不办一份国民证,彼此见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这份报纸传入宫中,宫里正在紧张筹备献俘太庙地仪式,赵煦终于见到他期盼的报纸,立刻坐不住了,他挥舞着报纸来到政事堂找章。

兴奋地大喊:这是开疆拓土,瞧瞧,赵离人眨眼之间替朕增加了海外七个领地,这怎么不算是开疆拓土……如此一来。

朕的功绩也算是追的上先皇神宗陛下。

章还没回答,蔡卞手里也拿着一份报纸,他拱手说:陛下,怕不是开疆拓土,海外飞地治理颇难,赵离人这是好大喜功,他一个指射之地还任命海外地指射官员……陛下应该下诏,委婉责备一番。

章不喜欢听这话,他要讨好小皇帝。

便撵着胡须,得意的回答:不管怎么说,此诚是外古未有过的创举,大宋的疆界不在于土地,而在于人民,宋人到哪里落地生根,那里就是之域——这话说地好。

赵离人一举将海外七座城市纳入我大宋管辖之内,这七座城市要有杭州一半的税收,我大宋相当于增加了三个半杭州。

海外领地无需多么操心,听到了吗,自治。

这意味着我朝廷无需过多注意,只需时不时的派炮舰去一趟,展现一下我朝廷的存在。

威慑当地土人,这已经够了——白白坐收三个半杭州的税收,需要做的只是登记一下进出的宋商。

肥差呀!章无意之中说了一句大实话,蔡卞知道他说的是赵兴所设立的总督官衔。

官品相当于知州,那就是五品官,最差也是个从六品,这个官员已经靠上了高级官员地门槛,而他的任务并不繁重,无非是待在海外,体现大宋官府的存在,没事帮人记记名字。

偶尔向当地土人宣示一下天朝的威严。

海贸是个暴富的职业。

待在海外,天高皇帝远的。

虽然不怎么管事,但也相当于一个土皇帝,当五年土皇帝,回到中原,那就属于朝廷高级官员,要想继续在仕途努力,可以向更高品级前进。

即使无心仕途,也可以按照大宋朝廷的规定,恩荫一名孩子,自己做个足谷翁——这可是替子孙置办下地家业。

蔡卞眨了眨眼,若有所思的说:岭南原本就是指射之地,海外那不更是指射之地吗。

赵离人一向护短,这可是他的后院,我怕他不会让别人插手的。

章笑了笑,接着说:你不知道赵离人的脾气,但我知道,只要朝廷不让他太难看,他会选择退让的。

他自诩为规则的守护者而不是破坏者,所以朝廷只要按规矩来,他会乖乖听话地。

可这厮也是个善钻空子的人,是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家伙。

朝廷但凡留一点缝隙,他会把那细缝掏出了大洞来,让大船都能通过。

嗯,只要有点建设海外领地这么大地事,朝廷要是不插手监管,岂不全成了赵离人的功劳……陛下,我家小儿子刚刚通过科举,正在等待差遣。

臣以为海外苦寒,该让孩子出去锻炼一下。

此外,赵离人的手段绝妙,臣打算让孩子去跟他学几招,以便为陛下创立万世基业。

蔡卞这是听懂了,小皇帝因为与章有了点猜忌,而自己又年纪大了,眼瞅着赵兴在南方做的风生水起,那厮还年轻,将来必然成为国家的重臣,章这是预先托子,以保证自己身后的富贵。

蔡卞听了,心一动,也向陛下拱手建议:臣的哥哥蔡元长(蔡京)闲居杭州,他跟赵离人有一段交情,不如让他南下广东……小皇帝对这两个人的话都不爱听,他面红耳赤的挥舞着报纸,大声说:朕需要地不是南海官员地任免——南海各国既然归顺大宋,都可以允许我大宋在他们的地盘上设立官府,为什么他们不来朝贡。

章卿,你跟赵离人说说,今年是来不及了,让赵离人勒令南海土王在明年正旦齐来朝廷朝贡,朕要重现万国来朝地天朝神光。

章苦笑一下,他摇头说:陛下,臣要发这份诏书,恐怕赵离人会封还诏书,那厮才不会做这样的事,我就知道他不会这么做,因为太花钱了。

赵煦没有听进去这话,他沉吟的说:朕该亲笔写一封书信,劝慰一下赵卿,对了,开疆拓土也是一场大功,赵卿既然在广东立下如此大功,他今后还要统管南海,朝廷是不是议一下,给他一个检校太尉的头衔,以便让他随机动兵。

章眼珠一转,摇头否决:陛下,赵离人已经升到三品,如此一来,若他明年让南洋土王来朝廷朝觐,该怎么封赏?小皇帝一听,这道理讲得过去,他点点头,回答:既然如此,就告诉他,一旦他实现朕的欲望,重现外国来朝,朕当封他为检校太尉,此生必不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