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浩酒微笑道:好了,你接着说判战争胜负一是什么?。
嗯,先让他们去把边境地图拿来,看着图说好一点。
我也回忆得清楚一点杜文浩道。
好!高诣诣起身走到凉亭边,将焦公公叫了进来,让他去三衙把宋辽和宋夏边境作战地图拿来。
杜文浩道:趁地图还没来,我先接着刚才的话题往下说, 其实,我很赞同司马光判断战争胜负的标准,也就是判断战争是否取胜。
最重要的是看发动这场战役的目的是否实现。
而不应当局限于一城一地的得失,或者双方伤亡情况的简单对比。
当然。
战争的目的有很多种。
比如开拓疆土、夺回失地、惩罚对方、消灭对方有生力量、围魏救赵、抵御侵略等等杜文浩伸筷子夹了一夹菜送进嘴里嚼着。
接着说道:战争的胜负判定必须有参照物,就跟运动一样,你坐在小河的船上,对与河边的景物你是运动的。
对与船,你是静止的。
判断战争胜负也是这样,如果一个国家进行战争的目的是抵御侵略,最后结果把敌军赶出了国境以外,即使伤亡大于敌人,也没有占领敌方一寸土地,也应该说是胜利了最典型的莫过于抗日战争。
如果是开疆扩土,即使伤亡大于敌人,只有持续占领了敌方领土。
也是取胜了高滔涵道:那杀巫,多少敌人自己伤亡多少,对胜负判定没有影响吗?。
当然有影响!杜文浩道。
在惩罚性的战争里就有,你要去惩罚对方,如果伤亡比对方还惨,又如何能说明你取胜了呢?当然。
杀敌一万。
自损三千,有战争就有伤亡,这是肯定的,所以,在惩罚性战争里,判断是否取胜,除了自己的伤亡不能明显超过敌方之外,还应当包括给对方城池、经济、民众心理等造成了巨大损害。
如果杀入敌方纵深数百里。
攻克城池数座,摧毁占领区经济,最后主动撤回,即使伤亡与对方相当,也可以说取胜了,因为对方受到的损失比自己大得多 算得上惩罚了对方了,达到了战争的目的。
惩罚性进攻常常还同时兼有其他政治意图。
比如围魏救赵典型例子如对越自卫反击。
另外,双方伤亡情况对比,可以影响取胜的程度。
虽然战争目的达到了。
但伤亡惨重,超过了对方,就算判作取胜,也只能算惨胜写到这,老沐想聊聊抗美援朝战争。
这是铁血网等网站最常争执的话题。
要讨论中国是否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胜,首先要撇开民族主义因素的影响,用客观的标准客观地进行评价。
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果。
根据百度百科朝鲜战争。
词条提供的数据,包括战死、负伤、失踪、被俘人数,中国人民志愿军共计损失凹万余人,美军损失共计心口万余人。
单纯从中美对抗角度看,中方伤亡大概是美方的倍。
由于战争是联合国军与中朝苏三国对抗。
中朝苏一方战损人数是6飞万余人,联合国军一方是昭万人。
从这个数字来看,双方是比较接近的。
从战争目的上看,美军为主力的联合国军是攻占整个北朝鲜,将势力范围推进到中朝边境鸭绿江边。
所以,属于攻城掠地的战争目的。
在战争前期。
这个目的实现了至少三分之二,因为已经攻占了北朝鲜的三分之二领土,接近中朝边境了。
后来。
又被中朝苏联军赶回了三八线。
所以,从攻城掠地角度看。
他没有取胜。
以中国出兵的战略目的是阻止美军将战火烧到家门口,尽可能远地将敌军赶到南面去。
至少要赶回三八线。
所以,这一方战争目的是收复失地。
最终也做到了,将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赶回了三八线。
从这个战争目的看,对于中国而言,是取胜了的乙有不少军事迷悲观地说,中国其实输掉了朝鲜战争,因为战争开始于三八线,最后又回到了三八线,地盘上双方都没有占什么便宜,而中国伤亡人数是美军的两到三倍。
所以应该说中国输了。
这种观点没有注意到中国参战的时候,战火早已经不在三八线了。
当时美军已经攻占了北朝鲜三分之二的领土,逼近中朝边境了。
中国参战之后,收复了北朝鲜丢失的这三分之二的领土,将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了三八线以南,这还不叫胜利吗?从战损情况看,由于参战双方都是联军。
战斗是双方联军在打。
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不可能只找美军打,而联合国军中,虽然美军损失相对中国要少很多,但韩国军队却损失惨重,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国军队消灭的。
双方人员战损情况看,也是比较接近的。
中国并没有明显吃亏。
特别是军事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战果,已经是骄人的胜利。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抗美援朝我们取胜了!这个胜利不是打高滔涵听杜文浩说了战争胜负判断标准之后,对战争的复杂性有了进一步了解,举杯和杜文浩饮了一杯酒,然后说道:你先前说,咱们大宋的兵力远远多于辽国和西夏。
相当于他们兵力的总和,可是与辽国和西夏作战,咱们却是败多胜少,可我以前听朝野上下都说,咱们打败了西夏,也打败了辽国,虽然咱们偶尔有败绩吃亏的,大多数战斗咱们都胜利了。
怎么跟你说的不一样,这究竟怎么回事啊?。
杜文浩道:道理很简单。
一 报喜不报忧。
你真正要坐在三衙的战报资料库里好好看上几天。
你就知道到底我们胜多败少,还是败多胜少了你一定看了,是吗?嗯,你让我担任三衙都指挥使之后。
我便抽空把三衙里与大辽和西夏战斗的各种战报、损失和战情资料等等进行了一些研究,目的就是要知己知彼。
结果咱们大宋军的战绩令我大失所望,并不像朝中那些人宣扬的那样大胜。
所以,要知道真相,只能自己去从庞杂的资料中寻找,而不能道听途说。
嗯,那你跟我说说,我也想了解咱们大宋真正的实力。
我也是这个意思,不能低估自己,当然更不能高估自己,后者比前者还要危险还要可怕高滔活点头道:没错,等一斜也图送来了,咱们根据地图说。
现在喝酒吃菜!两人一边听着亭外雨声,一边饮酒说话。
又过了一会,焦公公抱着好两卷地图回来,分别是宋辽边境图和宋夏边境图。
杜文浩接过。
将宋辽边境图在地上摊开,用碗盏压住四角。
让焦公公从亭外柳树上折了一根柳枝,去掉枝叶当教鞭。
杜文浩道:宋辽战争共进行了二十五年,大小战役上百场,我们仅以数得上号的大规模战役来计算胜负吧,一 最早的就从高梁河之战算起杜文浩柳条鞭在地图上一指:这场战斗是咱们大宋主动发起的,总的作战目的是夺回燕云十六州,先夺幽州今北京,这一仗其实没准备好就仓促上阵了,初期一路凯歌,直杀到幽州城下,将幽州城团团包围。
但强攻不下。
辽国派出十万精锐骑兵长途奔袭驰援。
与宋军会战于幽州城外高粱河畔。
宋军不敌,大败。
大辽军队一路追杀。
大宋军一溃千里,死伤一万多人,咱们太宗皇帝马都跑不动了。
是骑着驴逃回大宋境内的。
前期攻占的所有地盘,全部被辽国又夺了回去。
大宋战争目的没有达到,所以这一场算败了。
高诣诣道:这一战咱们孤军深入敌军腹地,的确太冒险了何尝不是。
永乐城一战,也是因为深入腹痛,在危地筑城,结果大败啊是吗?你先接着说宋辽之战吧。
好,第二场战役是满城之战。
这对我们大宋而言,是一场防御战。
战略目的是抵御敌军进攻。
辽国是想报复咱们大宋攻打幽州。
辽军数万人进攻大宋边境,双方在河北满城会战,宋军战术布置得当。
使用迂回包抄口袋阵,大败辽军。
斩杀辽军万余人,缴获战马千匹。
辽军败退回辽境内。
这一战投入作战的宋军虽然由不同的几只军队组成。
但由于有一个,统一的军事指挥官,战术布置正确,所以取得了胜利。
高滔涵喜道:我小时就听说,太宗皇帝打仗很厉害的。
是啊。
建国之初,宋军都是南猛的战的骁勇之师,战斗力的确很强。
至少不输于大辽。
嗯,那后面的战斗呢?。
杜文浩又用柳条指着说道:后面这场雁门关战役,是我们大宋非常露脸的一场大胜仗。
辽军攻满城失败之后。
第二年开春,派大军攻打雁门。
被大将杨业,也就是杨六郎的父亲,与潘美合击,将辽军大败于雁门。
这是第一次雁门之战高诣活道:这一战虽然胜了,也没太多精彩之处嘛。
精彩的在第二战!杜文浩眉飞色舞道,第二年,辽军十万人强攻雁门,而雁门守军大将杨业只有数千人。
向潘美求援,潘美却按兵不动。
杨业没法。
只好出奇兵,率数千敢死队抄到辽军身后,突然袭击。
辽军不明底细,顿时大乱。
杨业目标明确,擒贼先擒王。
集中力量向帅旗处冲杀,果真将辽军统帅斩杀。
群龙无首,辽军大乱。
雁门守军乘势杀出,辽军溃败,逃回了大辽境内。
这一战杨业以少胜多。
数千人击退十万辽军,堪称以少胜多的典范战例!高滔涵鼓掌笑道:真好真好!来!干一杯!两人饮了一杯,高涵滔瞧着杜文浩低声笑道:杨业数千胜辽军十万,比你厉害哟!嘻嘻杜文浩讪讪道:我那算什么,吐蕃军本来就比不上大辽军厉害。
而且,我能打败他们。
是偷奸耍滑使了手段的高滴蹈孙二示玩笑,见他自称不如,反倒安慰起他来,拉过他乐。
一,道:兵不厌诈,偷奸耍滑才叫谋略。
杨业只不过是击退辽军,你是全歼吐蕃西山部番军,算起来你比他更厉害。
嘿嘿,我可不敢跟杨家将相提并论,雁门大捷是咱们大宋为数不多的大胜仗,后面就不那么如人意了。
接下来是瓦桥关之战。
辽军集结兵力,准备大举南下攻宋,太宗皇帝得知。
率京师增援,准备在瓦桥关与辽军会战。
没想到辽军进军神速,抢在前面包围重镇瓦桥关。
附近宋军增援,被击退。
久等京师援军不到,辽军渡河强攻,宋军败退,辽军一直杀到莫州,这才收兵回去。
这一仗宋军死伤惨重。
从防御战角度看,没有能抵挡住敌军入侵,溃退中又损兵折将,只能是个败仗高酒酒叹道:唉,要是太宗皇帝京师大军及时赶到,应该不会败的。
京师大军已经是日夜兼程最快速度了。
可惜的是,咱们马匹太少。
没有马,就无法快速机动。
在与大辽军作战中,咱们这方面吃的亏太多了。
高梁河之战,敌军骑兵精锐快速驰援,就是咱们失败的主要原因。
还有后面的技沟关之战也是如此。
西汉和唐朝之所以能在与匈奴作战中占上风,最主要的就是有一支精锐的铁甲骑兵!西汉与匈奴会战,一次就能调集三十万匹战马投入战斗,这对咱们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嗯,这个问题我听先帝谈论多次,都哀叹咱们缺马,大宋境内能养马的地太少了。
大部分马匹靠跟大辽和西夏买。
他们不仅抬高价,还限制数量。
两边关系一旦紧张,就算还没到开战的地步,也立即禁止出售马匹给咱们。
真是气人。
办法想尽了,马匹还是很缺。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大宋缺马,这是杜文浩穿越过来的时候便感受到了的,当时在县城里。
出诊治病,只能坐牛车,或者骑驴。
马匹只有衙门才有少量几匹。
杜文浩也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却也想不到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增加马匹数量。
苦笑摇头道:我暂时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等我回去好好琢磨琢磨再说。
嗯,好的!杜文浩又道:这之后,辽军又组织了几次南侵,不过都被咱们击退了。
双方伤亡都不大,战斗规模也不大,胜负可忽略不计。
后来辽国皇帝病死了,辽国忙着对高丽、女真用兵,无暇南顾,双方休战了几年。
后来辽国小皇帝继位,太宗皇帝便决定乘机组织二次北伐,想不到。
却吃了个,大败仗。
高滴诣脸色有些不好看:咱们又败了?是啊,这次北伐可以叫歧沟关之战。
这场战役规模很大,双方都动用兵力过十万,整个战役持续数月。
战初,我宋军兵分三路,东路佯攻幽州。
中路、西路强攻山后诸州,然后会师幽州。
战事之初。
我军也是一路凯歌,攻占辽国不少州县,辽军因主力尚未赶到,充分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利用平原地带开阔地势,对我军进行袭扰,成功地破坏了我军合围幽州的战略意图。
随后,辽军主力赶到,在歧沟关将冒进的大宋东路军击败,由于宋军是背水而战,溃败过河时,溺死者甚重。
辽军追杀过河,歼灭我大宋军达数万人之多!辽军乘胜全面反攻,我大宋另两路大军与之接战后,各自溃败,大将杨业战死。
攻占的土地全部丢失。
我大宋在此役中元气大伤,从此无力组织北伐。
高滴活掰着指头一数,苦笑道:前面总共六场大战役,咱们只胜了三场,唉,以百战之师对战大辽,只打了个平手,也算差劲的了杜文浩苦笑:说打成平手都算咱们脸上抹金了, 六场战役里,两次雁门之战应该算一次。
因为第二次雁门之战只是一场个别战斗。
算不上战役,虽杀了对方主帅,但杀伤敌军并不太多,敌军更多是情况不明主动后撤,而不是被击败的。
特别是咱们最后一战,歧沟关之战,败得很惨,总共损失数万将士,数量超过前面几次战役战损总合!这场败仗从败的结果远大于前再战役,时间又很长,从规模上可以折算至少两场败仗。
所以,前一阶段总体上客观地讲,咱们大宋战争胜负比,十成最多胜了三成,输了七成。
算得上败多胜少了。
高诣活幽幽叹了一口气:这些败绩听着着实让人郁闷。
来!先不说了,咱们喝酒。
两人喝了几杯酒,又依偎着听了一会雨,高酒诣心情好些了,到底还是牵挂与辽的战事情况,尽管听着郁闷,却还想知道后面怎么了。
便又道:你还是接着说吧,后面咱们怎么个败多胜少的?。
杜文浩道:那好吧,后面的败绩听着更让人郁闷,我就说简单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