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依然在不受控制的发展着,民国27年1月15日,任命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程潜、陈绍宽、李济深为委员之后,国民政府在1月17日再次改组了军事委员会,增加宋哲元、熊式辉、卫立煌、万福麟四人为委员,同时以相应命令规定参谋总长、副参谋总长、军令部部长、军政部部长、军训部部长、政治部部长、军事参议院院长为军委会常委。
其中参谋总长负责指挥各部、院、会、厅,辅助委员长策划全局及处理委员会日常工作。
为了将抗战继续下去,最高统帅部不仅仅是在改组军事委员会,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来整饬军纪提高士气。
虽然面对日本的侵略,所有前线的军队,不论陆军、空军,无论中央嫡系,还是地方部队,都进行了英勇的抗战,极大的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救亡志气,但也有少数高级将领,或因胆小怕死,或为保存实力,不服从指挥,对敌望风而逃。
这其中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的表现尤为恶劣。
其受命防守津浦铁路北段,然而此人毫无抗战之意志。
在华北战局紧张之时,军事委员会曾接连下达命令,令其向德州、沧州一带出击,以为牵制。
然而韩复榘却抗不从命,未战先退。
南京失守之后,华北局势更为严峻,但身兼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第3集团军总司令等职的韩复榘却依然无所作为,甚至不理会军委会的命令,丝毫未加强黄河防务。
民国26年12月23日。
当日军矶谷廉介中将所指挥的姬路第10师团由青城、济阳之间渡过黄河之后,韩复榘竟于次日率军南退,仅留第20师守卫济南。
两日之后,即12月26日济南失守。
31日,委员长电令其将主力分布于泰安到临沂一带,泰山山脉地区之各县,万勿使倭唾手而得全鲁。
然而此人不但不依令增兵泰安。
反而于次日,即民国27年1月1日放弃大汶口,率军退至济宁。
四日后又由济宁率军退至曹县、单县、城武一带。
更为恶劣地是,身为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的韩复榘公然违反军事委员会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绝对不准离开本战区的命令。
将所辖第3集团军的全部军需辎重及其私人财物,装车由津浦铁路经陇海铁路转至平汉路,停于漯河,准备全军退往漯河。
这样一来。
其便是脱离第5战区,进入第1战区所属防地。
1月11日,蒋委员长在开封召开第1战区、第5战区高级军官会议,作了《抗战检讨与必胜要诀》的讲话。
在会议上,委座总结挫败原因时,赫然指出国军各部在过去的作战中所存在的众多缺点。
这其中着重批评了某些高级将领,委座认为军纪荡然为第一大罪恶,因有些高级将领缺乏牺牲精神、缺乏敌忾心、缺乏坚决自信、公然抗命,方才造成现在此等之局面,是为是可恕孰不可恕按照委员长地手令,韩复榘与当日会议结束之后,立即被免职查办、逮捕并送到武汉。
国民政府军委会组织军事法庭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等罪名。
依法处其以死刑。
依照军法军事法庭判决,1月24日,韩复榘被执行枪决。
而就在韩复榘伏法的四天前,也就时候1月2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明令嘉奖抗战牺牲的郝梦龄军长、佟麟阁副军长等众多抗日英烈,并撤职查办、枪决处死41名作战不力的旅长以上将领,此等之举给保存实力、怠于作战的军官以极大震慑,前方士气顿时为之一振。
而在这期间,国民政府还利用日军暂未发动大规模进攻的间隙整军。
对全国军队进行了武器装备及兵员的补充,以恢复、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同样,南京失守后,日本也在作着新一轮攻击作战地准备,由于在南、北两战场取得了胜利,在这基础上,日本方面重新制订了对华的政略、战略,决定进一步加强其在中国的军事力量,并开始扶植傀儡政权。
企图军、政两手并用的手段。
迫使国民政府屈服。
1937年12月24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处理中国事变纲要》。
该概要提出:帝国政府切望南京政府迅速放弃其抗日容共政策,与帝国合作。
但南京政府仍然标榜长期抵抗,有鉴于此,今后不一定望期与南京政府谈判成功,而继续寻求收拾时局之其他途径,并与军事行动互相配合,对事态的进展作好准备,以应付南京政府的长期抵抗。
1938年1月11日,日本御前会议又制订了《处理中国事变地根本方针》,方针中又提出:如现中国中央政府不来求和,则今后帝国不以此政府为解决事变的对手,将扶助中国新兴政权的成立,与其协商调整两国邦交,并协助新生的中国建设。
对于中国现中央政府,帝国采取的政策是设法使其崩溃或使它归并于新兴中央政府。
五天之后,也就是1月16日,经裕仁天皇批准,近卫文磨内阁公开发表了《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政府声明》一文,该声明宣称:帝国政府在攻下南京后,仍然为给予中国国民政府以最后反省机会,一直等到现在。
然而,国民政府不理解帝国政府的诚意,狂妄策动抗战……因此,帝国政府今后不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期待能与帝国真诚合作地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进而与这个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新兴的中国。
与此同时,日本撤回驻华大使。
并开始建立长期战争体制。
1938年1月22日,近卫文磨首相在第73次议会上发表的施政演说中指出:为迫使中国政府屈服,以结束对华战争,必须建立国家总动员体制,也就是国家总体战体制。
除了继续准备在中国战场投入更多的兵力之外,日本占领当局还在占领区进行了一系列地傀儡政权建设活动,继1937年11月22日将9月4日在张家口成立的察南自治政府、1937年10月15日在大同成立的晋北自治政府、1937年10月27日在归绥成立的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三个伪政权合并。
在张家口成立蒙疆联合委员会后,南京失守地第二天即12月14日,日本人又将1937年7月30日成立的北平治安维持会、8月1日成立的天津地方治安维持会、11月27日成立地河南省自治政府、12月10日成立的山西省临时政府四个伪政权合并,在北平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除此之外,,民国26年12月5日、民国27年1月1日,在日本人的授意下,某些汉奸还分别成立了上海大道市政府、南京自治委员会、杭州治安维持会1938年2月14日。
日本大本营下令撤销华中方面军、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三个司令部,建立华中派遣军司令部,统一指挥华中地区的日军。
同时将三个司令部的全体人员及司令官调回日本国内;于此同时因华北方面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进行地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开展,日军深感后方部分地区治安不稳,为加强华北兵力,1937年12月31日。
将国崎支队归还华北方面地广岛第5师团建制;1938年1月15日和2月10日,又先后将第16师团和第114师团调往华北。
自从民国26年8月,淞沪开战以来,全国之抗日战争已经发展为南、北两个战场。
当时国民政府最高军事当局为防止日军由东南沿海登陆,占领徐州、切断南北两战场地联系,于8月20日曾以大本营第1号训令宣布成立第5战区,负责指挥鲁南、苏北地区地战事。
第5战区司令长官由委座亲自兼任。
副司令长官即为韩复榘。
大本营赋予第5战区的作战任务及指导要义是:本战区作战之特性,为对敌强行登陆之作战,故以立于主动地位,确占先制之利,根本打破敌军登陆之企图,此为作战指导上之第一要义。
纵使敌军一部先行登陆,务必迅速围攻而歼灭之,不使后续兵团借此以为安全登陆之掩护。
此为作战指导上之第二要义。
必要时,在指定地区之范围内扼要固守。
绝对限制敌军之进展,运用机动部队而歼灭之,以确保我国军南、北两战场作战连系之中枢。
但在8月20日当天,最高统帅部又发表了大本营第2号训令,撤销第5战区,辖区及部队改归第1战区。
可当淞沪会战局势趋于严峻之际,在10月16日,最高统帅部又下令重建了第5战区,任命李宗仁将军为司令长官。
韩复榘为副司令长官。
长官部设于徐州,管辖地区为津浦线两侧及山东省。
下属部队有第3集团军、第11集团军、第24集团军、第51军海军陆战队以及位于鲁南、苏北、豫东、皖北各地的所有军事力量。
第5战区司令长官部遵循统帅部的意图,结合本战区当时的敌情、地形及任务,在民国26年12月拟定了综合性地作战计划。
其方针大概为:第一时期(阻止敌之侵入)、第二时期(兖州附近之会战)、第三时期(徐州附近之会战)三个阶段。
也就是说负责守备黄河南岸的第一线兵团,直接守备黄河两岸,置重点于济南及济南以西地区,分置预备队于济南、泰安附近,并于黄河固守河岸,不得已时应确保直后方各要点,不得使得日军扩大区域或威胁主力的侧背。
而守备海岸之第一线兵团,则连接守备海岸各要点,阻止日军的登陆,并置有力之预备队于诸城、日照、东海一线地区,以机动策应海岸直接守备部队,挫折敌登陆企图。
在日军已经登之陆时,则是需要固守既设工事线,竭力阻止敌之发展。
而第二线兵团则位于徐州附近,添筑徐州附近国防工事,并准备利用津浦、陇海两线,曾援第一线兵团之作战。
一旦第一期作战失败,无法阻敌入侵,那么黄河守备兵团在受敌由长清及其以东正面压迫之时,向莱芜、泰安、肥城及新泰、大汶口地区逐次撤退,占领要点;第一线兵团后撤时,第二线兵团即应以有力部队推进至邹县附近,间接支援黄河守备兵团之退却,直接阻止敌沿津浦线南下。
余部仍控置于徐州附近。
兖州附近的会战进行之时,国军应该以邹县、济宁两兵团及泗水、新泰附近之游击部队相互策应,以外线态势,保持重点于左翼位置,对南进的日军施以猛力反攻。
而万一兖州附近的会战不利,日军由运河之线突入南阳湖以西平地时,或日军由海岸向西强压、越赣榆之线西进之时,或日军由运河以西地区渡过黄河时,第5战区所属各兵团应逐次后退,并在徐州留下一个师,配合地方军警团队,固守徐州城廓。
徐州会战地要领是:以极少数部队据守核心,以战区全力之大部,发挥游击战之威力。
战区司令长官部在第一、第二两期作战时均设于徐州,如果发生第三期作战的情况时,则是将战斗指挥所设于宿县。
应该说这个计划考虑的还是比较充分的,但随着韩复榘所部的私自溃退,整个作战计划几乎成了一张草纸。
根本就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