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夜郁闷之下,一句见个鸟几乎脱口。
但转念一想,徐天甫那厮虽如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但却是个堂堂正正、铁骨铮铮的汉子,我何必与他置气?又何必拿小辈出气?一念至此,便点头道:让他进来。
片刻之后,便见一少年在侍从引领下大步入内。
十**岁年纪,身长七尺,五官俊秀,气度不凡,眉宇之间颇有其父风范。
在厅中站定,拱手行礼,口称见过知府大人。
徐卫如今是白身,见了朝廷大员,本当行跪拜之礼。
但张叔夜初次见他,颇有好感,也就不在礼节上计较,颔首道:好,你就是徐卫?正是。
徐卫点头道,态度从容,不卑不亢。
此次你统率乡兵,歼灭贼寇,驰援夏津,功劳不小。
本官从济南府,一路追击这伙贼人过来,正是你们夏津县牵制住了贼兵主力,才让本府一举端掉了千牛山。
待此处事毕,本府自当向朝廷并大名府通报此事,嘉奖你等有功之人。
张叔夜有意试他反应,所以拿出这些官话,套话来。
徐卫听罢,淡然笑道:知府大人指挥有方,知县大人调度有理,夏津乡兵齐心效命,这才有了此次大胜,徐卫不敢居功。
张叔夜闻言,大感意外,你小子多大年纪?怎地说起话来四平八稳,滴水不漏?跟你那老爹简直是天壤之别。
当下,对徐卫又多了几分好感,早把先前与徐彰的不快扔到一边。
又问了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徐卫皆对答如流。
张叔夜愈加欣赏,便生了拉拢之心,但又怕他只有匹夫之勇,而无真才实学。
坐下说话,来人,看茶。
张叔夜待他坐下后,又问道你父亲当年号称西军第一悍将,党项人畏之如虎;你兄长也投身行伍,崭露头角。
你将来有何打算?徐卫略一沉吟,正色道:准备拼命。
张叔夜方端起茶杯,听到这话,将茶杯放下,疑惑道:契丹已亡,党项疲弱,金国又与我朝交好,正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何来拼命一说?徐卫来之前,便听说了接见他的是济南知府张叔夜。
从前看《水浒》,张叔夜的名字并不陌生,后来仰仗百度,才知其人并非《水浒》中说的那样。
此人并非科举正途出身,而是依赖先祖的门荫,踏入仕途。
但与其他荫官相比,张叔夜却是有真本事的。
在当了一段时间地方官后,政绩卓著,受到天子召见,所陈意见深得帝心,于是留作京官。
曾经出使辽国,在国宴是,契丹人自侍勇武,有意羞辱,要与宋廷使节比试。
张叔夜表现了高超的箭术,契丹人深为钦佩。
后来金军南侵,他带兵勤王,靖康之变,随徽钦二帝被俘,行至白沟,绝食而死,气节人格,震撼敌军。
当下,见张叔夜问起,他并不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大人真相信女真人与我国交好?张叔夜心中一动,仍旧不动声色道:契丹败亡后,金国交还我幽云六州,已连续数次派遣使节,入朝交好,这是人所共知的。
徐卫又问:大人应该知道,不管是契丹人,还是女真人,都在马背上长大,民风剽悍,尚武敢死。
而且自古以来,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都对中原的花花江山眼馋得紧。
现在辽国灭亡,挡在宋金之间一道屏障已经消除,如果您是金国之主,您会怎么做?张叔夜那杯茶,是无论如何喝不下去了。
当年宋金立下海上之盟时,他就上书极力反对,建议联辽抗金。
可惜,当今天子和满朝文武,都被宋辽百年世仇蒙蔽了眼睛,派遣大军,一同攻辽。
反被日薄西山的辽军打得大败而回,女真人看在眼里,早早晚晚,必定挥师南下。
你是说,女真人早晚会对大宋动手?张叔夜直视着徐卫。
后者祭出了预知历史的金手指,神色肃穆,沉声道:不是早晚,就是今年!张叔夜这一惊,非同小可!他虽然也判定女真人早晚会南下攻宋,可那至少也得等上三五年,今年南下,有这可能么?但这小子既然敢口出狂语,想必有些想法。
遂问道:两国交战,最是耗费国力,女真人凭什么一年之内,连续用兵?大人,所有的游牧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以战养战,通用掠夺来收集战争资源。
而我国,各类资源十分充足,不管是粮食,肉类,铁器,人口,可谓应有尽有。
是以,女真人不必担心耗费国力的问题,他们只会越打越强。
徐卫说道。
张叔夜久久无语,徐卫的意见与他的想法虽不中,亦不远。
今年宋金相约攻辽,宋军的实力被女真人看了个真切,如今让金国这只老猫,枕着大宋这条咸鱼,怎能安然入睡?照你的意思,我们有几成胜算?良久,张叔夜抿了一口冷茶问道。
那得看上头是什么意思,如果上头无意抗战,一心求和,那我们还就真悬了。
徐卫回答道。
放下茶杯,张叔夜又问:若是朝廷举倾国之力与之抗衡呢?十成胜算!女真人虽然勇武,但我们也不乏敢战之士,况且我们的资源远非金国可比,只要决心抵抗,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咱们跟他耗!关闭边关,坚壁清野,敌来我守,敌走我追,鲸吞蚕食,逐步推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看谁硬得过谁。
徐卫侃侃而淡,条理清楚。
好!一声大喝,张知府一掌拍在桌上,徐卫所陈之策,正与他不谋而合!没想到,徐彰还生了这么一个儿子!好!知府大人过奖,我不过是纸上谈兵,耍耍嘴皮子而已。
徐卫轻笑道。
张叔夜高深莫测的盯了他一眼,笑道:纸上谈兵?砍桥拒贼,诱敌深入,瓮中捉鳖,四面围堵,虚张声势,吓退强敌,这些都是纸上谈兵?徐卫这下笑不出来了,对方知道得这么详细,看来今天不仅仅是接见嘉奖这么简单。
我那些伎俩,对付这些乌合之众或者有用,其他么……徐卫这倒不是自谦,而是实话实说。
这次虽然获胜,但对方是些什么货色?不过是一群未经训练的强盗,女真铁骑却是千锤百炼,从尸山血海中滚出来的百战之师。
事在人为嘛。
张叔夜起身,踱步至徐卫身旁坐下,徐卫啊,你兄长已受了门荫,作了军官,你就没有什么想法?与徐卫的一番对谈,张知府庆幸自己没有意气用事,此子虽然年少,但其见识不凡,且有胆略,是根好苗子。
更难得的是,与自己意见相投,正当趁机网罗,为国储才。
徐卫自然听懂了这话是什么意思,可他心里另有想法,是以一时之间,并未回应。
张叔夜见状,以为他有什么顾虑,赶紧说道:当年,你父与本府在西北共事,算起来,我也是你半个长辈。
如今时局不明,正是用人之际,不如这样,你到济南府来。
多的不敢说,以你的能力,以你的功劳,补个修武郎不成问题。
说罢,停顿了一下,却没从徐卫的脸上看到想象中的欢欣鼓舞。
怕他不懂其中奥秘,又接着解释道:这可是正八品的武职,你如今是白身,若从士兵干起,少说也得七八年。
他这倒是实在话,当今天子登基后,定下武官官阶五十三等,类似于后世的军衔,修武郎是第四十四等。
普通士兵要是一阶一阶往上升,若是和平时期,还真得费些时日。
徐卫立有功劳,又是行伍世家出身,再加上张知府托托关系,问题倒是不大。
徐卫一时没有回应,站起身来,对着张叔夜一揖:多谢知府大人抬举,只是父亲年老多病,四哥又任职军中,家中无人照料。
大人的提携,徐卫一定铭记在心。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无懈可击。
自古以来,一个人有没有才能,不打紧,所谓百善孝为先。
评价一个人,首先看他是否孝顺。
即便朝廷大员,但有父母过世,也必须丁优,可见孝道大如天。
徐卫既要拒绝对方的好意,又要不伤人情面,这个借口是合适不过的。
对方非但不会心存不满,反而会认为此人虽有才干,却是个至孝之人。
而但凡孝顺之人,往往可靠。
张叔夜以惋惜的神情看着他,虽觉不舍,也点头道:不错,孝心可嘉。
罢了,本府也不会强人所难,只是你既怀大志,兼有胆略,守在乡里,终是可惜了啊。
徐卫立时作出一副心痛不已,无可奈何的模样。
张知府看到,又觉不忍,宽慰道:无妨,你此次立下功劳,在本县补个缺是绰绰有余了。
你未及弱冠,将来还有的是机会。
徐卫连声称是,张叔夜又宽慰嘉奖了几句,亲自送出门来。
徐卫摆着正经的八品官不要,既没疯,也没傻。
他有自己的打算,那就是,坚决不投军!原因就在于,一旦被编入禁军战斗序列,那就得一切唯军令是从,束手束脚,完全受制于人。
即便暂时得到个八品头衔,以后想出头就难了。
他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历史上北宋末年三番五次发出的招募勇士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