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出神的弟弟,徐胜搭着他的肩膀说道:老九,咱要给爹争口气,不能让三叔一家看扁了,知道吗?在他看来,三叔这次来信召弟弟去东京,绝不是为了叙骨肉亲情,恐怕还有其他目的。
老爷子有言在先,他徐绍加官晋爵是他的事,我们不眼红。
堂堂正正做人,安安分分做事就行了。
徐卫嗯了一声,也不知听没听进去。
徐胜心里不是个滋味,起身入内宽慰老父去了。
既然这位三叔与我们家多年没有来往,突然写信来召,值得玩味。
肯定不是信中所说的那样听闻自己打了胜仗,不胜欣喜云云。
但无论如何这一趟必须得去,总不可能因为怕老爷子不高兴,该干的事我都不干吧?马上就到九月,还有一个月金军就将南下入侵,靖绥营目前兵不过两千,将不过数员,对大局来说起不到多大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要挡住金军第一次进攻,还得从朝廷着手,这一趟去东京,就是个机会!但问题随之而来,靖绥营这次作战回来,首要任务就是抓紧训练。
自己一走,这事谁来负责?四哥是绝好的人选,可他军职在身不可能留下来。
除此之外,又有谁能挑起这个担子?房中,徐卫正收拾行装。
他脑子里根本没动那个心思要和老爷子商量,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事情。
大名至东京虽然不远,但没十天半个月怕是回不来,收拾几件衣物,带点盘缠是必须的。
你真要去?不知什么时候,徐太公已站在门外。
徐卫停了下来,转身点了点头。
老爹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自己也没办法。
徐彰闻言,盯着儿子看了半晌,叹道:儿大不由父,去吧。
经过几次长谈,他了解到徐卫有自己的想法和抱负,当爹的帮不上他就算了,哪能挡他前程?只是,徐卫这一去,自己这张老脸就彻底挂不住了。
徐卫不想解释他此去东京,不是为了托关系走后门。
时间紧迫,要办的事情太多,他实在没有办法把精力放在这些家庭的鸡毛蒜皮上,遂闭口不言,沉默以对,免得挑起争执。
见儿子不言语,徐太公入内坐下,主动提道:你去了东京,没有十天半月回不来。
乡勇营的事情怎么办?我已经委托张庆,他是副指挥使,全面负责部队的训练。
徐卫回答道。
徐太公一听,眉头拧成一团:张庆?他连你都不如,怎么负责?乡勇营刚组建,应当抓紧训练。
说到此处,略一停顿,还是我来吧,几十年的兵不是白当的。
我听错了?老爷子主动要来指导乡勇营的训练?他不生我气?徐卫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简直是太阳打南边出来了!你愣着干什么?不相信爹?小子,不怕吓着你,你爹我带出来的部队,就算在西军中也是精锐之师,你这破乡勇营还能难得住我?徐太公叱道。
可您老的身体……徐卫担心道。
我身体怎么了?硬朗得很,白天使陌刀你没看到?白了儿子一眼,徐太公说道。
那倒看到了,没舞多久,就气喘上了,这么大年纪了还不服输。
不管怎么说,老爷子出山来抓部队的训练,那绝对是首选。
虽然自己没有亲眼看到他是如何驰骋疆场,斩将夺旗,但就凭他离开沙场这么多年,好些人还记得他的名号就足以说明问题。
这个后顾之忧解决了,自己就可以安安心心的去东京。
心里突然有些愧疚,老爷子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
前些日子自己赴山东助战,他能提出让让自己逃避。
这次去东京,又不加阻拦。
而自己呢,还想到他性情固执,根本没想过和他商量。
虽然自己这个儿子是假冒的,但老人家对自己这份亲情,却是货真价实。
惭愧啊……又说了一阵,徐太公便催促早些歇息,自己则起身向外走去。
徐卫几次想对他说声谢谢,可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
堂堂七尺,要作这小女儿姿态,实在有些为难。
对了。
徐太公停在门外,欲言又止。
爹,有事您说。
徐卫赶紧说道。
像是有些难以启齿,徐太公几次动了嘴唇却说不出口,最后,还是说道:明天你经过县里,买些个大的脆梨带上。
说罢,像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匆匆忙忙走了。
脆梨?买来干啥?第二天徐卫起了个大早,到靖绥营安排好一切后,与徐胜同行,直奔东京而去。
经过夏津县,遵从父亲的吩咐买了上好的脆梨十斤带上。
一路快马加鞭,经过北京大名时,与徐胜分别,直投东京。
第四天一早,徐卫就出现在东京城内。
望着这座宏伟的几朝古都,他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还是被狠狠震惊了一把。
从前一直有个概念,那就是北宋都城开封是座极其宏伟繁荣的大城市。
可终究怎么个宏伟,怎么个繁荣,无从得知。
现在亲眼看到,才感觉宏伟繁荣都不足以形容这座城市的活力。
首先第一印象就是热闹,不仅人多,商铺更多,这一大早的,应该好些人连床都没起,街市上却已经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第二个感觉就是,虽然热闹,但却井然有序,自己骑着马一路通过,居然被堵。
后来才发觉,每隔两三百步,就有一个挂着军巡铺的所在,里头的军汉又要维持秩序,还要疏导交通,简直就是后世交警和巡警的祖师爷!商铺林立,人流不息,井然有序,热闹繁荣。
这就是东京给徐卫的第一印象。
其实,他看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那东京为几朝古都,数百年经营,又特别是大宋开国以来,历代君王非常重视发展,尤其是工商业。
甚至打破历朝历代不许百姓向街开门,不得在指定的市场以外做生意的规矩,就连御街两旁,都允许设立商铺摊位,有钱大家赚!那东京城,各地运来的商品数目成千上万,你随便找一个小摊铺,要买二三十种东西下酒,马上就拿得出来。
东京城,每天消耗的鱼就上千担,每天都有上万头猪被赶进来等待宰杀。
这还不算,除了白天,东京的夜市也非常有名,经常到闹到三更才散。
而朝廷也大开方便之门,城门关得极晚,开得极早。
在政策鼓励下,东京商业极度繁荣,每日成交量动辄以千万计!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再不像往常那样,藏头露尾,而是大胆地穿着绫罗绸缎,招摇过市。
像徐卫这种怀里揣着几十两银子的,都不好意思拿出来。
最让徐卫记忆深刻的是,古代中国的民众,印象几乎都是面黄肌瘦,表情麻木,为了生计奔波不停。
可东京的居民,个个看起来都欢喜得很,精神饱满,和气好客。
看着这一切,徐卫这个二世为人的家伙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还真是个乡巴佬。
同时,心里也担忧,这上百万东京百姓,安逸太平的日子过得太久,早忘了兵戎之事。
一旦女真人兵临城下,他们该是何等的恐惧?而这样繁荣的文明之都,又怎能让女真蛮夷的铁蹄肆意践踏?徐九?正看得出神,一个声音将徐卫从繁杂的思绪中拉了回来。
扭头一看,嘿,真是巧了啊,刚分别没几天,又跟这儿碰上了。
你道是谁?不是旁人,济南知府张叔夜!见过知……徐卫话没说完,张叔夜一把执住他手笑道:大街上拘什么礼?况且这东京皇城,天子脚下,扔块砖都能砸到个四品官,低调些好。
说罢,问起徐卫来意,后者只说是进京探亲,也没说探谁。
张叔夜却是奉诏述职而来,两人都有事在身也没多谈,张叔夜说明住处后便带了随从自行离开。
徐卫也按照信上的地址找人打听,一路寻过去。
那徐绍府邸在东京西南角,与别处不同的是,这里相较而言清静此,都是些大宅院,想必是朝中权贵聚居之地。
到徐府门前,徐卫翻身下马,从怀中取出一小锭银子执在手中,便准备上前叫门。
这还一步没走呢,背后又有人叫道:敢问是徐官人么?扭头一看,这回不认识。
对方是个十五六岁的丫头,正瞪起一双大眼盯着徐卫。
是姓徐,怎么?徐卫微笑道。
就凭那双大眼,也应该对人家抱以微笑。
那是大名府夏津县徐家庄的徐九官人么?小丫头又问。
这回徐卫笑不出来了,她是怎么知道的?我在东京这么多熟人?点头道:算是吧。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什么叫算是?小丫头一张嘴还挺厉害,连珠炮似的,又脆又响。
那就是吧。
徐卫笑道。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什么叫……小丫头又一通嚷,突然闭上嘴,后退小半步,虎视眈眈的瞪着徐卫,这厮敢情是在逗我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