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浚州境内,离黄河壁垒不远之处,一支骑兵正在巡逻。
说到骑兵,人们往往联想金戈铁马,雄壮威武。
可这支骑兵却有些怪异,战马并非不雄骏,装备并非不精良。
但自古以来,哪个骑兵不是手持着缰绳,耀武扬威?你见过双手抱着马鞍生怕摔下来的骑兵么?听说女真人接连击溃我军援兵,已经进入相州了?骑兵队前,一名武官缩着肩膀小声嘀咕道。
旁边一名同袍鼻头冻得通红,吸了吸鼻子,摇头道:这世道,没法说。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且守着吧,真要来了,咱不是六条腿么?可是,过了黄河,就到……那武官下意识地往身后望了望。
那里便是连接河北浚州和河南滑州的黄河浮桥。
十年前修建完毕,横跨三山,如彩虹一般贯穿黄河。
这黄河之上,只有两座桥可以通过,一处便是建于唐代的浦津桥,距此甚远。
另一座,便是这天成桥。
哼,怕个鸟!没听说么,官家,不,太上皇带着童太师都往南跑了。
咱们能挡得住女真人么?至多把这桥烧了便罢……刚说到这里,突然瞥见同伴张着嘴,瞪着眼,手指着前方说不出话来。
好一阵,才惊叫道:女真人!猛然扭头一看,暗叫不好!一支军队疾速而来!难道真是女真人?队伍一阵慌乱,骑兵们紧紧抱着马鞍,相顾失色。
等对方走得近了,这些铁甲精骑才暗呼幸运。
来的不是金军,而是宋军,看这样子,约有四五千人马,本来以为又是哪里来的溃军。
但这支部队装备虽然不济,但行进之时,颇有章法,丝毫不乱,不会是种少保所部吧?别瞎乍呼!你不怕扰乱军心?这名武官喝道。
再看去时,那支部队已经停止前进,并派出一骑飞快驰来,隔着一丈距离勒住缰绳,拱手问道:我等是自大名而来的乡兵,敢问节级,可有种少保部消息?什么玩意?乡勇?看来局势真的恶化到无力回天的地步了,连乡勇都跑出来撑场面。
两名武官对视一眼,红鼻头瞄着来人说道:种少保?不是听说他老人家率领百万西军赶来勤王了么?我倒是盼星盼月地盼着他来,可至今连根毛都没见着。
对面那骑兵听罢,再次拱手还礼,说声有劳,便打马回去,上报指挥使。
不太妙!我们已经到了浚州城下,还没遇上种公部队,要再往西走么?张庆神色凝重,前几天一战,部队伤亡较重。
虽然一路过来收留残军,如今人马已达五千余人。
可那从战场上溃散下来的士兵,大多丢盔弃甲,手里连根烧火棍都没有,装备是个很大的问题。
徐卫看着那座横跨三山的浮桥,若有所思。
其实他比张庆更忧心,李贯去东京至今没有回来,种师道又不见踪影。
金军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这个地方,靖绥营只有几千人马,其中绝大多数是步兵,一旦在河北遇上金军主力,结局是显而易见的。
日前一战,靖绥营虽然得胜。
但却是胜在对方的轻敌,那支金军甚至没有过多考虑就直接发起正面冲击,企图一举冲垮靖绥营,甚至根本没有想过要用迂回,牵制等战术。
如今宋军在河北的部队已经被金军击溃,种师道所部又不见踪影,靖绥营不能再在河北停留了。
什么声音?张庆突然皱眉问道。
不光是他,靖绥营好些士卒都东张西望,寻找那突如其来的声音。
徐卫猛然望向东北方,声音似乎是从那边传过来的。
难道是种师道来了?不对,曲充不是说种师道被勒令致仕后,隐居在终南山么?那他应该从西北方向过来才是。
黄河里水流声吧?有士卒说道。
你耳朵长后脑勺了?这声音明明是从东北方向传来。
同袍反驳道。
这边还没弄清楚什么情况,后头的官军骑兵部队已经骚动。
不多时,却见东北方向烟尘飞扬,遮天蔽日,那声音越来越清晰!马蹄声!有人失声惊叫!背后炸开了锅,靖绥营士卒回头一看,防守黄河北岸的马步军蜂拥南逃!拼命向浮桥奔去!北岸的城垒上,甚至有眼见逃兵太多,浮桥被堵的士兵,纵身跳下!只闻蹄声,不见人影,这些精锐就吓得仓皇逃窜!再看南岸,也是闻风而动,那一片连营里,无数士兵匆忙奔走,如无头苍蝇一般乱撞。
真要打起来,指望他们?韩世忠孙正二人打马上前,异口同声道:怕是女真人!这两个都是久经战阵的武官,可此时语气中也难掩惊慌!当然是女真人!从东北方向而来,声势如此骇人,不是女真人,谁又有这么多的骑兵?徐卫也不免几分慌乱。
历史上,金军进攻浚州,宋军数万精骑奔溃,南岸的守军也焚桥逃跑。
金军抢夺附近民船,花了五六天时间才把全部军队送过黄河。
进而直逼东京,现在,历史又要重演了么?费尽心机,难道也不能改变中原沦陷,北宋灭亡的历史?一时之间,不禁有些黯然神伤。
几名都头跑过来询问对策,杨彦见他脸上出现从未有过的落寞神情,心里一惊,叫道:九哥?徐卫没有反应,跨坐在马背上,低着头,看着黄土地,一动不动。
杨彦往东北方向一望,烟尘已经遮蔽半空,金军片刻将至!一时情急,抓住徐卫肩膀使劲一摇:九哥!你这是怎么了!弟兄们等你命令!一个激灵,徐卫像是做了噩梦醒来一般!对,我这是怎么了?我不是逢人就说人定胜天么?给别人说教那般理直气壮,到了自己身上就没用了?我不能慌!不能乱!靖绥营必须当机立断!往前一望,金军旗帜已经隐约可见,再往后一看,北岸宋军已经逃了个干干净净。
徐卫一咬牙,将手中陌刀一挥: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