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在留学生的日常管理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平时有谁感冒发烧缺了课,党支部就会安排专人去给他补课;谁平时学习吃力,党支部会布置学习好的同学和他建立一帮一的关系;每到考试期,党支部会了解每个人的备考情况,谁有难处就给予解决,让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甚至个别同学国内家里有困难也要设法给他帮助,使他能够安心学习。
陈非告诉我:我们当时有一个口号,叫做‘不让一个同志掉队’。
这就是说,不论在学习上,还是思想上,所有同学要成为一个坚固的整体,大家共同进步、互相支持,共同完成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关怀和勉励在我查阅的大量有关留学苏联的历史档案中,有一个熟悉的名字时时跃入眼帘。
他,就是周恩来总理。
无论是派遣第一批留苏学生出国,还是迎接中苏两国关系破裂后最后一批学生回国,所有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决策,都与中南海西花厅息息相关。
甚至诸如每年选派的人数、专业比例这些具体而细微的问题,周总理也要一一亲自审批。
1951年派遣出国的留学生,在回忆文章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临行前高教部在北京饭店举行的饯行冷餐会。
日理万机的周总理专程赶来为大家送行,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他将祖国人民的全部期待归纳为十六个字: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席间,同学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三五成群地向总理敬酒。
周总理慈祥的笑容、殷切的话语,至今令当事人历历在目、言犹在耳。
留苏预备部成立后,学员们的衣食住行,更是得到周总理事无巨细的关心。
周总理一再指示:要把留学生的伙食搞好,让学生们个个营养充足,身体健康,才能经受艰巨学习任务的考验。
关于出国的着装,总理特地叮嘱:留学生代表新中国的风貌,国家再穷,也一定要穿戴体面。
1953年7月,周总理把即将出国的五百余名留学生邀请到中南海怀仁堂,为大家举办了隆重的送别晚会。
周总理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他根据毛主席的三好指示精神,针对留学工作的特点,提出了身体好,学习好,纪律好的要求。
总理指出,身体是我们学习工作的物质基础,身体不好就容易衰弱。
大家应作长期打算,不要只看眼前。
大家在国外尚须学习语言,学习会很紧张的,但一定要注意身体,锻炼身体。
其次,要学习好。
总理回顾了我国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历史。
中华民族在鸦片战争后吸收了资本主义的文化,十月革命后吸收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文化,现在更需要社会主义建设的知识。
这一光荣任务就放在广大学子的身上,要学习建设理论、科学技术,首先着重经济、工业,此外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文学等,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要读死书,要活用。
要按照兄弟国家的制度规定,按部就班,好好学习。
在谈到纪律好时,总理提醒学子们在国外不要骄傲,要尊重兄弟国家的法规。
此外,应遵守学习纪律。
不能要求人家对每个同学都信任,不需要知道的事,不应该过问;不允许学习的东西,不应该去学。
如果认为需要,应先由两国正式交涉。
党团员参加旁听兄弟国家党团活动,应尊重那里的风俗习惯。
中国同学之间应订立规约,互相约束,大家遵守,要在学习中养成集体纪律性。
守纪律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革命的传统,应加以发扬。
最后,周总理深情地寄语大家:我相信,三五年后,等你们光荣完成学习任务,回到祖国,就一定能接替我们的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努力。
祝大家成功!50会后总理请大家看京戏。
一出戏是将相和,另一出是孙悟空大闹天宫。
亲历这一历史时刻的许宝文回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