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岁月无痕:中国留苏群体纪实 > 第九章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5)

第九章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5)

2025-03-30 19:30:16

马春途当时就站在不远处。

眼前发生的一切,令他震动。

许多年以后,随着社会阅历的逐渐丰富,马春途才体会到总理的深谋远虑和良苦用心。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外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各种敌对势力想方设法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尖端科技事业进行破坏。

当钱学森返回祖国时,美国的军方甚至发出死亡威胁我宁可把钱学森毙掉,也不要让他回到中国!经验丰富、处事谨慎的周总理,决不允许敌人有任何可乘之机。

数年以后发生的一件事,更证明了周总理的远见卓识。

1965年12月初,世界著名的力学专家、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同志,急于赶回北京研究一个重要数据,便搭乘了夜航飞机。

12月5日凌晨,飞机在北京机场降落时不幸坠毁了……。

钱学森伤感不已地叹息:一个全世界知名的优秀力学专家离开了人世。

一位弥足珍贵的国防科技专家,因为一个偶然的事件,就这样令人惋惜地陨落了。

发生这样的悲剧后,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周总理对人才真的是关怀备至啊!身为日理万机的一国总理,在很多细节方面,竟然比基层工作人员考虑得还要周到。

马春途无限感慨地说道。

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同志,也对留学生培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

1953年,刘少奇同志来到留苏预备部,接见了准备当年出国的全体留学生。

少奇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你们肩负着伟大的使命,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你门寄托着无限的希望,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待着你们学成归来发挥主力作用。

毛主席说,巩固政权比夺取政权还要难。

老一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江山,需要你们用科学知识来巩固,需要你们把新中国建造成为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富强国家……。

下这样大的决心,是因为苏联有建设社会主义的丰富经验,他们的科学技术比我们先进。

我今天特地来看你们,再一次表达对你们的重托,我相信你们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刘主席要求大家注意与苏联人民保持良好关系:苏联是我们的友好邻邦,苏联朋友把你们看成是中国人民的代表,所以一举一动都不能丧失国家尊严,不要有损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你们在学校里要和苏联同学打成一片,生活学习住在一起,要尊重苏联人民的风俗习惯。

最后,刘少奇同志勉励同学们:你们现在多么幸福,党和人民把你们当成儿女一样关心和爱护,什么都事先替你们想好了,只要求你们努力学习,把苏联的先进科学技术学到手,祖国的繁荣昌盛需要你们贡献力量!52曾负责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李滔,向我讲述了少奇同志教子的故事。

五十年代初,刘少奇的次子刘允若在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

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加上与同学们之间的矛盾,刘允若思想情绪波动很大,甚至提出了转学要求。

为此,少奇同志写信给大使馆党组织,请党组织不要因为刘允若与自己的特殊关系而纵容包涵。

信中写道:对刘允若的错误思想和行动,请进行严格的批评和处理,不要怕他难接受。

为了教育有严重毛病的孩子,我和党组织密切合作,是完全必要的。

他还多次亲笔写信给刘允若,对他进行耐心的帮助和教育,并将信转送大使馆。

当时在使馆负责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李滔同志保存了少奇同志的信件。

信中写道:你总以为你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大家都对不起你,你却没有对不起别人。

你没有替别人着想,却要别人替你着想;你不肯为别人有所牺牲,却要别人为你有所牺牲;你不去理别人,却要别人来理你。

这是一种什么态度呢?同志之间,这不是团结和合作的态度,而是同组织、同集体对立的态度,就是把自己个人放在同集体对立的地位,就是一种个人主义。

而个人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只有集体主义才是无产阶级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