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岁月无痕:中国留苏群体纪实 > 第九章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7)

第九章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7)

2025-03-30 19:30:16

陆定一同志的讲话在十点钟开始。

此时,能够容纳三千人的大礼堂已经座无虚席了。

陈国藩回忆道:我们几个同学是最早赶到会场的,占据了第一排正中的好位置。

得意了没多久,一批穿着整齐军装的军事留学生进场了。

刘晓大使宣布,为保障会场秩序,请前两排的同学把位置让给军事留学生,留学生要服从纪律听指挥。

我们怀着惋惜无奈的心情,不得已站到左侧走廊上去。

还好,我们紧靠主席台,只是偏了点。

新华社摄影记者拍摄毛主席讲话的照片,其背景就是大礼堂左侧走廊。

照片中可看到站在第一个柱子前的就是我。

陆定一同志的报告很重要,可是所有学生都无心听讲。

大家都在低声议论一个问题:毛主席今天究竟会不会来?大家表达心情的小纸条像雪片一样飞向主席台,不一会儿就在主持人刘晓大使面前堆成一座小山。

刘晓大使笑着对大家说,这当中百分之九十五是关于和毛主席见面的问题的。

当第一次休息时,大家都涌上了主席台,把刘晓大使包围起来。

刘晓大使向大家解释:几个月来大使馆不知收到了多少信,接到了多少电话,都表达了同志们极其热烈的心情。

同志们对我们的党和领袖热爱的心情我是很理解的。

但我们也应当体谅我们的领袖。

毛主席今天早晨八点钟才就寝,昨晚他工作了一整夜,我们不能使毛主席太疲劳了。

下午三点多,陆定一结束了报告。

这时,刘晓大使带来一个喜讯:毛主席将参加一个极其重要的国际会议,会后很有可能要到这里来和同志们见面。

大使还没结束讲话,同学们就欢呼起来,把大使的话打断了。

大使接着说:但是,这个会议不知道会开到什么时候,有可能开得很晚。

同学们齐声高喊:等到什么时候,我们都愿意!下午六点刚过,大礼堂里已是人山人海。

大厅的座位上坐满了人,两厢、廊柱之间也都站满了人。

在前几排,一个座位上甚至挤进了三个人,有的人干脆在走道上坐了下来。

一部分同学实在坐不下,被安置在旁边的学生俱乐部听实况广播。

苏联的电工们正忙着在场内拉电线,安装拍电影用的强光水银灯,大厅里灯光也全部亮了起来。

整个大厅被照耀的如同白昼,更加显得金碧辉煌。

而来自中国的摄影记者则背着照相机,台上台下跑来跑去忙个不停。

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突然间,如疾风般跑进来两个同学,大声说道:毛主席的汽车已经到门口了!大厅立刻静了下来,大家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

又隔了两三分钟,匆匆忙忙又跑进两个同学通报道:毛主席已经到前厅了,脱大衣呢,就来了!再隔一分钟,又有同学跑进来喊道:毛主席来了!话音未落,前台入口处的同学一下子向两旁闪开。

毛主席伟岸的身材出现了!大厅里骤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所有的人都在跳,在笑,在疯狂地鼓掌。

暴风雨的掌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激荡在大厅的每一个角落。

整座巨大的礼堂如同狂风暴雨中的海洋,激情的巨浪澎湃汹涌,往来奔腾。

毛主席登上大厅前面的舞台,代表团其他人员也鱼贯而上。

毛主席身穿灰色中山服,身材魁梧,红光满面,从台前一端阔步走到另一端,微笑着频频挥手向同志们致意。

毛主席走到哪里,哪里的人群就像涨潮的海水,蓦地向前涌动。

所有的人都扑向前排,希望离领袖近点,再近点。

池秀峰[U33]对当时的感觉记忆犹新:当毛主席向我所在的方向走过来时,我忽然感到背后涌来了巨大的压力,推动我不由自主地向前扑去,双脚几乎都离开了地面。

周围全是因激动而涨得通红的面孔。

我勉强支撑住才没有倒下去。

毛主席回到舞台中央,用手向大家一摆,掌声嘎然而止。

大厅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