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红莓花开(5)

2025-03-30 19:30:16

列宁格勒的一位中国留学生与苏联女同学坠入爱河。

随着交往的加深,两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中国留学生党支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开始做这两个年轻人的思想工作。

可是这一举动遭到了女方和女方家属的抗议。

苏联姑娘威胁道,如果中国政府不准他们结婚,她将卧轨自尽。

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惊动了苏联外交部和高教部。

每次提到这件事,李滔总忍不住哈哈大笑:苏联高教部问我:你们为什么不同意你们的小伙子和我们的姑娘恋爱?你们宪法中有这个规定吗?你要知道,我们的姑娘太喜欢你们的小伙子了!无奈之下,使馆只好将情况报告国内。

这件事一直上报到国务院,最后还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同意他们结婚。

这是第一桩中国留学生与苏联姑娘结婚的事例。

在苏方的要求下,我国有关部门调整了留学生的婚恋政策。

李滔回忆道:后来我们把握内紧外松的原则,即对外继续强调不赞成、不支持跨国恋爱,但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这个口子一开,一下子有一百多对小恋人从‘地下状态’浮出水面。

考虑到对方一般都是苏联大学生,将来也可以在国内发挥一技之长。

我们提出的要求是:允许结婚,但是必须将配偶带回国内。

这在当时被戏称为‘派一个赚一个。

’整个五六十年代,中国留学生与苏联姑娘缔结跨国婚姻的大约有五十对左右,在近一万人的派遣总数中仅占微不足道的比例。

绝大部分中国留学生还是严格遵守了国家有关规定。

沈菊生这样描述留学生当时的普遍心态:说老实话,很多苏联姑娘在各方面的确很不错。

年轻人朝夕相处,难免会摩擦出爱情的火花。

但是大多数同学心中还是存有顾忌。

一方面,看到了不少跨国恋爱坎坷挫折的事例;另一方面,家里亲属也不支持寻找外国配偶。

因此尽管心中有想法萌动,但是真正付诸行动的极少。

大家都把这段感情经历当作一段纯真的友情珍藏起来。

1955年,王光启[U35]被派遣到基辅工学院学习,他在留苏预备部认识的女友陈国敏,则被分配到了列宁格勒。

由于在北京航空学院大学读一年级时已经学过苏联的教材,因此一到基辅,王光启经过考试直接上了二年级。

不久,这个学习优秀、性格活跃的中国小伙子,引起了同班一位叫做斯维塔的乌克兰姑娘的注意。

每天上课的时候,斯维塔总要坐在王光启身边;一下课,姑娘就把王光启的笔记本要去,仔细地填补空缺,修正语法错误。

王光启天生一副好嗓子,斯维塔弹得一手好钢琴,两人在学校的各种聚会活动场所联袂表演,倒也珠联璧合。

一来二去,他们的交往就多了起来。

斯维塔邀请王光启到她家里作客,姑娘的单身母亲也很喜爱这个聪明质朴的中国小伙子。

一天,在教学楼走廊的一个角落里,一群姑娘们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她们在等着看王光启考试拿到五分后斯维塔跑上前去亲吻的镜头。

不一会儿,王光启考完了,笑嘻嘻的走出教室。

毕竟是不大好意思,斯维塔没有跑上去亲吻,而是挽着王光启的手臂高傲的仰着头从姑娘们的面前走过,引起了一场哄堂大笑。

直到这时王光启还傻呵呵的不知道大家在笑什么!其实,刚满二十二岁的斯维塔在心中已经暗暗地萌生了爱意。

可是,刚到苏联半年多的王光启却只把这当作中苏青年间的纯洁友谊。

他的心时刻在挂念着远在列宁格勒的恋人。

两人从教学楼出来,漫步在楼前静谧的树林里,温暖的阳光在林间投下斑驳的阴影,黑油油的小松鼠在地面上跳来跳去。

这时,王光启突然感觉到斯维塔今天的情绪有些异样。

她的手臂挽得更紧了,平日里爱说笑的她似乎心事重重。

我突然意识到姑娘爱上我了。

这可怎么办?我热恋中的女友还在那等我。

斯维塔是个好姑娘,可我怎么能辜负我女友的忠贞呢?必须马上让斯维塔的感情刹车!不能让她先开口!我赶忙从衣兜里掏出女友的照片,对她说道:‘这是我的中国女友,她正在列宁格勒学习。

’我用眼角偷偷瞥了一下斯维塔。

她本来红润的面孔一下子变得煞白。

空气凝滞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