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岁月无痕:中国留苏群体纪实 > 第十一章 相煎何急(2)

第十一章 相煎何急(2)

2025-03-30 19:30:16

想来想去,池秀峰横下一条心,在考官面前稳稳地坐了下来:我认为,斯大林一生中犯了不少错误,有的还是非常严重的。

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是斯大林与列宁携手建立了苏维埃国家,特别是在列宁逝世后,坚定地执行了工业化的路线,才使得苏联具备了在卫国战争中取胜的经济实力。

在卫国战争中,斯大林的作用就不用多说了。

我只想提到一点,无数的青年是怀着保卫斯大林的信念走上前线的,也有无数青年高喊‘为了斯大林’冲向敌人的炮火。

因此,我认为对斯大林的评价应当客观公正,功绩是百分之七十,错误是百分之三十。

当池秀峰结束最后一句陈述,考场里一片寂静。

哲学课老师面无表情,透过眼镜直直地注视他片刻,低头在成绩册上唰唰地写下了分数。

听天由命了!池秀峰甚至没看一眼自己的成绩,起身走出考场。

等在外面的苏联同学照例把他的成绩册一把抢去传看,走廊里顿时响起了欢呼:乌拉!五分!山雨欲来有人说,是赫鲁晓夫的大国沙文主义姿态触怒了毛泽东;有人说,是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地位的显著提高引起了赫鲁晓夫的恐慌。

总之,从1958年起,中苏两国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1958年4月至7月,苏联先后提出在中国领土和领海上建立中苏共管的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要求,遭到中方的拒绝。

1959年9月,中印边境冲突爆发,苏联领导人发表了偏袒印度的声明。

1960年6月召开的社会主义国家兄弟党代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苏联突然挑起对中共的攻击和批判。

571960年7月,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同我国签订的三百四十三个专家合同和二百五十七个科技合同,并很快撤走全部在中国的近一千四百名专家。

58苏联在撤走专家时,带走了全部图纸和资料,并停止供应我国建设急需的重要设备,大量减少成套设备和各种设备中关键部件的供应,使我国四十多个重工业、国防工业部门,二百五十个工厂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建设处于停顿、半停顿状态。

中国的经济建设因为苏联专家的撤出,遭受到极大的损失。

59与此同时,中国对苏联奋力反击,掀起了批判修正主义的高潮。

1959年4月16日,中共中央理论刊物《红旗》杂志发表编辑部文章《列宁主义万岁——纪念列宁诞生九十周年》。

文章不点名地批判了赫鲁晓夫关于和平共处、和平过渡的观点,指出:为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在暴力、战争、和平共处这些问题上,都必须粉碎现代修正主义的谬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

60中国政府认识到,留学生身处苏联社会中,容易受到当地政治宣传的影响。

如果不向大家说明事实真相,这群年轻人就难以在反修防修的斗争中站稳脚跟。

1960年6月至7月,在苏联学习的全体留学生分批陆续回国参加政治学习。

正值暑假,留学生们被安置在北京几所高校空闲的学生宿舍中,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封闭政治学习。

学习期间,同学们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仔细研读了《列宁主义万岁》、《沿着伟大列宁的道路前进》和《在列宁的旗帜下团结起来》等三篇文章。

一天,全体留学生到人民大会堂开会。

大家按照次序鱼贯进入会场。

会场的气氛有些凝重甚至是压抑。

池秀峰远远看到几个多年未见的留苏预备部同学,大家也只是默默地交换了一下眼神。

陈毅副总理给大家做了关于国内和国际形势的讲话。

当说到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合同时,陈老总难以抑制心中的愤怒。

只见他剑眉倒竖,大声吼道:你们回去告诉苏联人,我们中国已经不是任人欺负的旧中国了!你们告诉苏联人,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时候一到,一切要报!他突然狠狠地一拍桌子,嘴唇抖动着,说不出话来。